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曲:从基因及蛋白水平研究滋阴泻火中药对青春期大鼠子宫、卵巢雌激素受体(ER)、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芳香化酶(AR)表达的影响,从雌激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调控及雌激素合成酶途径探讨滋阴泻火中药防治性早熟的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中药组喂饲滋阴泻火中药每次3ml,每日1次,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0.9%NaCl溶液;末次给药24h后剥离子宫称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R,rQPCR)法观察子宫、卵巢ER、IGF-I、AR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卵巢ER、IGF-I、AR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滋阴泻火中药干预后,青春期大鼠子宫重量、子宫/体质量比下降,子宫、卵巢ER、IGF-I、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结论:滋阴泻火中药能够显著下调靶器官雌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雌激素合成酶(芳香化酶),这可能是其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旭  孙青  李海浪  郑意楠 《现代医学》2006,34(5):316-319
目的探讨滋阴泻火方对性早熟模型大鼠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影响。方法26日龄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性早熟模型组、亮丙瑞林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40 mg.kg-1皮下注射建立性早熟模型,其中亮丙瑞林组用亮丙瑞林干预,中药各组用不同剂量的滋阴泻火方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性早熟模型大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及血清IGF-Ⅰ水平的影响。结果性早熟模型组和中药小剂量组的卵巢指数[分别为(6.37±1.61)×10-4、(5.10±2.59)×10-4]和子宫指数[分别为(8.91±2.32)×10-4、(7.86±1.98)×10-4]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亮丙瑞林组、中药大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早熟模型组的血清IGF-Ⅰ水平显著升高[(327.08±46.15)vs(239.40±61.92)m IU.m l-1,P<0.05],而4个干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性早熟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218.83±77.06)m IU.m l-1]和中剂量组[(207.09±53.00)m IU.m l-1]的血清IGF-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药小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与亮丙瑞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泻火方大、中剂量能降低性早熟模型大鼠的血清IGF-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血清NO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标本,取肌瘤组织和正常肌层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雌激素受体(E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蛋白表达,采用Griess比色法测定NO含量。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I、GF-1I、GF-1R表达阳性率高于宫壁组织(P〈0.01),静脉血中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可能存在以下途径,即雌激素与子宫平滑肌瘤组织细胞的ER的结合,促进肽类生长因子IGF-1及其受体IGF-1RmRNA核蛋白的表达,形成IGF-1与IGF-1R的结合促使子宫肌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中ER、PR和IGF-1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IGF-1R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细胞中ER、PR、IGF-1R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细胞的表达。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IGF-1R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调整性早熟儿童青春发育进程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调节及基因表达的角度,探讨调整性早熟儿童青春发育进程的滋阴泻火中药和益肾填精中药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机能、促生长机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青春期大鼠分别予以喂饲滋阴泻火中药或益肾填精中药。采用神经生物学实验方法(下丘脑推挽灌流、组织匀浆、脑片孵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促性腺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的含量、脉冲释放频率与幅度,以及中枢氨基酸递质、神经肽Y及β内啡肽释放的变化;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下丘脑Gn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hormonereleasinghormone,GHRH)、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长骨干骺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滋阴泻火中药可明显抑制下丘脑促性腺区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神经肽Y和β内啡肽的释放,使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功能活动降低,下调GnRH、FSH及LH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下丘脑SS基因的表达,并下调垂体GH及长骨干骺端IGFⅠ基因的表达,从而明显抑制下丘脑垂体的促性腺机能及促生长机能。益肾填精中药则可明显抑制下丘脑促性腺区神经肽Y的释放,使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功能活跃,上调GnRH、FSH及LH基因的表达,下调下丘脑SS基因的表达,上调垂体GH及长骨干骺端IGFⅠ基因的表达,从而明显促进下丘脑垂体的促性腺机能及促生长机能。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和益肾填精中药可通过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调整下丘脑GnRH、SS,腺垂体FSH、LH、GH及长骨干骺端IGFⅠ基因的转录,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的促性腺机能及促生长机能。这可能是滋阴泻火中药和益肾填精中药可有效调整性早熟患儿青春发育进程及改善骨骼发育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β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1例患者的增生期子宫肌瘤组织及6例配对增生期肌层组织中ERαmRNA,ERβmRNA和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所有标本均以ERαmRNA表达为主,ERβmRNA表达微弱。ERαmRNA在肌瘤中表达高于肌层,ERβmRNA在肌瘤中表达低于肌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F-ImRNA的表达在肌瘤中高于肌层(P<0.05)。ERαmRNA与IGF-Ⅰ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2,P=0.014);ERβmRNA与IGF-ⅠImRNA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中IGF-ImRNA表达增高,ERαmRNA与IGF-ⅠmRNA表达呈正相关,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ERα上调IGF-ⅠmRNA的表达促进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原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侵袭机制.方法:取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和25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标本作为病例组,另取20例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Ⅰ、IGFBP-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正常内膜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IGF-Ⅰ、IGFBP-3的表达,IGF-Ⅰ在异位组和在位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IGFBP-3在正常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强于异位组和在位组(P<0.05).结论:IGF-Ⅰ、IGFBP-3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生长与维持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去卵巢大鼠为研究模型,观察戊酸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阴道、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及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雌激素样作用机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去卵巢大鼠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子宫、阴道、乳腺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戊酸雌二醇可明显拮抗去卵巢大鼠靶器官的萎缩,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靶器官雌激素受体(ER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拟雌激素活性的拮抗作用。方法:30只21天SD雌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玉米油)、染毒组(OP 100mg/kg+BPA 100mg/kg)、治疗组(喂饲OP100mg/kg+BPA 100mg/kg+中药40mL/kg),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后检测子宫增重和子宫内膜ER的表达。