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促进脑血管新生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而中医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是“祛瘀生新”。“祛瘀生新”包括了脑血管的新生,但它是否包括神经元的再生,则尚无定论。因此,本文拟通过理论探讨的方式,阐述“祛瘀生新”中“祛瘀血,生新物”的实质及其与神经元再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带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及严重颌面部损伤所致大范围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积极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及皮肤准备,加强术后皮瓣血运观察,加强营养、心理支持和疼痛的护理。结果 21例皮瓣均成活,20例形态功能良好,仅1例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使患者的外形及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采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术后的皮瓣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腹正确的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手外伤组织缺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有效镇痛,皮瓣血液循环观察,体位放置及防感染等护理措施,伤肢正确康复锻炼。结果皮瓣断蒂时间为17~28d,平均25d,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完全成活。结论重视围手术的观察和护理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伤肢正确康复锻炼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祛瘀生新”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治疗法则,历史源远流长。它通过祛除瘀血,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流通气血;营养组织、促进新生这3个方面达到祛瘀血生新血、新络及新物的目的。同时,祛瘀是生新的前提,生新是祛瘀的基础,它们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预防皮瓣坏死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已是女性癌肿病死的第二位肿瘤,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18%。手术是现阶段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术后皮瓣的成活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预防皮瓣坏死是护理质量的核心,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2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9例皮辩全部成活,其中4例发生局部边缘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3月至5年,皮瓣成活良好,患者行走良好,外观满意。提示对患者耐心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术后认真仔细观察皮瓣,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分析—(附8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4年5月我院乳腺癌手术86例患者皮瓣愈合情况。结果:传统根治术22例出现皮瓣坏死4例,占18.2%,64例改良根治术病人出现皮瓣坏死4例,占6.3%。结论 皮瓣游离过少、过薄、不适当使用电刀及术后加压包扎过紧是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尽量采用改良根治术、手术刀锐性游离皮瓣、皮瓣厚薄适中、正确使用电刀、减张缝合及适当的加压包扎有助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0种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0种不同皮瓣修复7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5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血运、质地良好。结论:根据足踝部不同伤情选择理想皮瓣修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伤恢复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罗雪平  阮诚 《中医正骨》2012,24(2):47-48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该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20例皮瓣一期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在筋膜层表面行游离皮片移植愈合.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创伤部位深部感染,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负重区无破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疮疡疾患的病理基础;中医、中西医治法治则;筛选活血化瘀中药,以促进治疗疮疡血瘀证的药物开发.方法追溯自晋代至清代疡科治疗专著30余部,分析疮疡疾患的病因病机;统计疮疡内治处方出现率较高的中药排序,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查阅现代文献,归纳血瘀证时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析治疗疮疡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结果疮疡疾患病理基础,肿疡以气滞血瘀伴湿热毒为主证;溃疡以血瘀伴气血两虚为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药物以甘草、当归、金银花、赤芍、人参、黄芪、桂枝为主药.结论疮疡疾患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辨证佐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选择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静脉制剂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CRF的临床RCT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文献24篇,涉及1655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活血化瘀中药静脉制剂+西医常规治疗)治疗CRF在总有效率、改善Scr、BUN、Ccr、24hupq、ALB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Hb、TG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仅极个别患者出现血管刺激症状,余无不良反应报道。结论:活血化瘀的中药静脉制剂治疗CRF有一定的疗效,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方面亦有待于今后的临床研究及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探究其应对措施.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对象选择的是2018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8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找出应对措施.结果 84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有过敏史,占总数的28.57%,其中,9例患者存在2种或以上的药物过敏史,占总数的37.50%,红花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直接用IUI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则IUI治疗。结果:活血化瘀中药联合IUI对EM不孕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IUI是治疗EM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方法:总结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意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的应用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提出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脑缺血新的观点。结果: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符合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价值。结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痔疮非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5%,对照临床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联合自拟消肿祛瘀方治疗术后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术后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敷贴联合自拟消肿祛瘀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渗出物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渗出物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敷贴联合自拟消肿祛瘀方治疗术后肛周脓肿,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1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压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医滋阴潜阳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困惑,亟待解决。考虑到血瘀所致血管新生异常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课题组以血管新生为切入点,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展迅速,恢复慢且致残率高。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脑内局部血肿及其占位效应、继发脑水肿、脑细胞死亡及血脑屏障破坏等,从而引发脑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探索其改善神经功能的靶点及机制,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于"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因此,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脑出血中广泛应用,成为出血性中风的常规疗法。近年来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活血化瘀法对脑出血后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过程起着关键的干预作用,在血肿清除和改善微循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有显著疗效。文章总结近五年活血化瘀药(三七、丹参、水蛭),方剂(补阳还五汤、抵挡汤、脑血疏口服液、通窍活血汤等)及复方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靶点,从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及其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