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理学的太极元气学说探讨了孙一奎的命门学说,并从孙氏的证治用药来验证太极命门说的临尿意义。认为孙氏以肾间动气为命门,着眼于精气神的互生互化以处方用药,注重纳气、益精、养神,与单纯温补肾命者大异。所以,将孙一奎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孙一奎受宋元时期理学的深刻影响,创命门动气之说,重视人身下焦真元之气,是运用太极理论探求生命本原的第一人。为进一步理清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发展与理学的关系,从而使后世意识到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医学术理论的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传统哲学思想的学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类比分析,理清并浅要分析了命门动气学说的发展与宋元理学间的关系,同时对命门动气说学术思想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3.
明代医家孙一奎是运用太极理论探求生命本原的代表人物。孙氏医学思想深受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通书》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中医学理论中,提出独特的生命本原论,实现了理学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家肖京阐发命门与元气学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太极,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发源于命门,与命门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元气虚损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强调治病求本,固护元气,治疗重在脾肾双补。  相似文献   

5.
太极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终极本原及其无限性的哲学范畴 ,用以说明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演化模式。中医学受其影响 ,推原人体生命发生发育之本 ,而提出命门为人体太极之说 ;而且太极无形生有形的思想 ,也影响于命门学说 ,使命门的形质空化 ,而有命门无形之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的191则医案进行研究,统计得出孙氏临床最常用的20味药物与其剂量特点,并针对其用药特色与配伍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得出:1孙一奎临床重视审证求因,不受时医喜用滋阴降火用药风气之影响,辨证详准,用药不拘一格,多法兼施;2孙一奎诊脉务求精准,既注重整体脉象又能详辨六部,以察脏腑之虚实寒热,病邪之在表在里,每能辨证准确,药到病除,重视脉诊,脉证合参;3孙氏医案中,引述《内经》之论,援用仲景之方者比比皆是,其善学善用,兼采百家之长,从一家之言;4孙氏处方中君臣佐使各有其量,有是证用是量,重剂起沉疴;其临证经验值得后学者深入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7.
《赤水玄珠》为著名的中医古籍之一,明代医家孙一奎所作。论述了中医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对疾病的分析精辟独到,治法富技巧和特色。文章总结了孙氏临床证治经验,并对该书作了评价,指出对该书应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以指导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9.
“命门”一词 ,首见于《内经》 ,而命门学说 ,则始于《难经》。命门学说认为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然而对于该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其研究却几近空白 ,为深化对命门学说的认识 ,本文就其发生学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1 古代水生万物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探索 ,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先秦哲学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认识 ,除众所周知的精气学说外 ,还有水生万物说。《管…  相似文献   

