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技术在腹盆腔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前3次放疗前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行靶区部位扫描重建三维影像,与计划中的CT影像比对,获得两影像空间位置误差,经影像确认后予以校正,以后每周重复1次。用SAS统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部患者均行影像引导校正;影像引导后复核显示,头脚方向误差为(-0.71±1.83)mm,前后方向为(0.21±1.71)mm,高于左右方向的(0.14±1.34)mm。结论:影像引导技术有助于提高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肿瘤摆位精度,减小摆位误差,并指导后续分次放疗的摆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 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 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胃癌D2根治术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1-2].近年来开展的调强适形放疗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近期的研究表明,胃癌应用调强放射治疗相对常规治疗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34],可以在给予靶区相似剂量照射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本研究通过胃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个计划中计划靶区(PTV)、肾脏、肝脏、脊髓的剂量分布,并报告IMRT联合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肺炎(RP)是胸部放射治疗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使靶区剂量分布与靶区形状保持一致,靶区周围危及器官暴露体积减少,有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1].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较3D-CRT进一步提高靶区的剂量学参数,满足靶区剂量分布的需要,更好地避免对危及器官的照射,有助于提升靶区剂量[2-3],即IMRT降低高剂量区参数(如双肺V20和V30)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低剂量区参数(如双肺V5).早期研究发现V20和V30与RP发生风险相关[4],近年来发现V5与RP也具有显著相关性[5].本研究以3D-CRT为比较,回顾分析了IMRT对RP发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肿瘤靶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共获得173组CBCT摆位误差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73 ±1.85)、(3.19±2.71)和(2.35±1.71)mm.摆位误差对患者GTV的剂量学影响不明显,但误差却使患者95% PTV( D95%)接受的剂量与标准计划相比降低3.38 Gy,PTV最小剂量(Dmin)和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下降9.83和0.65 Gy,摆位误差的修正提高了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标准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74±0.10)和(1.07±0.02),模拟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69±0.08)和(1.1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和-3.91,P<0.05);摆位误差对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双肺和心脏等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均值为(42.20±4.97)Gy,标准计划为(41.37±2.75) Gy,摆位误差使部分患者脊髓最大剂量超过45 Gy,其中1例最大值达到52.8 Gy.结论 kV-CBCT图像引导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可减小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PTV的受照剂量和治疗精度,摆位误差对双肺、脊髓和心脏受照剂量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器官运动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适形放疗(3D 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可以产生高度适合靶区形状的剂量分布,能更好地保护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对于凹形靶区,能够得到比传统照射技术更理想的剂量分布。但是剂量分布的适合度越好,剂量分布受器官组织运动的影响越明显。患者进行分次放疗时,两种形式的器官运动影响靶区剂量分布,一种是同一分次中(intrafraction)的器官运动,如呼吸运动、心脏和血管跳动、胃肠蠕动等;另一种是分次治疗间(interfraction)的器官移位和变形,如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器官不同的充盈程度、疗程中患者体重的变化等。治疗分次内运动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可以分为3种,分别为模糊效应(blurring effect)、相互影响效应(interplay effect)和剂量变形效应(dose deformation);治疗分次间运动也造成剂量分布的不确定性。器官运动引起的物理剂量分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效应剂量的改变,根据线性二次模型中生物效应剂量与物理剂量的非线性关系,即使总分次的累积剂量不变,各个分次物理剂量的偏差对生物效应剂量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