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和抑制物 (PAI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 ,总结其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 4 2例甲状腺癌和 3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 ,从良恶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 ,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甲状腺瘤组织的uPA含量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P <0 0 5 ) ,PAI 1含量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甲状腺癌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和癌旁组织 (P <0 0 1) ,且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2 3和 0 795 ,P <0 0 5 )。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uPA和PAI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5 )。未分化癌的uPA和PAI 1含量高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P <0 0 5 ) ,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uPA值和PAI 1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髓样癌的uPA值和PAI 1的含量最低。结论 :检测组织中uPA和PAI 1含量可能对甲状腺癌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甲状腺癌有4种类型,即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2].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又被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目前131I治疗是DTC术后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131I治疗后动态观察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的变化可预测肿瘤的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的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2年3月至5月诊治的2例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的癌患者的诊断过程,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中, 1例42岁男性诊断为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 1例65岁女性诊断为甲状腺低分化癌。结论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的癌包括甲状腺低分化癌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两种类型, 这一概念的提出将这类预后较差的肿瘤分离出来, 有利于临床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4.
RT—PCR检测甲状腺癌PTC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  张波 《中国肿瘤》2000,9(8):379-380
对十甲状腺癌的分子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最近国外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经常出现ret癌基因一种新的活化形式PTC癌基因,PTC癌基因表达阳性证明肿瘤中存在ret癌基因的活化[1]。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为此,我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形式PTC癌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乳头状癌的分子发生机制,以期检测PTC癌基因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35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25例、滤泡型癌10例)、5…  相似文献   

5.
吴宇  刘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1):550-554
目的:探索甲状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 )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 月至2013年6 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195 例组织石蜡标本中 BRMS1 和Cx43蛋白表达情况,其中包括甲状腺癌 90例,甲状腺腺瘤 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各30例。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BRMS1 和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51/ 90)和41.1%(37/90),均显著低于其他3 组组织标本(均P < 0.001)。 Cx43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乳头状癌61.9% ,髓样癌27.8% ,滤泡状癌27.3% ,未分化癌12.5% ;而BRMS1 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BRMS1 和Cx4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 < 0.001);亚组分析显示随着肿瘤TNM 分期的改变,BRMS1 和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且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0.494,P = 0.032)。 结论:BRMS1 和Cx4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下降,且其表达差异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肿瘤恶性程度及TNM 分期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或有利于复发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向前  文格波 《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0):778-779
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ras均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有关。作者把这两个基因作为研究的目的基因,以期找到它们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所 有标本来自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外科手术标本。取肿瘤组织及肿瘤2~3cm处瘤旁组织置-25℃冰柜存放。其中甲状腺癌60例,癌旁组织20例,甲状腺良性瘤组织20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未分化癌20例,滤泡状癌20例,乳头状癌20例。1.2 方法1.2.1 PCR扩增:p53E5、p53E8、Ki-ras…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Tg mRNA的检测及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患者(39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9例非甲状腺肿瘤)进行循环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检测,39例甲状腺癌中34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结果:39例中12例发现Tg mRNA(31%),其中11例为乳头状癌,1例滤泡癌,7例甲状良性肿瘤和9例非甲状腺肿瘤未发现Tg mRNA 。40%颈淋巴结转移和100%远处转移的病例Tg mRNA阳性,而无转移的病例无论原发肿瘤切除与否Tg mRNA均阴性。结论:外周血中Tg mRNA可作为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特别对颈部或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的演变过程。甲状腺滤泡细胞癌,包括由缓慢发展的高分化癌到高度恶性的未分化癌的多种病变,而不同表现型的甲状腺滤泡细胞癌、其发生常与某一特定癌基因密切相关。p53在分化型癌向未发化癌转化过程中的明确作用,使甲状腺滤泡细胞癌成为研究人类肿瘤多步骤发生的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滤泡状癌临床特性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来收治的 4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病例资料 ,对其诊断、治疗及辅助检查进行探讨。结果  42例均有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状癌 ,其中合并有甲状腺乳头状癌 2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 14例 ,甲状腺癌 6例 ,甲状腺肿物 12例 ,甲状腺瘤 5例 ,甲状腺囊肿 2例 ,甲状腺滤泡状癌局部剜除术后 2例 ,甲状腺癌肺转移 1例。 19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15例行 1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5例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 ,2例行甲状腺肿瘤剜除术 ,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同位素治疗。结论 术前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比较困难 ,易误诊为甲状腺瘤或囊肿。为减少误诊误治 ,应重视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10.
