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00万人,其中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CHB相关的肝硬化及肝癌.抗病毒治疗对干预慢性HBV感染的病程进展乃至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两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中,由于核苷(酸)类药物(NA)适应症广、口服方便以及不良反应较低等原因,在我国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策略是长期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均为一线药物[1]。但临床上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原因尚不清楚。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能够在治疗的早期预测患者的长期疗效,将有  相似文献   

3.
蔺鹏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1019-1019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患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CHB的共识;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推陈出新之际,拉米呋啶因具有价廉、抗病毒起效快及安全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1年拉米呋啶治疗前后的血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量,以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策略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5月在明楼社区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CHB患者22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1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干预1年后通过问卷方法对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以及不遵医的原因分析,并抽取部分不依从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干预后两组遵医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CHB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认识程度,患者的经济状况,医生和家属对用药的监督程度等.结论 CHB的治疗除常规抗病毒外辅以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抗HBV治疗是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影响抗病毒疗效最主要原因是治疗后病毒耐药的发生,抗病毒药物耐药突变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由于HBV缓慢的病毒清除动力学和自发的基因变异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一种挑战.抗病毒治疗基本分两大类:免疫治疗与核苷类似物治疗.每一种抗病毒药物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现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对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根据血清HBeAg水平、LMV治疗经历、疾病进展程度、谷ALT水平不同,每组均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日治疗.观察指标:基线及治疗12、24、48周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核苷类似物初治组与拉米夫定耐药组HBV DNA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4、48周分别为54.83%、26.67%(P<0.05),61.29%、33.33%(P<0.01),77.42%、46.67%(P<0.01).而其他分组间的病毒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好,但是核苷初治者明显优于拉米夫定耐药者.而其他组间对比ADV抗病毒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近几年来,随着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断推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逐渐增多,这一治疗措施促使更多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向阴性转换,但因抗病毒过程中部分患者不能产生完全应答或停药后不能维持长期应答,增加了HBeAg阴性患者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降低了乙肝病毒的感染。然而,乙型肝炎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抗病毒治疗在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预防疾病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由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不祥,在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未达到理想疗效,本文主要针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特殊人群抗病毒用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在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最终以肝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是中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复制是疾病进展的首要原因,因此,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的重点.近几年国内外不断有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成功的报道.现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鲍旭丽  郭佳  顾娜  张蕾  闾军 《北京医学》2018,(4):359-361
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持续HBV感染易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2015年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对于部分适合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type B,CHB)患者应尽可能达到临床治愈[1].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是CHB的主要治疗策略,由于单药治疗免疫应答率较低,联合抗病毒治疗是实现临床治愈的发展方向.但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多、费用昂贵,并不适合所有CHB患者.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Peg-IFN与NAs联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的CHB患者资料,旨在为实现CHB临床治愈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CHB)以对症、抗病毒、抗纤维化、抗炎保肝治疗为主,中国《慢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明确指出,最大限度的消除或长期抑制HBV,使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减轻,对疾病进展加以延缓和阻止,预防和减少肝脏失代偿期、肝癌、肝硬化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为CHB治疗的总体目标。目前临床仍以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为主,应答率有限,预后不佳。中药可抗肝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和保肝,故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CHB)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疾病之一,每年导致约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抗病毒则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对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首先要实现对HBV的免疫学控制,进而阻止疾病的的进展。对于HBeAg阳性患者CHB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意味着达到免疫控制。近年来,干扰素(IFN)、核苷(酸)类似物(NUC)的抗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同时不可避免地尤其是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存在一些治疗过早或过于积极的问题。正确评估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感染的疾病阶段,选择最佳治疗时期,最好地运用这些药物,单独或联合或序贯治疗,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保证高效、持久的应答,仍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杨斌  占劲松  宋建新 《重庆医学》2013,42(12):1350-1351,1354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至2012年10月于该院门诊开始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排除肝癌的慢性乙型肝炎751例,各危险因素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满5年。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总发生率为5.19%,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1.91%,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5.31%,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学习提纲: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意义。2、常用核苷类药物的种类、作用机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3、慢性乙型肝炎选用核苷类药物的策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情反复的直接原因,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近10年来,在CHB的抗病毒治疗方面已经  相似文献   

16.
刘晓清 《北京医学》2014,(6):424-425
2010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由于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和停药后病毒反弹的风险,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以达到持久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而长期用药则会带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实现CHB患者的治疗目标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包括疗效、耐药风险、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其中安全性是核苷(酸)类似物长期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核苷(酸)类似物一般具有良好耐受性,但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证实。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与患者群体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关注高风险CHB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7.
王洪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102-10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免疫调节、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介绍抗HBV的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情况。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国内外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进展很快。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拉米夫定(lamivudine)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具有强力抑制HBV的作用,是当前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自从美国批准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得到批准,并积累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对拉…  相似文献   

18.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类药物作为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合理使用此类药物对我们临床医师来说仍是个挑战。本文就临床上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袁平戈 《肝博士》2015,(3):29-3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危险因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进程,有相当部分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我国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4种: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第五种核苷(酸)类药物替诺福韦(TDF)也已批准在中国上市。核苷(酸)类药物是HBV的抑制剂,它不能彻底清除人体内的HBV。所以在慢性乙肝患者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