10.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1.
现存中医典籍里,是<难经>首先较系统地记载了命门学说.而<黄庭经>是道教经典中最早而详细地论述"命门"的著作.通常所说的<黄庭经>,包括"内景经"和"外景经"两部分,其中直接提到"命门"者有7处,如果加上类似的说法如"生门"、"阳(明)门"等(按唐代两位著名的<黄庭经>注家务成子和梁丘子的解释,这两者都与"命门"同义),则涉及"命门"的论述达11处.明代三位阐发命门学说的著名医家孙一奎、张介宾和赵献可,不约而同地说,他们对命门的阐释均受到<黄庭经>的影响[1~3].<黄庭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魏晋(220~334年)之间,与<难经>的成书年代(东汉即25~220年以前)非常靠近.因此,比较上述医道两家经典对命门论述的异同,对理解命门学说的源流及其对中医学术的影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命门(太极)理论与发生遗传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命门(太极)理论与发生遗传学的联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命门(太极)既有物质基础,又有哲学内涵,是哲学概念在中医人体发生学中得到特殊规定后的应用,不能认为是一个唯心的概念,命门(太极)的概念,是系统的集中,功能物质的统一,信息生机的表现,发生遗传学生殖遗传,调控机制统一于命门(太极)模型之中,符合生命科学的复杂性,统一性,符合科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气不清、失于宣降、上逆作声或伴有咯痰的一种常见疾病。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在其著作中对咳嗽进行了详细论述,理法详备,颇具特色。孙氏临床辨治咳嗽过程中,学宗经典,旁参诸家,以《内经》指导诊断,取各家而达己出。孙氏认为咳嗽多由外感六淫、脏腑虚弱引起,病因病机论述详备;遣方用药多从肺胃入手,思路清晰,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其精于脉诊,善于析证,强调脉诊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并重视温补,反对滥用寒凉,善用固本培元之法。孙氏在咳嗽证治上继承创新,为中医临证辨治咳嗽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赤水玄珠·伤寒门》中,孙氏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发补充了仲景学说。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包括:论治伤寒,以"明证"为首务;阐发伤寒,援入儒易之理;拾遗补缺,充实四诊内容;扩充治法,重三焦命门元气;合法不执方,慎用寒燥淡渗;突破成规,创男子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15.
命门动静观——兼论中医关于内分泌学的早期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明代命门学说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医家为探索生命的起源及其内在规律所作的伟大尝试,反映出中国医药学早期对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和认识[1]。明代医家关于命门的解剖位置及其功能的描述,与现代医学肾上腺的位置和生理功能基本相合。"命门动静观"——即命门是五脏整合的生殖调节中枢,平时处在半关闭的状态,静以蓄养,为生殖作物质和能量方面的储备;激发态下命门全面开放,整合脏腑,使之同步;奇经八脉为命门开放、整合五脏的通道。命门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具有阴阳相济的特性,因而有别于五脏、十二经脉,反映出太极层次下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调节机制。这项研究澄清了长期以来"肾命不分"的混淆。命门学说研究的深入为在生命的高层次上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寝馈于《内经》、《易经》数十载,较好地继承了古代朴素的辨证法和明代以前的学术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是命门总主手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的命门阴阳学说,强调真阴真阳,总主命门;辨证论治以脾肾为重,用药偏于温补,重视滋阴,对温补学说有  相似文献   

17.
在"命门用药特点初探(一)--命门用药概述[1]"一文中,我们对命门用药的选择标准、较早记载(从笔者掌握的现存文献推断)和命门用药的基本情况包括书籍检索范围、医方书中命门用药的数量与频度等做了初步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再对命门用药的其他特点做进一步分析,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命门与肾的关系及对养生抗衰老理论的影响。方法本文从“命门学说”的概念与源流出发。通过对中医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命门的实质,与肾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医养生抗衰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结果“命门”为生命的本原,“元气”、“元精”、“元神”、“元阳”、“元阴”皆可归于命门,人体经脉之根也系于命门。自《难经》起,“命门”的概念与“肾”密不可分。与肾相比其对于生命的意义更重要。从养生抗衰老观点出发,“命门火衰”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和必然结果。所以“谨护阳气”与“保精全神”同样重要。而“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火中以补水”是保持命门水火平衡的重要养生法则。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命门”是无形的,与肾密切关联的系统,为体内阳气的根本,阴阳的变化,精血的化生皆源于此,命门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全过程的观点。结论“命门学说”对于中医抗衰养生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医旨绪余》为明代医家孙一奎所著,他初随汪机的弟子黄古谭学医,后又离家远游,学无常师,择善而从。医术益精,著作甚丰,《医旨绪余》二卷以医论为主,并节录了孙氏以前名家医论和部分《灵枢》经文,该书的突出点是对中医理论颇有发明。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提出了"宗营卫三气并称"的学术思想,对气的认识继承并发挥了《内经》中的学说,宗气与营气、卫气关系紧密,治气当统一,将整体观念融于治法,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命门学说历经汉、唐、宋、元数代,发扬于明代,是历代医家实践经验的总结。命门学说将先天之本、提供生命动力的功能从肾脏的功能中划分出来,将命门的作用提升到了高于脏腑的层次,使我们能更准确地认识命门的功能,从更高的角度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本文着重介绍命门学说在肾脏病中的运用。1命门学说的起源及定位"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指的是"目",意为藏精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