挪威甲状腺癌研究小组自1985年以来对本国甲状腺癌发病情况及影响生存和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选择1970~1979年发病的1055例已分化甲状腺癌病人(年龄在75岁以下),用多变量分析法研究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1055例甲状腺癌分别属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根据1974年 WHO 的分级标准,甲状腺癌分三期:Ⅰ期,肿瘤局限在甲状腺组织内;Ⅱ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或直接扩散到颈部软组织;Ⅲ期,肿瘤在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本研究主要分析病人5年和10年的相对生存率,包括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组织类型。病人的男女之比为1:3.2。60%的女性及43%的男性患者年龄低于55岁。结果显示,35岁以下两种组织类型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甲状腺滤泡状癌临床特性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4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病例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辅助检查进行探讨。结果 42例均有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状癌,其中合并有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14例,甲状腺癌6例,甲状腺肿物12例,甲状腺瘤5例,甲状腺囊肿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局部剜除术后2例,甲状腺癌肺转移1例,19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15例行1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5例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肿瘤剜除术,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同位素治疗。结论 术前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比较困难。易误诊为甲状腺瘤或囊肿。为减少误诊误治,应重视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囊肿、滤泡性腺瘤、大嗜酸性细胞腺瘤等.但是,约5%~15%的甲状腺结节是肿瘤,病理分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从2000年开始突然飙升,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与检出率升高有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导致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被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甲状腺癌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14.
摘 要: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有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髓样癌(MTC)和未分化癌(ATC)4种病理类型,其中PTC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85%。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目前,手术、内分泌治疗、核素内放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三大治疗手段,总体效果良好。但部分甲状腺癌,如碘抵抗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远处转移髓样癌等难治性甲状腺癌,预后不良且治疗手段匮乏。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甲状腺癌的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治疗这部分复杂病例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应用于甲状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肿瘤疫苗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和免疫调节细胞靶向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李晓玲  黄仲  黄健萍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4):360-361,36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5例甲状腺滤泡癌中COX-2的表达。结果 COX-2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其阳性表达率乳头状癌组(72.22%)高于滤泡癌组(40.00%),有淋巴结转移组(78.5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表达还与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 COX-2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转移起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2例,甲状腺癌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部位、直径、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1CAM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1CAM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多发、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Ⅲ-Ⅳ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1CAM表达量高;L1CAM蛋白及mRNA在BHT101、B-CPAP甲状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无表达,在BHT101中高于其他细胞株(P<0.05)。结论:L1C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及转移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肿瘤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 ,这些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三类细胞基因 ,即癌基因 (oncogene)、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和DNA修复基因 (DNAre pairgene)。其中绝大多数肿瘤的基因突变都是体细胞突变。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癌基因的扩增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生与ras、p5 3、ret等的基因突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甲状腺癌的转移与粘附分子CD4 4密切相关 ;多种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甲状腺…  相似文献   

18.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一直有争论。为了评价治疗时年龄、组织类型,肿瘤最初的范围对存活的影响,作者对148例资料完整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作了回顾性分析。材料和患者:148例中有89例为乳头状癌(单纯乳头型或乳头-滤泡混合型),59例为滤泡癌。乳头状癌分为两类:(1)甲状腺内癌64例,(2)甲状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5年,研究组甲状腺癌7例,总患病率2.33%,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3倍,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嗜酸细胞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存在密切相关性,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可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嗜酸性细胞癌,髓样癌,癣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由于病理类型不同,各种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也都有一定的差异,现分述如下: (一)乳头状癌: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常在5—10年以上。原发病灶往往较小,最小的病灶只有米粒大,以致临床上无法检查出来,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但当肿瘤扩展到腺体以外时,可侵犯喉返神经,甲状软骨,气管和食管,引起声嘶,呼吸及吞咽困难、有50一86%的病人可以很早就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这些转移的淋巴结发展慢,无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因此,有32.6—94.9%的病人往往以颈部肿块来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