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探索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研究,总结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195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6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670篇文献被纳入,其中共有64位作者被纳入,黄国付、张红星、林国华和杨运宽等4位作者被引频次≥5。共有37所机构被纳入,共有5所机构被引频次≥5。共有98个关键词被纳入,带状疤疹、针灸治疗、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针灸疗法、疱疹、围刺等7个关键词出现爆发点,爆发点时间最近的是“围刺”,持续时间为2009-2012年。中介中心值最高的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0.3。结论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热点主要在带状疱疹、针灸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热点趋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该方向的深入研究需要影响力大的作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多中心的合作,完善相关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9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63篇,年发文量呈上升-回落交替的趋势。可视化图谱显示:共有96位作者被纳入,其中32位作者发文量 ≥ 3篇;共有25所机构被纳入,其中5所机构发文量 ≥ 3篇;共有101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9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 ≥ 10次。涉及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电针、手针、艾灸、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最常用的腧穴为以督脉为代表的阳经经穴。结论 ①针灸治疗AD的研究较为热门,但整体影响力不足,需加强多机构、多中心的协作交流;②针灸干预AD侧重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薄弱,今后应规范治疗体系,强化大规模临床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中医药在治疗脑出血领域的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突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493篇,该领域文献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核心研究团队有刘远新团队、兰志刚团队、刘旭团队及赵海滨团队等,研究机构主要以陕西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为核心。关键词分析显示,高频关键词有针灸、中药治疗、康复、临床疗效、活血化瘀等,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生活质量、针灸康复及安全性是未来研究趋势。结论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研究领域发展良好,但影响力不足,针灸、中药治疗、康复及生活质量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子午流注针法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预测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近六十年内子午流注针法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 5.3绘制子午流注知识图谱,分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及前沿。结果 纳入文献1430篇,得到56位核心作者,3家主要研究机构,15个关键词聚类。理论研究热点为开穴方法、简化干支推算,临床研究热点集中于针刺疗法与失眠、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实验探究重点是观察动物在不同时辰下生理节律受电针的影响。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研究活跃广泛,但机制研究相对薄弱,作者、机构间合作与联系有待加深,在择时选穴思想指导下,其他疗法的临床研究将成为子午流注针法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蚓激酶相关研究的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1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蚓激酶相关研究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508篇,发表4篇文献及以上的作者有13人,其中以扈荣良和张守峰发文最多;主要研究机构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主。共有373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蚓激酶”出现频次最高(274次),中心性最高(0.68);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12个聚类标签;共得到6个突现词,其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临床观察”(6.0717),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疗效”(2010-2016年)。结论 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得到,蚓激酶相关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药物制备工艺研究、细胞与分子基础研究、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需要影响力大的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并大力开展蚓激酶相关研究,加强领域内研究人员的科研培训,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全面了解中医药防治少弱精子症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今,关于中医药防治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检索和筛选,将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使用CiteSpace V软件生成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有476篇相关文献被纳入研究。形成后的图谱共有68位作者被纳入,有10位作者的发文量 ≥ 3篇,形成以张敏建、丁劲、卢太坤为代表的主要合作团队。共有194所研究机构被纳入,有7所机构发文量 ≥ 4篇,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共有76个关键词被纳入,形成“大鼠”、“少精症”、“益肾健脾方”、“中西医结合疗法”、“精子密度”5个自然聚类,近年突现的关键词有“氧化应激”、“精子DNA完整性”、“线粒体”等。结论 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分析中医药防治少弱精子症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及思路,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究推拿治疗糖尿病的前沿热点与演进态势。方法 以专业检索的方式从中国知网中导出从建库到2020年12月份的文献,并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图进行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文献526篇,其中关键词有437个,推拿、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出现频次较多,研究作者有505位,研究机构有373所,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和机构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作者、单位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合作。结论 推拿治疗糖尿病研究领域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减重临床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糖尿病抑郁、糖尿病便秘及生活质量是今后研究的趋势,但帮助糖尿病患者降糖仍旧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80-2019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ce5.5R2、VOSviewer1.6以及文献计量学分析该领域内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联系和聚类特征。结果 共纳入文献2187篇,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主要研究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核心作者有李运伦、周文斌、姜瑞雪、王清贤等。高频关键词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辨证论治、名医经验等。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节点中心性和突现性分析得到,中医治疗心悸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稳心颗粒、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室性早搏以及临床经验总结方面。结论 该研究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心悸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分析,揭示了研究热点、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预判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探索和发现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相关文献,将其导入至Citespace中,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3 561篇文献。作者合作图谱共有546位作者被纳入,有51位核心作者,1个密切联系的团队。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共有195所机构被纳入,其中有37所机构发文量≥5篇。关键词图谱共有552个关键词被纳入,有13个高中心性关键词。