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山西产柴胡中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柴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个不同来源山西产柴胡样品。结果: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山西产柴胡中皂苷类成分均得到很好分离,分析方法可靠,为全面控制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春柴胡黄酮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控制春柴胡药材的质量,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春柴胡药材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方法 对测定指纹图谱的仪器,流动相、检测波长等条件进行了优选,建立了液相指纹图谱测定条件,并进行了方法 学考察.结果 10批春柴胡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其结果 均大于0.90.结论 通过建立10批江苏句容产春柴胡样品的HPLC共有模式,实验结果 客观、准确.为控制该地区春柴胡的质量和建立该品种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参附滴丸、中间体浸膏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参附滴丸的质量提供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乙睛、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对参附滴丸、中间体浸膏中皂苷类成分分别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度及相关性。[结果]初步建立了10批参附滴丸和中间体浸膏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其中滴丸确定了11个共有峰,而中间体浸膏则16个共有峰,中间体浸膏比滴丸多出5个共有峰,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O.9以上。[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为参附滴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褐参叶茶的HPLC指纹图谱,以探讨其皂苷成分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比较了人参叶及褐参叶茶,并建立褐参叶茶HPLC指纹图谱。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标定了10个人参皂苷,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了褐参叶茶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色谱峰基本一致,个别峰的相对峰面积有差异。10批褐参叶茶样品相似度较高,相似度为0.900~1.000。结论:实验中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为褐参叶茶的质量评价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建立菊花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评价不同品种不同来源菊花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用竞争层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菊花样本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建立了菊花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识别结果将菊花样本分为5类。结论利用菊花指纹图谱可对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菊花药材进行鉴别,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川巴中产栀子与其他产地栀子指纹图谱的异同。方法建立30年生巴中产栀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计算其与其他产地栀子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经计算不同产地栀子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发现各产地栀子间在成分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对巴中产栀子指纹图谱与其他3产地指纹图谱的比较评价,为进一步控制巴中产栀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山西远志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为有效控制远志药材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8 nm,流速为1.0 ml/min,分析时间为80 min,分析10批山西远志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SPSS软件和SIMCA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良好。山西不同来源的远志药材相似度大于0.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山西远志药材的化学组成一致性较好,质量稳定。所建立的远志药材指纹图谱方法灵敏、稳定,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垂盆草的HPLC指纹图谱,对比不同产地垂盆草的差异,为垂盆草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elchrom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 nm,建立垂盆草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垂盆草的差异。结果:建立垂盆草特征指纹图谱,共确定7个共有峰,同产地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而不同产地之间相似度均小于0.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产的4批垂盆草成分之间差异最小,而安徽产的3批垂盆草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结论:所建立的垂盆草HPL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垂盆草的质量控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并且不同产地垂盆草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苍术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药苍术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菲罗门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7 nm。结果:不同来源的14批苍术药材有8个共有峰,其HPLC指纹图谱基本一致,但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有一定差异。结论:通过HPLC建立了苍术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为苍术药材的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建立潞党参药材极性和非极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为党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分别建立潞党药材中极性和非极性成分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分别为266 nm和230 nm;流动相:乙腈-水,分别进行梯度洗脱,对山西不同产地潞党参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潞党参药材非极性部分指纹图谱有9个共有峰,极性部分指纹图谱有13个共有峰,山西不同产地潞党参极性和非极性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87)。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潞党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党参药材质量均一性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宁夏栽培柴胡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柴胡的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方法对宁夏不同产区、不同采收期的l0批柴胡药材建立指纹图谱。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建立具有13个共有峰的栽培柴胡指纹图谱,各共有峰之间分离度较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0%,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0%。计算出各批次药材间的相似度。结论各批柴胡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大小与其裁培地区、采收期等因素相关,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柴胡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柴胡药材中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d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太行山区的柴胡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柴胡皂苷d为对照品,在波长545 nm处对样品中的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以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测定样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32 56~0.162 80 mg、柴胡皂苷a在0.258~2.580μg、柴胡皂苷d在0.238~2.3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6 9、0.999 6、0.999 7;平均回收率:柴胡总皂苷为99.73%,柴胡皂苷a为100.40%,柴胡皂苷d为99.70%;RSD:柴胡总皂苷为2.07%,柴胡皂苷a为1.72%,柴胡皂苷d为1.5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及高效液相法测定柴胡皂苷a、d含量的方法,简单、易行、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d的含量测定,并为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正确使用柴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柴胡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北柴胡乙醇提取物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灌胃给予小鼠北柴胡乙醇提取物,利用D-氨基半乳糖胺制作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采用正反相柱层析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北柴胡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北柴胡乙醇提取物显著降低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血清AST,ALT活性的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从北柴胡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各1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结论]北柴胡乙醇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Saikosaponin b2,神经酰胺类化合物Lonijaposide A,其中Lonijaposide A首次从北柴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北柴胡不同农家栽培类型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北柴胡4个不同农家栽培类型的有效成分的分析,确定最佳的栽培类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法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4种类型在有效成分含量上从高到低依次为细根少分枝型、细根多分枝型、粗根多分枝型、粗根少分枝型。而粗根的栽培产量高于细根。结论:栽培时应首选粗根多分枝型柴胡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葛煎中药物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柴胡单煎液与合煎液中柴胡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此为指标,比较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的溶出量。结果:共煎提取的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柴胡单煎法,柴葛煎合煎提取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药对合煎。结论:柴胡与大豆黄卷、黄芩、葛根及柴葛煎中其他药共煎会提高挥发油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小半夏汤乙醚提取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全方与其组成药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甲醇-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 m L·min-1,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对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建立了10批小半夏汤乙醚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的1个色谱峰。考察了全方与各组成药味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极性部位的色谱峰主要来自生姜药材。结论:首次建立了小半夏汤乙醚提取部位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该方法比较稳定、简便、可靠,可作为小半夏汤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樊秦娥  胡杨根  叶方 《海南医学》2016,(20):3319-3321
目的:分析竹叶柴胡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研究黄酮在柴胡不同部位的分布,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5%硝酸铝与样品中黄酮成分产生络合反应,选择激发波长λex=445 nm,发射波长λem=484 nm,应用荧光光度法测样品的荧光光度值,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以芦丁在0.198~3.168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y=0.9728x-0.001,r2=0.9993。竹叶柴胡花、叶、茎中总黄酮含量最分别为3.08%、1.85%、0.41%。结论竹叶柴胡花、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应在开花期采收竹叶柴胡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黑地黄丸及其各单味药指纹图谱,探讨黑地黄丸复方水煎液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水煎煮法制备黑地黄丸及其各单味药供试液,HPLC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对各色谱峰的归属进行分析,比对黑地黄丸复方水煎液与各单味药指纹图谱中药物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在黑地黄丸复方水煎液指纹图谱中共检出65个药源性成分,1个为煎煮后的化合产物。结论:黑地黄丸复方水煎液与各单味药指纹图谱中药物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复方经水煎煮后有新的化合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指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反映中药材整体信息的指纹体系是现阶段全面、有效控制中药材质量的手段。中药材指纹体系是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基因指纹图谱来分别表述、控制中药材的多元化学组份和源于生物体的特性,从有效成分和遗传物质两方面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基因指纹图谱可从遗传物质上进一步佐证中药区别于化学药品的特性。基因指纹与化学指纹相结合,对于中药的品种鉴定、质量评价、药用优良品种的选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中药材指纹体系,首先要建立药典品种的含多种检测方法的化学指纹和基因指纹图谱库,其次要建立指纹图谱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