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中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联合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100mg,qd,po泛昔洛韦250mg,6d,po,疗程4mo。对照组28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联合用药,HBeAg阴转率为46.7%,HBVDNA阴转率为93.3%,对照组无阴转者。结论: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应用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干扰素α和泛昔洛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并在第16、20、24周分别检测HBV DNA水平以观察其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为92.9%和87.5%,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75.0%和54.7%(P<0.05);HBV DNA阴转率分别85.7%和56.3%(P<0.01).结论 干扰素α、泛昔洛韦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曾伟强 《右江医学》2006,34(1):24-26
目的研究α-干扰素、泛昔洛韦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泛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化苦参碱,疗程6个月。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ALT、AST、HBeAg、HBVDNA(PCR)变化。同时测肾功能、血糖和血常规以检测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意义。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加用氧化苦参碱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α-干扰素、泛昔洛韦联合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观察拉米夫定(3C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用拉米夫定(3C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同时设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18%,HBV-DNA转阴率为78%,抗-HBe阳为42%,而对照组分别为6%、10%、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此外治疗组ALT下降幅度及复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3CT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剂量干扰素与猪苓多糖注射液分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和32例,观察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清HBV标志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变化,结果干扰素组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9.2%、37.5%和33.3%,猪苓多糖组分别为6.3%、26.7%、18.7%,上述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BeAg阴转率和干扰素组HBVDNA阴转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较肯定,而猪苓多糖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在人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因而,探索有效地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倍受关注。我院自1993年开始采用新型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临床指标变化特点,提出干扰素疗效预测的相关指标。方法:对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94例,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组;对行肝活检的42例按炎症程度分组,观察其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的影响,并了解转阴时间,以提出最佳抗病毒方案。结果;(1)随着ALT、肝组织炎症程度增加,HBeAg、HBV—DNA转阴率增加。(2)在HBV—DNA转阴的患者中,治疗3个月时38例(84.4%)转阴,6个月时44例(97.8%)转阴。(3)在干扰索治疗中,已HBeAg血清转阴的5例HBV-1896前c区变异株患者,4例已HBV—DNA转阴的病情复发,1例始终无效。结论:治疗前ALT水平肝组织炎症程度高的对干扰素反应好,对治疗6个月无效者,建议停药;治疗前存在HBV一1896前C区变异株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感染杂志》2001,1(5):457-45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分子再吸附循环系统(MAR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及MARS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拉米夫定,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 DNA含量,了解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TB、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在MARS等的治疗基础上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彩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169-11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4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 DNA自发性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阳性分组,分析基线ALT水平、HBeAg阴性或阳性对HBV DNA下降水平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线HBV DNA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LT〉5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2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ULN〈ALT≤5ULN组基线HBVDNA与12周时HBV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DNA水平存在一定水平的下降,且与肝脏炎症程度有相关性,而与HBeAg阴性或阳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与CHB、肝脏损伤程度、HBeAg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7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速率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患者,两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CHB患者之间HBV DNA水平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HBV DNA水平与ALT浓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HBV DNA水平与CHB患者血清HBeAg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单独检测HBV DNA难以有效地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我们应对患者进行包括ALT、HBeAg等多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引起多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已有广泛的研究和报道。本文从体内和体外研究总结了目前与HBV感染相关的抑癌基因甲基化研究现状及HBV引起抑癌基因甲基化的最新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肝内HBsAg与HBcAg的表达情况对15例抗-HBe阳性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肝细胞内HBV DNA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其HBV感染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①HBV活动复制型(4例,26.7%),肝内HBV DNA、HBsAg、HBcAg三者或HBsAg、HBcAg阳性;②HBV不完全复制或表达型(8例,53.3%),肝内HBV DNA、HBsAg阳性;③HBV非复制型(3例,20.0%),肝内HBV DNA及HBV标志均阴性。提示:在血清HBeAg向抗-HBe转换的病例中,HBV感染状态不尽相同,部分患者仍存在HBV活动性复制,少数病例的HBV复制已停止,半数病例处于由活动性复制相向非复制相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Southern plot,对24例慢性乙肝患者(夫妇中至少有1个是乙肝患者)的流产绒毛、胎肝、胎儿内生殖系统组织进行HBVDNA检测和研究。22例流产绒毛中检出整合型合并游离型HBV DNA 1例,阳性率4.5%,2例胎肝DNA中检测出1例整合型合并游离型HBV DNA。以上结果除以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HBV宫内感染外,还高度提示:HBV存在经生殖细胞垂直传递子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血清学模式与HBx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异源双链分析的方法对HBV感染者血清中HBx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血清学模式中,HBx基因双链区(nt1595-1881)多态性不明显(P(0.05),带形基本一致;HBx基因单链区(nt1365-1625)多态性明显,HBsAg(+)/HBeAg(+)/HBcAb(+)模式PCR扩增产物条带数与HBsAg(+)/HBcAb(+)模式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HBx基因存在多态性,其多态性主要表现在HBx基因单链区。  相似文献   

18.
詹雨林  李国航  骆欢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75-476,4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0例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球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仅9.38%发展成重症肝炎,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且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与阴性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62例)及阴性组(5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判断炎症活动度。结果 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别为(36.95±8.5)岁和(33.23±10.42)岁(,118.79±72.29)个月和(82.45±52.24)个月(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分别为(6.43±1.18)IU.mL-1 vs(4.16±2.48)IU.mL-1(、222.54±272.68)IU.L-1 vs(134.88±120.85)IU.L-1(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095,P〉0.05;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261,P〈0.05。结论 HBeAg阳性与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有所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变程度应综合一般临床资料、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穿刺病理来共同评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胸腺肽-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的抗HBV疗效。方法 190例HBeAg和HBV-DNA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51例(先用胸腺肽继用拉米夫定)平均疗程为16.92月;拉胸合用组23例,平均疗程16.87月;单用拉米夫定组116例,平均疗程18.26月。结果序贯治疗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及HBeAg/拉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0.59%和47.06%及39.22%,单用拉米夫定组为40.52%和23.28%及18.97%,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拉胸合用组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拉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48%和39.13%,亦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x~2=4.011和4.504,P<0.05)。HBV YMDD变异发生率序贯治疗组为11.76%,明显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36.21%(P<0.01)。停拉米夫定后的复发率序贯治疗组为15.0%,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31.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拉米夫定序贯治疗CHB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抗病毒疗效明显提高,HBV-YMDD变异发生率明显减少,是治疗CHB安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