[结论]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热点主要为中药复方及穴位贴敷的临床干预效果、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研究趋势为中医药治疗肺脾气虚型哮喘及中医药从调节免疫的角度防治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收集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科研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该领域的整体研究脉络、发展现状、发展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 检索科研数据库(CNKI、PubMed)中的文献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后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对纳入数据进行年度发文趋势、研究热点可视化,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等文献计量学分析,生成知识图谱。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691篇,共有主题关键词178个,其中频次≥20次的高频关键词有46个;4个核心作者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科研院所。临床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的常见中药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参附注射液、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及参仙升脉口服液。结论 目前本领域已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研究方法、内容仍需进一步深入发展,研究团队、机构需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以推动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专利计量可视化方法探索针灸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为针灸技术领域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提高针灸技术临床应用,加快针灸技术发展。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 5.5.R2对从建库以来至2020年收录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的27177篇针灸相关专利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展现出针灸专利的申请量、学科分布,专利权人、发明人合作网络,专利技术热点、发展趋势等指标特征。结果 针灸专利申请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学科涉仪器、内科医学、工程学、化学、药物药剂学等方面;中国为发明人和专利权人最多的国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是针灸技术创新的主要创新机构;热点技术领域集中在针灸治疗仪器设备创新、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设备创新;技术创新的趋势是诊疗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结论 运用专利计量可视化方法发现目前针灸专利技术发展较快,探测到目前针灸技术领域的热点及趋势,可为针灸技术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挖掘舌诊诊断标准研究的关键文献、研究热点、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关系,为研究者了解舌诊诊断标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对有关舌诊诊断标准相关话题进行检索,按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结合人工文献阅读和信息提取的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6篇,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随着对舌诊诊断标准重要性的认识,相关文章数量在2006年及以后迅速增加。机构和作者合作主要是集中于机构内部。舌诊诊断标准的核心作者还未出现,但形成了7个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陆小左、胡镜清、王忆勤等学者为各团队间的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主要研究机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关键词除了诊断标准外,可以归纳为3类:描述方法学的关键词,描述辨证的关键词和描述疾病的关键词。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从3个角度反映着当下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预测未来舌诊诊断标准将借助舌诊客观化及方法学在临床常见病中实现。结论舌诊诊断标准研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加强发展并探索现代方法学应用于舌诊诊断标准的制定与临床应用。在未来长期探索与研究中终将以标准化引领和主导中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11-2020年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CiteSpaceⅤ5.6.R2,对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被引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针灸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共纳入文献1147篇;中国的发文量最多,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庆熙大学;针灸临床的热点研究干预措施有针刺、电针、蜂针;热点研究内容包括神经再生、痉挛、恶心、疼痛、肥胖、癌症等;研究前沿包括针刺镇痛、针灸多样化及其临床效应、针灸脑效应和针灸临床机制;未来应加强国家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对于既是热点又是前沿的研究内容应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国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程与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0-2018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5.3.R4分析该领域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2128篇,核心作者有沈洪、王新月、张声生、吴焕淦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等,高频关键词有灌肠、临床研究、针灸、中药口服、临床疗效等,频次激增的名词术语有中药口服、临床症状、实验研究、系统评价等。临床疗效观察、灌肠为研究热点,微观机制、数据挖掘研究为新近前沿。结论知识图谱分析可快速、直观地展现国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领域近年来主要研究进程、态势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评估针灸系统评价的现状,分析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21年11月收录的针灸相关系统评价文献。主要干预方式为针灸、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建库统计。采用Excel、Cytoscape、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29篇针灸系统评价文献,符合纳入标准88篇。文献发表国家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玛丽医院、澳大利亚帕克维尔皇家妇女医院等,机构间合作不紧密;作者以Daniel KL Cheuk、Car-oline A Smith发文最多,作者间合作交流较少;以针灸防治疼痛管理的文献引用次数最多,其次是针灸防治偏头痛、穴位按压防治恶心呕吐等;治疗结果以针灸治疗痛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干预方式仍然以传统针灸为主;结果分布主要是阴性结果;证据充分度以低等证据为主。[结论] 针灸低质量临床研究将影响针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不断明确针灸的最佳参数;不断完善针灸临床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对照,完善针灸病种的核心指标集及针灸临床评价体系,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及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na-MCI)包括多种认知损害,可由帕金森病、糖尿病、脑卒中等不同疾病原因导致。现就近10年针灸治疗na-MCI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治疗机制研究进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得出针灸治疗na-MCI的24篇国内外有关机制研究的文献。总结得出针灸通过促进神经功能重构、提高神经可塑性和调控生物活性物质等途径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希望更好地为临床针灸治疗na-M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庞博  季昭晨  张俊华  杜宇征  李礼  欧益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08-1413
[目的] 通过对2019年发表于中英文医学期刊的针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进行收集和分析评价,对针灸临床证据的生产和转化应用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和证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创建的针灸临床证据库(ACU-CED)系统,获取2019—2020年度发表的针灸RCT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共获得7 452篇文献,其中,中文7 310篇,英文142篇,总样本量66万余例。纳入研究覆盖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3 000余个机构,共发表于559个中英文医学期刊。研究共涉及23个疾病系统,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病相关研究占比逾40%。干预措施的选择涉及各类针灸疗法,超半数研究采用针灸联合中医或西医类其他疗法的组合方式,对照形式以药物疗法及常规治疗占比较高。大部分研究存在较显著的方法学问题,随机、分配隐藏、盲法等均存在描述不清或者应用错误等情况。此外,研究方案注册和伦理审查批准等方面执行不到位。[结论] 2019—2020年度针灸RCT发文量大,研究疾病谱分布较为集中,研究普遍存在方法学问题。建议按照临床研究注册和发表规范,加强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学术期刊应落实出口把关的职责,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质量,服务临床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作者相互合作的网络图、关键词聚类结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大概掌握研究者、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截至2021年1月,检索结果显示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