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上腔静脉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例上腔静脉肉瘤患者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行上腔静脉肉瘤切除+上腔静脉-右房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术后8个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再行人工血管及残余上腔静脉切除并无名静脉-右房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随诊3a,患者无复发。结论:提高上腔静脉肉瘤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积极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复杂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评价左无名静脉-右心耳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骑跨于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的前上纵隔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B2与B3混合型胸腺瘤1例,B2型胸腺瘤2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类癌)2例,胸腺鳞癌3例。术中均行人工血管左无名静脉-右心耳旁路移植术,并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和受累及部分上腔静脉、左右无名静脉。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9个月骨转移死亡。结论:对于治疗无远处转移的侵犯上腔静脉和左右无名静脉并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纵隔肿瘤,左无名静脉-右心耳旁路人工血管移植术可以提高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进而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意义。方法: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3例。均为从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导管,造影显示阻塞特点。从右股静脉入路送入球囊预扩张并置放支架。结果:2例患者成功进行了上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血管开通良好,管径恢复正常。无残留狭窄,血流通畅,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无阻塞症状复发。1例患者由于上腔静脉近心端巨大游离血栓,极易造成肺栓塞,故未行球囊及支架治疗。结论: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小,恢复快,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云楷  李淑娟 《天津护理》2007,15(6):361-362
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是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横断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逢闭近心端,将下腔静脉通过人工血管与主肺动脉端侧吻合,增加肺循环血流量。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主动脉阻断时间短,可分期手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等优点。我病房2006年12月26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简介患儿女性,6岁半,出生后3个月即诊断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曾于2年前在外院行双向格林术及动脉导管结扎术。于2006年12月19日以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一单心室、大…  相似文献   

5.
杨焦  张璟  袁春霞  崔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41-2042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围术期护理的方法。31例均完成手术切除,除纵隔肿瘤切除外,包括心包部分切除6例,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5例,左无名静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上腔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Y”型血管置换2例,肺楔形或肺叶切除12例,全肺切除5例。本组患者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患者死于低血容量休克,余患者均治愈出院。31例患者经过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死亡率6%,预防和减低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既往已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者再次断流后行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4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2例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16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手术再次复发出血外,余15例患者术后情况均稳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的诊断方法,脾切除+断流联合分漉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临床医学》2011,31(11):124-125
目的探讨对经Y型人工血管转流治疗的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治疗方法:51例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右胸腹联合切口,游离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分离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剪开心包显露右心房。与肝前行人工血管与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吻合,然后再行人工血管与肠系膜上静脉和主血管的吻合。护理方法: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并做好手术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结果 5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通过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结论结论:手术是治疗混合型布加氏综合征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全腔肺连接术在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全腔肺连接术在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方法 :本组 15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房内侧隧道法 ,即将上腔静脉横断 ,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上缘端侧吻合 ,下腔静脉经心内隧道经上腔静脉近心端与主肺动脉远心端 ,对端吻合 ,3例采用常温平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外管道全腔肺连接术 ,18例均合并肺窄。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紫绀消失 ,出院时SaO2 达 91%~ 96%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全腔肺连接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满意 ,适应证广泛 ,心外管道法手术操作简化 ,心脏不停跳 ,有利于心肌的保护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是近年来治疗复杂性心脏畸形的一种新方法。术式特点是将上腔静脉切断后用其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作端侧吻合,同时将下腔静脉通过右心房隧道或管道与上腔静脉连接,最后作上腔静脉近心端与肺动脉端侧吻合,使全身静脉血液不通过右心房直接进入肺脏。由于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国内开展单位较少。我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腔静综合征在临床上已有很多报道,其成功率高、疗效迅速,创伤性小[1,2],笔者对4例右上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行上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4例患者,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55~69岁,平均61.8岁,均系右上肺中央型肺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静脉穿刺行上腔静脉远心端造影,明确上腔静脉狭窄情况,然后送入导丝通过上腔静脉狭窄段,远端置于右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再沿导丝送入内支架释放系统,根据造影情况定位后释放支架.本组所用支架均为国产"Z"形不锈钢裸支架,长度为10cm,直径为2.5cm,4例患者均放置一枚,支架在右心房内置长度为2cm,支架置放术中及术后24h内心电监护,术后给予抗凝及抗生素治疗,4例患者在内支架置放术同时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5 7岁。因髂腰部疼痛不适 2月余 ,停止排气 ,排便 3天入院。B超示 :右肾积水 ,右肾结石 ,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右髂动脉前壁增厚呈瘤样改变。CT示 :右肾盂扩张 ,其内有实质样改变。MRI示 :右髂动脉“瘤样改变” ,疑髂动脉壁炎伴动脉瘤形成。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髂动脉被一肿物包裹 ,大小 6cm× 3 5cm× 3cm ,肿物与右输尿管、右髂静脉粘连。将肿物与右输尿管、右髂静脉分离 ,行髂动脉切除及人工血管搭桥术 ,切除组织送病理。病理检查 巨检 :血管组织一段 ,已切开 ,长 6cm ,两断端周径 3cm。管壁厚薄不均 ,内…  相似文献   

12.
