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氏喉科学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州林氏喉科相传三代,延续百余年,颇有影响.林氏喉科奠基人林润卿乃清末民初喉科名医;第二代传人林少卿勤学深研,中西兼容;第三代创新人林立开承上启下,衷中参西.林氏喉科学术特点主要为:一是重视整体观念,强调"五脏诊五官,五官治五脏";二是善于内外兼治,灵活针药并施;三是讲究药材配制,注重服药方法.曾编写<温病秘诀>,对于防治急、慢性发热类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先父徐荷章(1913~1985年)擅治喉科疾病,特别对喉科吹药的加工炮制,配伍和临床运用颇有心得。喉科外治法通常以吹药最普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先父对于喉科吹药药材的选择、贮藏等均十分讲究。现将其喉科用药经验略作简介。1、矿物类药常用:青礞石、西月石、白火硝、寒水石、钟乳石、炉甘石、生石膏、芒硝、龙骨、枯矾、雄黄、朱砂等。矿物类药物必须纯净无杂质,需煅制或水火共制;但也有取原药粉碎的,如朱砂水飞,务须研至无声为度,过100~120目筛,含在口中达到细腻无物感。如:  相似文献   

3.
中医喉科学在清代形成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这既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由于清代瘟疫的流行促使喉科学如此兴盛。清代出现了大量喉科专著,受瘟疫影响,白喉、烂喉痧专著也纷纷涌现,随着西学东渐,中医喉科学也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喉科六味汤首见于《喉科指掌》,是一首治疗咽喉疾病的高效方,近代医家干祖望等对本方的疗效均赞赏有加。原书称此方为"漱咽喉七十二症总方",将其加减应用于诸多咽喉、口腔疾病。其加减运用的思路可归纳为分寒热,定病程,知转方。作者在临床应用中体会,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伴有咽干的咳嗽咽痛等,应与肺胃阴虚症相鉴别。另外,使用本方,轻煎慢服的煎服法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5.
《尤氏喉科》是清朝喉症疾病广泛流行而产生的一本中医喉科专书。笔者通过对书中病名、病因、治则、治法、预后、药物制作等方面的归纳,对该书理法方药内容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陈玉鹏 《光明中医》2007,22(2):46-48
中医喉科学是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分支.清代由于白喉、疫喉痧等喉科传染病的大流行,涌现了许多部喉科学专著.这些专著系统全面地整理了喉科各种疾病的诊法及治疗,喉科辨证施治大法至此始臻完备.本文对近年有关清代中医喉科学专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喉科指掌》共六卷,为清代张宗良撰,刊于1757年。卷一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二为选方及制药法;卷三至卷六分为咽喉、乳蛾、喉痹、喉风、喉痈、大舌、小舌及杂喉等八门,共73病症的证治图说。其内容丰富,传世较为广泛,对后世喉科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书中所记载的六味汤因配伍严谨、取药规范、疗效稳定,现仍为喉科临床所常用。笔者重温《喉科指掌》¨’原著,收益良多,现将其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赞臣,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治学严谨,业绩卓著。他坚定捍卫中医事业,在关系着中医事业存亡的抗争废止中医案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热心中医教育事业,曾创办上海国医讲习所、中国医药研究所、上海中医专科学校等。临床造诣深厚,学验俱丰,饮誉海内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中医喉科、外科。在治疗耳鼻咽喉病症方面有其独到经验,注重整体,着重肺胃;抓住主证,内外结合;保护脾胃,务护正气。一贯追求“研求创新以发明”,对发展中医喉科学术起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侯梅荣 《新中医》1992,24(6):4-4
何恕堂老中医,年逾六旬,家传世医,行医40余载。历任河北省中医学会理事、《河北中医》杂志编委。何老精研医术,擅治内、外科病,而对喉科疾病的治疗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对喉科急症的处理,多得心应手,解危急于倾刻间。他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临床屡用屡效。现仅将何老治疗喉科急症的经验简介如下,供同道参考。对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何老认为:一是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前人著作浩如烟海,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明末,喉科专著仍是空白。迨至清代,情况就大相径庭,这一时期,不仅温病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喉科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飞跃,这突出  相似文献   

11.
试论郑梅涧对中医喉科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读《重楼玉钥》后,阐述郑梅涧对喉科学的贡献是:注重咽喉理论,提出三十六种喉风的诊治纲要,强调先针后药、针药并举的治疗特点。尤其是养阴清肺汤在治疗白喉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锡黄氏喉科起源于清乾隆年间,黄氏喉科疗法是中医喉科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素以治疗喉科疾病盛名,黄氏响声丸更是名誉神州大地。黄氏喉科疗法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诊治咽喉口齿疾病,尤重喉科吹药的外治方法及喉科吹药的配制用药,具有专科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3.
青黛为植物马兰、菘兰叶中干燥色素的加工制品 ,质轻、色深蓝微咸为上品。浙江湖州《西阳喉科》徐氏六代常以青黛为主配伍的外用吹药治疗喉科疾病 ,止痛敛疮 ,疗效显著 ,现介绍其中 4首如下。1 清肌丹组成 :青黛 9g ,煅人中白 18g ,煅秋石 18g ,蒲黄末6g ,粉甘草 9g ,西黄 1g ,珍珠粉 3g ,冰片 3g。 (共研细末、收贮备用。下同 )功效 :祛腐、生肌、敛疮。主治口疮、口糜、飞扬喉、悬旗风 ,一切口腔外伤疼痛难敛。2 清金散组成 :青黛 9g ,黄连 6g ,黄柏 6g ,煅人中白 2 4g ,煅秋石 2 4g ,西月石 2 4g ,薄荷末 6g ,冰片 3g…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喉科外治法内容相当丰富。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对其作了源流方面的考证:其最早的文献记载首见于先秦时期(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00年)的《五十二病方》,并具体分速了各历史朝代的中医喉科外治法丰富的文献内容,尤其清代时期,中医喉科长足发展,喉科医籍众多流传,其外治法日臻系统、完善,对后世医学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尤存隐,清代喉科医学专家,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其医事活动,大约在清康乾(1662~1795)年间。 尤存隐世代为医,其祖父尤仲仁,字依之,为明代医家,尤以喉科闻名遐迩。据干祖望先生《尤氏喉科·前言》校注本中记述:尤仲仁先祖是御史周清外甥,周清曾“替一位蒙冤狱的人平反,此人在感恩之下,  相似文献   

16.
喉科吹药在整体观念的前提下,根据人体正气盛衰,受邪之轻重,疾病的缓急,症状之主次,与内治一理,进行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辨证和应用.笔者通过十数年的临床实践,对其应用规律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18.
《喉科秘旨》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昭焘 《山西中医》1996,12(4):40-41
《喉科秘旨》评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405)林昭焘关键词喉科秘旨,书刊评析张宗良等合著的《喉科秘旨》大约刊行于1850年,该书以张宗良学说为主,将吴氏之说对照及补充作为羽翼。笔者就本书主要观点作一简评,对其中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  相似文献   

19.
20.
王老从事中医临床已50余年,在对喉科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喉科疾病的认识,有独特的见解,治疗自成体系。笔者随其临证学习,获益匪浅,现介绍于下:1王老对喉科疾病的认识咽主纳食,下系于胃而连六腑;喉司呼吸,下系于肺而连五脏。肺主皮毛,胃主肌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