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宋清扬  李敏  王爽  王红 《西部医学》2021,33(1):93-96+100
【摘要】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hs-CRP、NT-proBNP水平、ADL评分、SAS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CO、CI指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P<0.05),S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伊伐布雷定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中hs-CRP、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10例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气分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SIRS发生率、ARDS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和PaO2/FiO2等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以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疗效确切,炎性因子与VEGF水平显著降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剑丰  陈兴祥  邵弘毅 《浙江医学》2023,45(11):1182-1185
目的探讨添加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胃肠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自鼻饲管注入。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胃肠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AS和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CRP、IL-6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添加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胃肠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9-12
目的?观察《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V?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组,分成观察组(《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IHSS)以及炎性因子指标[包括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与对照组相比(79.07%)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IL-6、TNF-α、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仅在躯体疼痛上低于对照组(P<0.05),余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62例 SAP 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内毒素、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入住 ICU 时间、14d APACHEII 评分、14d Binder 评分、中转手术率及28d 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二组治疗后IgG 及 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二组治疗后内毒素、TNF -α、IL -6及 CRP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 -1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淀粉酶及 LDH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二组治疗后淀粉酶、LDH 及 ALB 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 TT 、PT 、APTT 、D -二聚体及 FIB 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后1d(P< 0.05),治疗后 PLT 水平显著大于治疗后1d (P< 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 SAP 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因子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改善胰腺的微循环以及纠正高凝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丁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收集116例血管源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倍他司丁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丁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2周后,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 vs 81.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P<0.05)。氧化应激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均<0.05)。炎性因子水平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丁是血管源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对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AECOPD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IL-6、IL-8、hs-CRP水平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IL-8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予以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以减轻TNF-α、IL-6、IL-8及hs-CRP等炎性因子对AECOPD患者肺组织的损伤,并通过改善患者的FVC、FEV1水平进而增强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心肌损伤病人9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及参附注射液,整个疗程共10 d。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在治疗前、治疗5 d和治疗10 d后分别测定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2组生化指标差异。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10 d 2组NT-proBNP、cTnI、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0.01),且治疗组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治疗5 d后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治疗前后相比,BISAP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 < 0.05);治疗组治疗后BISAP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调节cTnI、CK-MB、NT-proBNP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乌司他丁+血液灌流,n=15)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血液灌流,n=15)。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洗胃、导泻、阿托品、呼吸支持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注射,2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阿托品治疗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h、2h、24h、48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点实验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阿托品治疗总量及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清胰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汤胃管鼻饲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肠胃功能恢复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并对2组行血气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等恢复时间和血淀粉酶、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清胰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有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NT-proBNP和hs-CRP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降低(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LVEF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升高(P〈0.01),观察组的增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改善心功能,能降低NT-proBNP和hs-CRP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万载县中医院诊治的5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NT-proBNP、cTnI、hs-CRP水平,并分析其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cTnI、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和cTnI对AMI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s-CRP,而敏感度均低于hs-CRP(P<0.05);NT-proBNP和cTnI之间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ACE的AMI患者的血清NT-proBNP、cTnI、hs-CR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MACE的AMI患者(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cTnI、hs-CRP联合检测在AMI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对预测半年内MACE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智  邵赛丹  黄登  郑爱芬 《浙江医学》2021,43(21):2337-2340
目的探讨虎地肠溶胶囊联合奥沙拉秦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病变、血清炎性因子及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UC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虎地肠溶胶囊联合奥沙拉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奥沙拉秦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肠黏膜病变评分、Mayo活动指数评分、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8和IL-10)、NGAL和MMP-9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肠黏膜病变评分和Mayo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8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TNF-α和IL-8水平均又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GAL和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虎地肠溶胶囊联合奥沙拉秦治疗慢性UC疗效良好,且可减轻患者肠黏膜病变程度及炎性反应,降低血清NGAL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血清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I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万~2万U/(k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器官功能指标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24 h动脉血乳酸明显降低,治疗后72 h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3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3d和7d血肌酐和SOFA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同期,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循环功能和肝脏功能,对肺和肾脏功能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CAP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和预后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者的PAB和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病10 d后,观察组患者大便菌群涂片检查菌群失调率为3.23%(1/31),对照组患者大便菌群涂片检查菌群失调率为19.35%(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重症CAP患者的预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能够更好地改善重症CAP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应用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法与乌司他丁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联合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法治疗。评价两组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应用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法与乌司他丁联合方案处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疗效,另一方面还可更好地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其治疗前与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测定NT-proBNP、CR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NYHAⅢ级、Ⅳ级与Ⅱ级的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Ⅱ、Ⅲ、Ⅳ级患者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Ⅳ级与Ⅱ、Ⅲ级患者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NT–proBNP、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可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NT-proBNP和炎性因子CRP的表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辅助常规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cy及NT-proBNP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制剂三大类药物联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辅以叶酸片和维生素B12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hs-CRP和visfatin)、Hcy及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TNF-α、hs-CRP、visfatin、Hcy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NF-α、hs-CRP、visfatin、Hcy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Hcy及NT-proBNP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82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者外用盐酸患病沙星凝胶和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2组治疗周期4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性激素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痤疮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痤疮患者皮损评分和DLQ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痤疮患者皮损评分和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痤疮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痤疮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痤疮患者DHT和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痤疮患者DHT和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痤疮患者血清IL-1α、IL-6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痤疮患者血清IL-1α、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