王辛  王淑清 《全科护理》2011,(11):1031-1032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是由于上腔静脉或周围的病变引起静脉阻塞,致使上腔静脉血流受阻,导致上肢及面部静脉曲张、水肿及青紫的一种综合征。上腔静脉位于狭窄的右前上纵隔,在胸骨的后方,紧邻右主支气管和升主动脉,四周为淋巴结所包绕。胸腔手术后纵隔局部血肿压迫上腔静脉或肿瘤直接浸润,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因素均可产生SVCS。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4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2年前因外周血管耗竭开始以长期置管为透析通路,先后因"右颈内静脉长期管cuff脱出、左侧颈内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予拔出导管,外院曾再次行双侧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穿刺置管未成功,右股静脉临时导管置入,因流量不佳拔除.入院后行造影检查后提示右侧颈内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中重度狭窄,左头臂静脉闭塞,右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下段狭窄,右侧颈外静脉通畅.次日查双上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上肢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于超声引导下行经右侧颈外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导管类型为美国Tyco公司Permcath血液透析导管,长度45cm,置管过程顺利,术后胸片提示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因此在X线引导下行调管手术,经导管动脉端注入造影剂12ml,可见造影剂经导管末端流入腋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入右头臂静脉处轻度狭窄,右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中重度狭窄.将导管末端回撤至颈外静脉内,沿导管静脉端送入0.035"超滑导丝,调整导丝"J端"置入下腔静脉,沿导丝将导管末端置入右心房,拔除导丝,5ml注射器回抽动静脉端均通畅.透析泵控血流量300ml/min.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5个月.因呼吸困难,哭闹时口唇青紫人院.X线:心明显扩大,肺血增多.超声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未探及左上腔静脉,左室发育可,舒末径16.6 mm,右心增大,右室前后径18mm,房间隔回声中断7.3 mm,室间隔完整,4支肺静脉未回流至左房,在左房后方汇合成28 mm×9mm共同腔(图1),共同腔在右肺与降主动脉之间经奇静脉上行人上腔静脉(图2、3),奇静脉内径6.5 mm,流速120 cm/s,上腔静脉内径7.1 mm,流速138 cm/s.肺动脉内径增宽,内径15 mm.主动脉弓正常.并可见未闭动脉导管,宽约2 mm.超声诊断: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经奇静脉).手术结果证实术前超声诊断,行完全肺静脉矫治术,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了解及预防肺癌手术并上腔静脉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收治护理 17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SVCS)患者 ,密切观察病情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7例患者手术顺利 ,无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结论 :右肺切除及上腔静脉置换术是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挽救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针对术后并发症 ,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保证患者平安渡过围术期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全腔肺连接术在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方法:本组15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房内侧隧道法,即将上腔静脉横断,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上缘端侧吻合,下腔静脉经心内隧道经上腔静脉近心端与主肺动脉远心端,对端吻合,3例采用常温平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外管道全腔肺连接术,18例均合并肺窄。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紫绀消失,出院时SaO2达91%--96%,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腔肺连接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满意,适应证广泛,心外管道法手术操作简化,心脏不停跳,有利于心肌的保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超声特征,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观对21例SVC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上腔静脉及相关部位的超声检测.结果本组21例SVCS患者,包括纵隔及周围组织病变致外压型15例,上腔静脉腔内血栓5例,纵隔畸胎瘤术后致上腔静脉瘢痕性狭窄1例.外压型见上腔静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变细[(6.7±7.4)mm vs(11.4±2.1)mm,P<0.001],血流速度加快[(128.0±40.9)cm/s vs(50.3±8.2)cm/s,P<0.01],2例上腔静脉狭窄严重者血流速度减慢.5例腔内型SVCS均见上腔静脉腔内血栓,彩色血流信号变弱,血流速度变慢[(16.4±6.9)cm/s vs(50.3±8.2)cm/s,P<0 011.结论超声检查不但可以评价SVCs病变部位及程度,同时还能提供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LEAOD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各38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10 min(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1 h(T2)、及手术结束时(T5)之MAP、HR、SpO2的变化.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的用药量.结果 B组于T1至T3时HR和RPP值及T2至T3时MAP值显著高于T0时(P<0.05或0.01);A组于T1至T3时MAP、HR及RPP值显著低于T0时及B组(P(0.05或0.01).术毕麻醉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P<0.05),芬太尼用药量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心肌氧耗,维持LEAOD患者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蔡伟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765-8766
目的探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方法格林手术术后患者取半卧位,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采用半卧位,下肢抬高30°,充分镇静,维持静脉压16~20mm Hg,维持动脉血气偏碱状态,保证引流通畅。结果双向格林术后末梢氧饱和度由0.74±0.09上升至0.86±0.06,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0.92±0.05。结论对肺血少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右心旁路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手术。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护理措施的重点在于保证上腔静脉回流通畅。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8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胸痛,无心悸晕阙,活动后胸闷加剧.胸部CT:气管前腔静脉后肿块影,增强后强化尚均匀,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受压变扁.术前诊断为"淋巴瘤".术中所见:上腔静脉旁和气管旁扪及一肿块,约8 cm×6 cm×5 cm大小,质硬,活动度可,包膜完整,与肺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AB型胸腺瘤(以B2型胸腺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