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脑出血头痛与血压的关系,方法:脑出血147例,按有无关痛症状分为头痛组和无头痛组,并对有高血压病史,病后血压升高,两者皆有,两者皆无等四个类型人予对照分析。结论脑出血后头痛与血压升高是高生脑出血的早期症状,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与起病前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94例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死亡病例(脑出血46例,脑梗塞48例)病前、起病时及起病后不同时间血压变化的平均数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之间病前血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起病时与起病后血压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在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仍显著升高(P<0.01),而脑梗塞患者在病后较病前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P<0.05)。提示脑卒中与血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脑卒中时血压过高可以加重病情及增加致死率,然而,血压降得过低,又能增加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出血诊治水平,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脑出血病人一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 81%病例有诱因,发病急,首诊血压明显升高,与同期305例脑梗死比较,差异显著(P〈0.001)。近半数病人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本组痊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3.1%与19%。结论 依据高血压或头痛史,突然发病、血压高,则首先考虑脑出血,如伴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则支持脑出血诊断。  相似文献   

4.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SHIC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年收治的28例SHICH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PHICH)病人482例作对照。结果SHICH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与PHICH相似,均表现为急性发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但SHICH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史,分别为慢性肾炎19例、多囊肾2例、肾动脉狭窄3例、嗜铬细胞瘤1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SHICH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PHICH(P〈0.01),而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两者无明显区别。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检查,脑出血的诊断不难,但应详尽地询问病史了解高血压原因。SHICH的治疗应掌握轻重缓急原则,分别解决脑出血-高血压-原发疾病三个层面的问题。脑出血和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都将影响SHICH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对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量、入院时血压、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饮酒史等逐一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存在早期血肿扩大的现象,发生率为15.7%,病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因素与血肿扩大存在因果关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出血后24h内,高血压、出血部位靠近中线、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42例脑出血 ,5 4例脑梗死。以同期 65例Ⅰ期高血压作对照 ,全部患者均作 1~ 3d的 2 4h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 2d始每隔 12h记录 1次 ,连续记录 7d ,至第14d再记录 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 2 4h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更明显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 3~ 4倍。急性脑卒中后 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 ,于 12h达到高峰 ,4d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 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出血血液循环障碍情况及扩血管药物应用效果。方法:病人共分三级:治疗组119人,于病后4周末始给予扩血管药物等,治疗14天;对照组56人,除不进行扩血管治疗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单纯高血压组78人,常规服用降血压药物。前两组病人于入院后2日内、病后第4周末、病后第6周末共进行3次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CBA)、检测,单纯高血压组仅于就诊时查CBA一次。将治疗组CBA指标与单纯高血压级比较,将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同期先后两次CBA各指标差值及两级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MDSND)相比较,做统计学处理,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单纯高血压级CBA指标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CBA差值及MDSND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可造成持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在恢复期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血液循环并提高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肿、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30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30例患者脑出血后1d、3d、5d、7d血压、血肿体积以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进而计算出1~3d、3~5d及5~7d的血压变化率、血肿变化率以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结果患者脑出血后,随着出血时间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血压均持续升高,但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并未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患者收缩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呈正相关(r=0.764 1,P=0.0000),收缩压变化率与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呈正相关(r=0.518 2,P=0.025 3),平均血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以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无相关性,舒张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以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无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波动可能促使血肿以及血肿周围水肿扩大。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开展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来,共收治2例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脉络丛乳头状瘤。 例1:女,61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意识障碍2天于1998年2月16日入院,患者于2天前活动状态下,感右侧肢体无力,突然跌倒,当时神志清楚、言语清晰,BP25/16kPa,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不伴头痛、恶心、呕吐、亦无肢体抽搐等症状,2年前曾患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病后血压一直维持在20/12kPa。 查体: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圆等大(2mm)光反射左侧消失,右侧减弱,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压变化规律的因素。方法研究入院距发病时间〈24h的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病人,进行基本数据收集,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变化,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对入院后血压管理的方式及干预时间进行登记。结果(1)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前4h尤甚,16~48h血压逐渐平稳,各时点血压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2)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血压较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血压高,P〈0.05;(3)TOAST各亚型脑梗死血压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4)原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卒中后急性期血压较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患者高;(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既往病史评分与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合并疾病多的卒中患者卒中后血压较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入院后16~48h血压渐趋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发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例(84%);颅内出血均为急性起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发病5例,检查后<24 h发病7例。临床表现均有血压显著升高,其中头痛、呕吐8例,意识障碍7例,偏瘫、言语障碍2例,头痛、发热1例,言语障碍、偏身共济失调1例。头颅CT示大脑半球出血9例,其中出血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3例,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腰穿检查示SAH 1例。经治疗基本痊愈2例,明显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并发颅内出血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均在造影检查中或检查后24 h内急性发病,发病时血压显著升高,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家属意见进行手术分组,40例行小骨窗微创开颅(骨窗组),32例行传统骨瓣开颅减压组(骨瓣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24、72 h和1周的颅内压值,并于3个月后随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骨窗组相对于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2组术后6、24 h颅内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组72 h、1周颅内压力值高于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脱水或释放部分脑脊液后,颅内压值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3个月按照ADL评分:骨窗组Ⅰ~Ⅲ级良好率85.0%,骨瓣组Ⅰ~Ⅲ级良好率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微创术医源性创伤小,近期预后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的综合治疗,包括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合理控制血压和降低颅内高压,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对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5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18%;经治疗后3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标准判定,Ⅰ~Ⅲ级占80.49%。结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早期或超早期的手术治疗,同时也需要围手术期合理的控制血压、降颅内压、良好的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这对危重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单纯基底节部出血42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者3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3~7 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出入院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于单纯基底节部出血患者,出院时颅内压监测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于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出院时GCS评分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进而指导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措施,最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残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09—2014-10我院接诊的5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是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重视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有利于再出血的识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致病特点与手术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病理生理特点与手术对策。方法将501例重型(即意识障碍Ⅲ~Ⅴ级,必须马上手术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常规开颅手术组298例、B.钻孔引流组83例和C.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手术组120例.进行回顾研究,对其手术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作统计学对照分析;结合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病情恶化的颅内病理生理特点,选择手术对策。结果三组再出血率分别为30%(89例),21.3%(18例)和0%(0例);手术死亡率为20.2%(60例),21.9%(18例)和0.8%(1例)。A组与B组在再出血率与手术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分别与C组在再出血率与不良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病情恶化的颅内病理生理改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要素:脑受压、颅高压与再出血。手术时机延误是导致效果不良(植物生存或死亡)的主要因素,常规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除了各有其相应的手术指征之外,还有助于赢得采用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手术治疗的时机。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最佳手术方法;可有效阻断上述三方面因素,解除脑受压、降低颅内压及制止出血的再发生;是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血肿时采用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七叶皂苷钠,比较治疗效果,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15、25d NDS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且效果较好,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脑水肿和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并将治疗组再分为发病前12小时以内用药组和12小时以后用药组,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临床疗效的动态观察;并随机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分别抽出10例患者行SPECT、CT的动态观察。结果 治疗组rCBF、水肿带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12小时以内用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2小时以后用药。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下降、提高临床疗效和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可能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