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的统称(以下简称结石).临床上多以急性发病和易于复发为特点,属中医急症.特别是近年来因体外碎石术等的开展,结石排出后,泌尿道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损伤,亦成为结石易于复发的又一原因.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从镇痛、排石、预防复发三个步骤治疗泌尿系结石,收到较好疗效,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滑膜炎为基础的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僵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主要为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济生方·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明确指出了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外在之因。因此,治疗上采……  相似文献   

3.
<正>输尿管结石属中层“石淋”范畴。系湿热蕴结下焦,津液受其煎熬,日久聚结成石所致。如不积极根治,可引起泌尿系的反复感染、梗阻和损伤,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笔者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将排石过程分为3步,相应采用活血祛瘀,利尿通淋,补气养阴、活血利尿3种治法,获效甚切。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的统称(以下简称结石)。临床上多以急性发病和易于复发为特点,属中医急症。特别是近年来因体外碎石术等的开展,结石排出后,泌尿道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损伤,亦成为结石易于复发的又一原因。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从镇痛、排石、预防复发三个步骤治疗泌尿系结石,收到较好疗效,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泳昕  肖泓 《新中医》2002,34(8):12-13
风寒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吴生元教授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总结了风寒咳嗽治疗三步法则,简明扼要地归纳为“风寒外袭,解表散寒;痰湿未净,宣肺祛痰;邪去正虚,参麦濡养”,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吴生元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其治疗风寒咳嗽的三步论治法则,简要归纳为:"咳嗽初期,解表祛邪为先;表邪已解,宣肺祛痰为治;咳嗽日久,养阴润肺为主".笔者有幸跟随吴生元教授学习3年,现将教授治疗风寒咳嗽的三步论治法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左瑞  祝泊远  王晓燕 《新中医》2014,46(9):208-209
<正>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我国古人根据太阳一昼夜出没的自然规律及日常生产、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记时方法,最早见于《汉书·翼奉传》,并沿用至今。每个时辰都精确的对应着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在每个昼夜中"阳气由升到降、阴气由消到长"的变化过程。十二个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脉相对应,即气血起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于大肠,随后依次进入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子时入胆,最后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从痰论治”。在这里,中医所谓的“痰”既是病理的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同时中医又把痰分为广义之痰和狭义之痰,亦即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有形之痰多指从咽喉、口、鼻等部位流出  相似文献   

9.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59-861
癌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气血水三分论治的辨治方法。本文从气血水三分论治出发探讨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路径,认为气分、血分、水分为心衰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病理阶段,其中气虚阳微为心衰的发病之本,血瘀水停为发病之标。在治疗上,气分证当益气强心、温阳化气,常用方药有参附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血分证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多为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瓜蒌薤白桂枝汤之属;水分证则治以利水渗湿、化痰逐饮,常用方药有真武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通过气血水三分论治心力衰竭,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医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生长在人体各个部位的积包块大多都和气血瘀滞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这说明,肿瘤的形成多出自有形之血。清姜天叙在论述噎嗝(食道、贲门癌)病因时指出:“痰凝气结,血瘀津枯,皆能致噎。”又说:“食物不咽,屈曲自膈而下,哽涩而痛,多是淤血。”清邹岳在论述石疽(皮肤癌、淋巴转移癌、淋巴肉瘤等)病因时指出:“石疽……乃肝经郁结…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科学通过多科学的综合研究,认为环境因素是癌症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化学毒素致癌,占癌症病因的70%~90%,主要可分为7大类:烷化剂、多环芳烃、芳香胺、偶氨染料、亚硝基、生物毒素、致癌性元素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持续飞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无论土壤、水源或大气环境都无一例外,受到空前严重的污染。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多数河流、湖泊、近海海洋已被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不少化工生产基地周围各种植物枯死,生物灭绝,甚至寸草不生。人类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粮食和蔬菜因大量使用化肥农…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热、痰、瘀毒有关,目前抗肿瘤的治疗分为两大类,扶正固本和活血化瘀,或以毒攻毒。对晚期癌症带瘤生存,则存得一分胃气,保存一分津液。人身的气血津液来源于脾胃,脾胃对饮食营养摄取,维持人身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癌症疼痛从肝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理论肝的生理病理出发,探讨癌症疼痛的杌理,认为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和肝之阴阳气血不足是导致癌症疼痛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临床常见证型进行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15.
<正> 血循行全身周流不息,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组织器官得血濡养,故目能视、耳能闻、手能握、足能步……。若血不循经脉妄动,上出口鼻诸窍,下流前后二阴,旁溢皮肤毛孔,此乃血证。血证之因,固然与六淫、七情相关,但不可忽视气的致病作用。张子和曾说:“诸病皆生于气,诸病皆因子气”。盖血为阴,主静;气为阳,主动。唐容川《血证论》的首篇就论述了气血即是阴阳,气是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血相倚犹如阴阳相互维系。气行失常必然导致血不归经。血证从气论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它体现了“阴病治阳”的原则。今录笔者治验的病例三则,谈谈血证从气论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三步用药治疗不孕症3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合群 《四川中医》2003,21(10):65-65
本文对360例不孕症患者,按月经期、月经后、排卵前三步用药,排除男方因素。治疗3个月经周期,正常妊娠者196例,基础体温(BBT)、黄体功能较前改善者128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17.
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由于哮必兼喘,也有称之为哮吼或胸喘者。但临症时,哮应与喘严格区别开来。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喘者,张口抬肩,动则加剧。喘,除气息喘促之外,以发作时喉间哮鸣如水鸡声为其特征。《医学正传》说“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哮有寒热之分,喘分虚实  相似文献   

18.
口苦为患者的自觉证状,临床较常见,前贤多认为属实热有余之证。《素问·奇病论》:有“病口苦……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曰胆瘅。”王冰注:“亦谓热也。”马莳注曰:“此病乃胆气之热也。”《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柯韵伯曰:“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现在有关著作亦多谓口苦多属肝胆有热。口苦属实者固多,但属虚者亦屡有所见。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即  相似文献   

19.
中风分三期针炙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以口眼(口呙)斜、舌强语謇,偏瘫,甚至卒倒昏迷为主症的一类疾患.在现代医学中属于脑血管意外症。一、分期诊断1.前驱期:在中风将发之前,每感不适,头胀头痛或眩晕,神疲,指麻,呕恶,嗜卧或兴奋不眠,烦躁,语障,耳鸣等先兆.2.发作期:轻症为中经络,重症为中脏腑.中脏腑: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呙)僻偏废.如兼见牙关紧闭、口噤、面赤、两手握固、二便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