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子宫湿重、脏器系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及平滑肌厚度、子宫内膜腺上皮高度,腺体数目及内膜ER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与染毒组相比,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辛基酚和双酚A具有拟雌激素活性,滋阴泻火中药对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拟雌激素活性的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对青春期大鼠生长轴与性腺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青春期大鼠应用GnRHa后,取其下丘脑、垂体、卵巢、下肢骺软骨等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组织中相应激素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GnRHa可使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中GnRH受体(GnRH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下丘脑中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基因表达水平增高,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基因表达无变化;垂体中生长激素(GH)、卵巢中雌激素受体(ER)、下肢骺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GnRHa除抑制垂体GnRHR产生受体降调节外,还可抑制下丘脑GnRH的基因表达,使性腺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减缓第二性征的成熟程度和速度;同时GnRHa通过促进下丘脑SRIH的基因表达,抑制垂体GH和下肢骺软骨IGF-1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Gn—RHa延缓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骨骺闭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Estorgen receptor α、Estrogen receptor β,ER α、ERβ)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aome,PCOS)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联合胰岛素构建PCOS 大鼠模型(30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ERα、ER β蛋白及mRNA在PCOS 大鼠和正常大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结果:PCOS大鼠子宫内膜ERα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ERβ蛋白的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显示ERα、ERβ mRNA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ERα在PCOS 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各10例,子宫内膜腺癌88例,共148例为实验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30例做对照组,观察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不同内膜病变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芳香化酶蛋白和ER、PR、Ki67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增生期内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级别、淋巴转移无关。在子宫内膜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Ki67阳性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子宫内膜腺癌中芳香化酶蛋白与ER、PR及Ki67无一致性。结论芳香化酶基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芳香化酶、PR、ER及Ki67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NS、IGF-Ⅰ及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158.06±47.82),与对照组( 57.30±33.21)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GF-Ⅰ及IGFBP-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期血清INS、IGF-Ⅰ及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检测血INS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滋阴泻火中药对青春期启动大鼠骨骼生长及相关基因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50只4周龄青春发育早期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Gn-RHa组,共5组,每组30只。每周测量大鼠身长,并分别在给药第4周、8周及停药4周时,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测量胫骨长度并留骺软骨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骺软骨IGF-1、IGF-1R、cbfα1基因表达。结果:中药中、大剂量组和GnRHa组身长生长速度及胫骨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减慢,但停药后对大鼠成年期身长无影响。中药中、大剂量组及GnRHa组大鼠治疗后骨骼相关生长基因IGF-1、IGF-1R基因表达下调,但是停药后,成年期各组大鼠IGF-1、IGF-1R基因表达无差异。表明中药及西药对大鼠骺软骨cbfα1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对青春期启动大鼠长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药物通过下丘脑-垂体-生长(骨骼)轴的调控,从而下调大鼠骺软骨IGF-1、IGF-1R基因表达有关,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治疗无排卵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作用环节和作用部位.方法建立雄激素致无排卵大鼠模型,分为中药组、模型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生殖激素、卵巢和子宫重量指数及其形态学变化,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和子宫的表达强度.结果补肾中药可升高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降低催乳素(PRL)水平,改善病理状态下的卵巢及子宫的形态结构,使卵巢和子宫ER、PR表达增强.结论提示补肾中药可通过对垂体、卵巢和子宫的调节而促进卵泡和子宫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 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IGF-Ⅰ及其受体在3组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强表达,IGF-Ⅰ在3组子宫内膜间质弱表达,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间质不表达。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强于其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 结论: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泻火方对雌性性早熟大鼠身长、胫骨长度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GH)、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取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性早熟空白组、亮丙瑞林组以及疏肝泻火高、中、低剂量组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L-天冬氨酸(NMA)诱导建立性早熟模型,并分别予药物干预,观察大鼠顶臀径、胫骨长度及黄体出现情况,测定血清IGF-1、GH、BGP水平。结果:与性早熟空白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亮丙瑞林组、疏肝泻火高剂量组大鼠顶臀径较小(P0.05);与性早熟空白组比较,亮丙瑞林组与疏肝泻火高、中剂量组血清GH、IGF-1、BGF的浓度均较低(P0.05),低剂量组血清GH、IGF-1浓度较低(P0.05),但高于亮丙瑞林组(P0.05)。结论:疏肝泻火方改善性早熟患儿成年身高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GH、IGF-1、BGF的浓度有关,且治疗效果与疏肝泻火方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生长因子受体(HER-2)、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和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 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8%、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5%、生长因子受体阴性率为55%、P-糖蛋白检测为-~+占49%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检测为-~+占39%,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P-糖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联合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ER、PR、HER-2、P-gp和GST-π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实验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单纯/复杂性增生内膜,7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69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Ⅰ、IGF-ⅠR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IGF-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是54.5%、40%(P>0.05);IGF-ⅠR蛋白表达阳性率是18.2%、60%(P>0.05).结论(1)IGF-Ⅰ与子宫内膜增生可能无关.(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增高,推测其在内膜细胞的恶性转变及恶性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穴位激光照射肾俞穴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整作用.方法 选用3月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or),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穴位激光照射组(OVX+L)3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获得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子宫内ER α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减少(P<0.05),ER β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增加(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去卵巢穴位激光照射组大鼠子宫内ER αmRNA的RT-PCR产物升高(P<0.05),ER βmRNA的RT-PCR产物增加(P<0.05).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子宫ER 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穴位激光照射对去势大鼠子宫ER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与穴位激光照射对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