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多样耐药基因(MDR1)与p53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DR1表达产物P-GP与p53基因产物p53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 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阳性率分别为40%和48.6%,随膀胱癌的病理分析和临床分期而增高。T2~T4期同Tis~T1期相比,MDR1及p53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MDR1与p53的表达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中的恶性肿瘤膀胱癌为第一位,95%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因此本文着重讨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绝大多数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是高分级的,具有进展和远处转移的危险.目前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标准术式仍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单纯手术治疗后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50%[1].本 文回顾性分析了术前放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和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正常膀胱组织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百分率为70%,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BTCC中的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urvivin是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望用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Fas/FasL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良性病变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Fas、FasL的表达。结果:在93.8%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6.7%膀胱良性病变Survivin表达阳性,正常膀胱黏膜组织Survivin无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密切相关。Fas在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80%和100%,FasL在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6%、60%和16.7%。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并与Fas/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度有关,其可能通过与Fas/FasL系统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糖蛋白(P-GP)与Survivin、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GP、Survivin、Fas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与膀胱癌的分级有关(P〈0.01);而Fas在膀胱正常黏膜中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膀胱癌P—G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膀胱癌(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P—GP、Survivin的表达与Fas呈负相关,而P—GP与Survivin表达无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P-GP与Fas的表达密切相关,与Survivin的表达无关。本研究为采用MDR逆转剂或Fas干扰剂以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化疗敏感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尿核基质蛋白(NMP22)测定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检测,但尿黏蛋白7(MUC7)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笔者选择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0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同时行尿MUC7mRNA、NMP22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分析比较其诊断膀胱癌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探讨其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意义,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对应的4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组织中的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旁组织组Bcl-2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及肿瘤临床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 Bcl-2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低表达.Bcl-2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增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发挥重要作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进  葛根 《江西医药》2000,35(4):218-219
目的 观察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P2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20/56)。它在低分化,浸润性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浅表性肿瘤(P〈0.05),在复发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性肿瘤(P〈0.05)。结论P2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膀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 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雄激素受体(A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SMA、AR的表达情况.结果: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未见PSMA和AR的表达,而在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和21.3%,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PSMA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的表达高于初发性膀胱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AR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SMA与AR的表达相关联(r=0.328,P<0.01).结论:PSMA和AR能客观反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分别对判断恶性程度、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且两者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的过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PCNA在P53阳性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的病例。结论:P53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预测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蛋白、Ki67在慢性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58例胃癌,20例胃炎,进行了p53蛋白和Ki67的检测。结果①胃癌组织中p53蛋白、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03%(18/58)、70.69%(41/58),均显著高于胃炎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5)。②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③p53蛋白和Ki67共同阳性者14例,共同阴性者14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372,P=0.004)。结论 p53蛋白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ER2、P53、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P53、P16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55%,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阳性率为60%,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16表达阳性率为47%,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结论 HER2、P53高表达与P16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罗旭  李春鸣 《贵州医药》2001,25(7):582-583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分布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6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Bcl-2均为阴性。Bcl-2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但相互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随病理分级增高阳性表达逐渐提高,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肿瘤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未复发肿瘤,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与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术后预测肿瘤复发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和尿脱落细胞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rainichromosome maintenanee2 protein,MCM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5例膀胱癌患者、28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组织中MCM2的表达;并对膀胱癌组织MCM2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结果膀胱癌组织标本中MCM2阳性率为96%(24/25),MCM2表达量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2阳性率随分化程度和浸润浓度及复发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浸润浓度、是否复发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尿脱落细胞中MCM2检测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96%)、阴性预测值(97.6%)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52%、76.8%),差异有显著性(P〈0.05)0结论MCM2能很好地反映膀胱癌组织中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细胞组织中MCM2表达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膀胱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冉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82-178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明确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卵巢癌组织作为观察组,60例卵巢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测定两组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okem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9.2%(36/52)和11.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8%(41/52)和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1)。Pokemo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9.16,P〈0.05)、临床分期(χ2=5.86,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32.28,P〈0.01)和是否复发(χ2=27.08,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82,P〉0.05)无明显关系。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8.24,P〈0.05)、临床分期(χ2=9.24,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19.62,P〈0.01)和是否复发(χ2=21.16,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77,P〉0.05)无明显关系。经相关性分析,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97,P〈0.05)。结论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与卵巢癌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蛋白、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食管癌,13例食管炎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53蛋白、Ki67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1)。在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仅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06)。结论 P53蛋白和Ki67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协作检测对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P27、P53和PCNA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敏  涂远荣  许东坡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1):12-14,F003
目的:研究食管癌P27,P53和PCNA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plus法检测88例食管鳞癌中P27,P53和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中P27,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9%和56.8%。P27基因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TNM分期不相关,P27蛋白表达与PCNA标定级数呈负相关,而P53基因表达与以上的因素均不相关,P53表达阳性及P27表达阴性提示预后较差。结论:P27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指标,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为早期诊断食管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DcR3在胃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56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DcR3的表达,分析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55.1%(54/98),其中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39.0%,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的79.5%(P=0.00),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0),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浸润深度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0.05);DcR3阴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为61.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的29.6%(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DcR3表达不是胃癌术后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Dc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DcR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