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病机复杂,多归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横窜经络,上蒙清窍。近年来提出肾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之一,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有一定效果,本文就其进行综述。1 理论依据 关于中风病机的认识,历来论点不一。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然以“内风”立论,如刘完素力主“心火爆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可谓中风学术史上的一大转折。之后,张景岳倡“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本虚标虚”病机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本虚标虚”病机内涵探析黄惠勇导师: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410071)关键词冠心病,本虚标实,心气虚,胸痹,病机冠心病理属中医病名“胸痹、心痛”之范畴。中医内科学各版教材及有关论著所论其病机都以“本虚标实”为规范,其本虚言阴阳气血的亏...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本虚标实”病机内涵探析(续)黄惠勇导师: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长沙410007)关键词:冠心病;病机规范;本虚标实;胸痹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本虚标实”病机规范问题,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2期就其“本虚”内涵进行了探析。本文将对...  相似文献   

4.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瘀血阻滞脑络,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风痴呆病     
邓振明氏等首次撰文提出:“中风痴呆”病名。给本病下的定义是:中风痴呆是继发于中风之后而出现的以神思迟钝、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多误、计算力差等为主要特征的神志疾病。主要病机为脑络闭塞,髓海失充,致元神失聪,灵机失用。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上分型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临床症状、舌、脉和治疗的观察,与慢性胃炎对比,分析消化性溃疡病中医病机特点,辨证论治规律,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病,以脾虚为本,以“胃热”“郁火”为标实。急性活动期,“脾虚”、“胃热”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应寒温并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虚精变理论的“脾虚湿瘀”观点,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机和治疗进行阐发。[方法]从中虚精变理论“脾虚湿瘀”观点及免疫性不育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二者的理论契合性,并基于“脾虚湿瘀”观点,确立免疫性不育的论治原则及代表方药。[结果]“脾虚湿瘀”观点植根于中虚精变理论,以脾虚为本、湿瘀为标,重视阐发理论的中虚致实部分。免疫性不育病机特点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虚、肝肾亏虚,在虚的基础上化生或合并湿、热、瘀等实邪。从“脾虚湿瘀”分析免疫性不育病机,虚证论治不仅要重视脾虚,亦当兼顾肝肾,实证论治不仅要重视湿瘀,亦须重视热、痰、浊、毒之衍变,这些因素均与免疫性不育的产生密切相关。以“脾虚湿瘀”指导免疫性不育的治疗,要以健脾活血祛湿为要,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并注重化裁,其运用的合理性已获得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脾虚湿瘀”观点与免疫性不育病机具有契合性,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从虚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阴虚毒瘀病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主要为血瘀、热毒互结,病位在心,而涉及肝、脾、肾;以阴虚毒瘀为主要病机,滋阴活血解毒是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浅论“痞满”与胃癌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古代中医有关痞满症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之论述进行总结。认为胃癌癌前病变属中医“痞满”之范畴其病因多侧重于内伤;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联,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阴两虚,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热毒蕴胃等;临床以胃脘痞满、痛或不痛、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治疗以宣畅气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及清解热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12.
刘茂才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共性,主张痰瘀同治,擅用活血祛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重视通腑醒神之功。气机升降失常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主线,调理气机出入升降是中风治疗的准绳,中风的病机要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虚"是贯穿中风始终的最基本病理,故擅用补法,恢复期重补肝肾、益气活血;后遗症期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补中寓通,不拘一法。  相似文献   

13.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是降低中风发病率及再发率的关键。王亚丽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证候要素中"虚"、"瘀"、"风"是关键,治疗当以滋补肝肾,镇肝熄风,化痰祛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试论脾虚血亏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常用补脾养血法治疗该病.现就中风后遗症病机、治法探讨如下. 1 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探讨 目前,对中风后遗症的病机认识虽未统一,但不外乎本虚标实,多认为此症属虚实夹杂证,其虚多为气虚、阴虚,实多为痰、瘀、浊、毒,诸病理因素能否全面反映中风后遗症的本质?除此之外是否尚有更深层次的病机?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心痛”范畴。中医认为“心痛”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居多;标实以血瘀多见。临证中运用寓通于补,以补为通的原则,以益气养阴活血的中药辨证治疗,较单用活血化瘀中药效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绞痛多发病于中、老年人,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针对本虚标实病机,以补本虚、祛血瘀标实的“益气活血”为基本原则。本文分别以益气通阳宣痹,益气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络,补肾固本通经等为治;补中寓通,通补兼施,标本兼顾。临床观察,不仅治标止痛而心电图及其他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多将慢性前列腺炎归入“淋症”或“淋浊”等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虽有“五淋”之不同,多属于本虚标实,标实为湿热下注,精血瘀滞;本虚为阴亏,气虚。治疗多以清热通淋为法。我们认为中医之淋有二:一为病在水道,一为病在精道。精道的疾病由于与水道相通,亦可影响到水道,其病机多为湿热侵犯膀胱气分,下焦气化不利。而精道为病,则多发于青春期“天癸”始生以后,是由于肝。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临床治疗往往十分棘手,中医药治疗心悸病疗效显著。张丽梅主任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经验独到。本文总结了张丽梅主任对该病的辨证论治经验。张丽梅教授认为心悸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根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其中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湿、痰瘀、痰火之实。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温通血脉为原则。临床重视整体观念,以及安神定悸、疏肝理气、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熄风复脉等法的运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与生存质量。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的 70%[1,2]。缺血性中风的病机较复杂,气虚血瘀是主要的病机之一。而益气活血法即是针对气虚血瘀型疾病的一种治法。自王清任拟定补阳还五汤以来,益气活血法作为中医治疗中风的一种主要治法,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致力于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其研究迸展情况综述如下。1 病机研究 缺血性中风总的病机是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