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进行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长,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已有症状的改善,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控制心室率、药物抗凝等,治疗手段十分局限。术后复发和药物并发症的存在使疗效一直存在争议,而且在预防方面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迄今为止,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了解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对改善其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目前发现的炎症、蛋白稳定损伤、钙处理异常、非编码RNA等发病机制与中医药研究发现相结合,分析中医药在心房颤动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心房颤动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索路氏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收集路氏润燥汤方中各药物生物信息,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收集干燥综合征的靶标蛋白,将药物和疾病的靶点信息进行交集,获得交集信息。将信息导入STRING平台获得PPI网络图,将筛选的得到的药物成分与靶点信息通过Cytospac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出的通路信息进行验证。结果 路氏润燥汤主要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治疗干燥综合征。结论 路氏润燥汤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干燥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可以对路氏润燥汤进行较为全面的预测,有助于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房颤高发病率和患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并造成社会经济压力。因此,认识房颤的发病机制,掌握预防及治疗房颤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分别对房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是盆腔静脉慢性瘀血引起子宫、卵巢、阔韧带、膀胱(三角区)、直肠等整个盆腔脏器的水肿渗出、增生并致纤维化的一种慢性疾病。本病好发于30~40岁的经产妇,以下腹部坠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白带过多、极度疲劳感、瘀血性痛经、乳房疼痛、子宫后侧肥大以及宫旁压痛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将蓝青强教授对干燥综合征(SS)发病机制的论述进行总结。蓝教授认为SS的发病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津液不足是发病关键,气机升降失常是病理基础,瘀血阻滞为继发性病因。临床治疗重在散津液、化瘀血。  相似文献   

6.
经前期综合征及经前烦躁障碍症是育龄女性易患的情感障碍疾病,给患病的家庭、社会和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严重者导致自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临床证据表明,中西医学都可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的症状,但缺乏系统整理。本文通过找寻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中西医临床不同证型诊断及辨证论治已有的文献报道,回顾探讨中西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的方法有效性及其缺陷,总结当前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障碍症治疗方案的证据,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以口干、眼干为主要临床表现。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是一种跨膜转运水分子的蛋白,能显著增加细胞膜水通透性加速水的转运,参与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AQP5的异常表达和转运与SS患者发病密切相关。恢复SS患者腺体内AQP5的正常表达和功能也许能为S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一种常见癌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仍很不清楚。尽管对CRC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并提供增强的筛查策略,但由于早期CRC的症状并不明显,难以诊断,使得许多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目前患病率仍在上升。目前多数研究表明,CRC早期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所处环境、膳食、遗传和存在患者体内的其他因素等所作用造成。对于CRC的治疗大多是手术结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本文就CRC主要发病机制与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筛查方法、药物靶向治疗、手术与放化疗的结合、中医药在CRC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针对性防治及相关病理机理的阐明提供最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维  吴沅皞 《天津中医药》2010,27(3):261-262
<正>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临床表现常以口眼干燥、反复发生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特征。40岁以上女性多发。该病当属中医"燥症"范畴,也有将其归于"内燥""顽燥"、"燥痹"、"痹  相似文献   

10.
熊果酸( ursolic acid,UA) 是广泛存在于夏枯草、女贞子等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粘、葡萄糖稳态失调等为特征的一类代谢障碍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体内外研究表明,熊果酸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代谢相关酶类的表达,进而改善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以及延缓NAFLD进展等,且对正常细胞毒性低,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代谢综合征候选药物。现综合国际文献报道,对熊果酸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组分"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性问题简单化,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可能;也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方药-病证相关性研究进展迅速,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是硕果累累。然而,组分-病证相关性研究尚需深入。血瘀证是中医学临床常见的证型,涉及多种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中更为常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中药及中药复方的特定组分能够改善血瘀证患者或实验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具体表现在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改变红细胞变形指数、抑制血栓形成等。血瘀既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亦是多种疾病的病理产物,涉及范围甚广。因此,本研究将对中药不同组分在血瘀证防治方面的进展进行研究,围绕皂苷类组分、黄酮类组分、有机酸类组分、多糖类组分、生物碱类组分及其他活性成分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高凝状态、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方面进行综述。基于组分-病证相关的思想,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分类总结不同组分在血瘀证防治的成果,希望能为中药组分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组分配伍研究、中药组分制剂研究等方向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顺鸿  陈敬 《河南中医》2020,40(6):969-972
血瘀证是银屑病难治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肝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气血失和,皮肤不得濡养,发为此病。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联系密切,而瘀血的存在是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导致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阐明了银屑病血瘀证与部分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银屑病血瘀证的诊治,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首先应活血化瘀,再根据导致血瘀证不同的原因,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理气、行气、化痰、温阳、温经散寒等。同时灵活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走罐、针刺、火针、刺络放血法等辅助治疗,以更好地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运用于心血管疾病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活血化瘀法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做一简单综述.证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冠状动脉植入术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服活血化瘀中药,连续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胸痛、心电图改变、病变血管再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管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疗法对于防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疗效确切而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陈丽 《光明中医》2016,(14):1999-2001
目的研究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感觉无疼痛者达7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对改善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清代医家王清任"久病入络"之思想,从气郁、痰阻、气虚、阴虚等角度论述顽固性失眠久病致瘀,疾病在经久不愈的前提下无论有无瘀像皆可通过活血化瘀之法促使阴阳调和,顽疾得愈。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研究历经50余年,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采用现代科技方法深刻阐释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确立了现代血瘀证的概念,建立了一系列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并对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现代血瘀证学已经形成一个新兴学科,并引领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方向。对现代血瘀证学的研究与发展做一概述。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18.
蒋华  庄燕  王醒  鲁俊  陈明祺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161-216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对脓毒症患者白细胞(WBC)、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白介素-6(IL-6)和28 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查找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活血化瘀法治疗脓毒症的相关研究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选择,并采用RevMan4.2.9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治疗组共624例患者,对照组共612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WBC计数降低[WMD=-2.53,95%CI (-3.73,-1.33)],TNF-α浓度下降[SMD=-1.73,95%CI(-2.31,-1.15)],IL-6浓度下降[SMD=-1.68,95%CI (-2.28,-1.08)],28 d病死率下降[OR=0.51,95%CI (0.35,0.72)].结论 活血化瘀法治疗脓毒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浆WBC计数、TNF-α浓度、IL-6浓度和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蓄血证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机为“瘀热互结下焦”,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为主。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中许多男科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附睾炎等均可见到瘀热互结的病机,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都显示采用凉血散瘀的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活血化瘀法是其主要治法。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血瘀证及其病证结合状态下的药动学、药物代谢和组织分布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提供参考,为其药效物质的揭示、配伍和组方规律的阐明提供可能,为中医血瘀证的有效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动物体上的研究,且存在研究碎片化、不系统的问题,尚需更多的顶层设计,助力中医血瘀证的靶向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