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001年1月~2008年2月,我院在全结肠切除术中采用J型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的方法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3l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家族性大肠息肉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8~72岁;溃疡性结肠炎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9~7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禁食、营养支持、抗炎、冲洗低负压吸引、生长抑素应用,加强管道护理,瘘口愈合。1例术后腹泻严重,平均每日大便次数10余次,经饮食管理,药物应用,肛周皮肤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大便次数减少到3~4次/d,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手术及护理难度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蔡盈  史德利  刘淑娟 《全科护理》2011,9(26):2374-2375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0年6月对8例一期行回肠造瘘的患儿采用二期全结肠切除回肠J储袋Soave’s法肛管吻合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排便功能,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以改善排便控制功能,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贮袋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5例分为两组:A组为回肠贮袋与直肠肛管吻合,B组为末端回肠与直肠或肛管吻合,比较两组术后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均无出血、死亡。A组:发生肠梗阻1例予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后好转。贮袋炎和便秘各2例,灌肠后好转。吻合口狭窄2例,予手指扩张后缓解。B组:吻合口狭窄4例,予扩张好转。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好转,未予手术治疗。术后1年内A组术后排便功能明显优于B组。【结论】回肠贮袋与直肠肛管吻合在FAP术后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至2003年进行的11例FAP全大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9例"J"型储袋肛管,2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11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7年(中位数3年).6个月内患者排便次数4~17次,4例患者需要服用止泻剂,无储袋炎和排便困难.1年后患者排便次数2~9次;1例患者排便困难需要服用泻剂;1例患者术后发现硬纤维瘤再次手术,4例患者回肠储袋中发现腺瘤性息肉行内镜下息肉电灼术;1例癌变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生存.结论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但是对FA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以发现复发的息肉和其他FAP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家族性腺瘤性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绝大多数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常伴有肠外病变,早期发现应尽早手术治疗[1]。而全结肠切除,易并发吻合口瘘,回肠造瘘术是必需的治疗方法。本科2016年4月收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全结肠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病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反复中上腹疼痛,大便带血3年,于2016年4月17日入院。患者曾在院外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到本院  相似文献   

8.
回肠阴道瘘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的疾病,多为医源性所致,非手术治疗难以治愈。2007年7月本科收治了1例因家族性大肠息肉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J-pouch肛管吻合术后致回肠阴道瘘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1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教师,因发现阴道内排出粪便样物6年余入院。  相似文献   

9.
小肠造口术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造口术后 ,造口周围皮肤由于肠液的刺激 ,往往形成皮炎 ,严重者造口周围皮下感染、积脓 ,特别在术后 1周内 ,患者及家属对造瘘口管理缺乏经验 ,往往使患者苦不堪言。1992~ 1998年 ,我们在结肠外伤、溃疡性结肠炎等 16例患者行回肠造口术时 ,行肠腔内置管保留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中 ,升结肠外伤 4例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 9年复发 ,肓肠穿孔 1例 ,降结肠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 2年 ,腹腔多发转移 3例 ,全部行右下腹回肠造口。溃疡性结肠炎 5例 ,行全大肠切除术 ,右下腹回肠造口 1例 ,回肛吻合 4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对18例患者采取直肠结肠切除、J形贮粪袋、回肛吻合术,并对比术前、术后1年的肠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年白天大便次数、便急例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8例性生活改善,16倒社交生活改善,8例职业生涯改善,17例效果满意。结论:结肠直肠切除、J型贮粪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内科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对排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按TME原则,在腹腔镜下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结果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袋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5min,术中平均出血20ml。术后无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能从容控制排便。结论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不仅能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又具有明显改善排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庭性结肠腺瘤病的外科治疗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腺瘤病 (FPC)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 5例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5例中 3例行结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IPAA) ,2例行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RA)。结果 :IPAA术后并发肛周炎 ,其中 1例出现贮袋类 ;IRA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IPAA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 ,采取该术式宜慎重 ,对直肠腺瘤少的应首选IRA。  相似文献   

13.
邓兵  徐永强  罗由平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77-1179
目的 评价直肠癌低前切除结肠J型贮袋吻合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50例中低位直肠癌随机分为结肠J型贮袋吻合组25例,结肠直肠直接吻合组2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6个月、12个月肛门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吻合口瘘和狭窄;直接吻合组术后肝转移1例,袋吻合组术后便秘2例;术后6个月和12月时随访患者肛门功能改善显著优于直接吻合组(P〈0.05).结论 对于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时选择结肠J型贮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的临床表现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FAP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大小平均为4.5 cm.Dukes分期,A期1例,B期3例,C期6例,D期2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0个月~12年,2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FAP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癌变的发生.手术是目前治疗FAP癌变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全结直肠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或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术中注意遵循肿瘤的根治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10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并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熟悉手术进程,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注意保暖,合理摆放仪器设备,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及无瘤技术操作,降低术后感染及肿瘤细胞扩散。10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于术后7~10 d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为轻微瘘,患者无自觉症状,无特别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防治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CA)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gs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37例中,男29例,女8例;年龄1~60d,平均年龄7.6d;35例表现为生后进行性腹胀、呕吐;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17例;手术中发现受累肠管长度(共有记录31例):回肠末端受累17例;病变波及近端回肠9例;累及空肠5例。回肠造瘘30例;空肠造瘘4例;回结肠吻合3例。37例病人中,25例患儿带肠造瘘治愈后出院,失访3例,死亡9例。结论:TCA起病较典型HD早,合并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比率高,结合钡灌肠及术中病理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受累肠管的范围,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造瘘肠管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及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理想治疗术式。方法 采用在Welch手术基础上设计经腹切除直肠肿瘤,近端结肠制作贮袋经肛门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8例,并随访保肛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30mo,3例于术后18mo局部复发(复发率16.6%),余15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3mo排便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 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确保直肠癌根治的情况下,保留肛门结构,制作结肠贮袋代替直肠壶腹,保存了正常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与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术后患者自我关注情况。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4例UC 行IPAA术后患者,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患者多因为自身对术后恢复的期望或疾病相关知识的不足引起对术后排便、饮食、贮袋状态等方面的自我关注。结论:医护人员应注重患者术后自我关注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在饮食、贮袋状态等方面给予患者更加专业细致的指导和教育,加强出院后延续护理,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可累计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为血便、里急后重和腹痛[1]。近年来,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2],我国为亚太地区高发国家,UC汇总发病率为1.21/10万人-年[3]。尽管激素及生物制剂的应用提高了UC的治疗效果,仍有30%的UC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4]。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治疗UC的标准术式[5]。大多UC患者行IPAA术后会做保护性回肠造口,由于术前使用激素治疗导致皮肤菲薄,组织愈合能力差,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较常见。我科于2021年2月份收治一例UC患者,行IPAA术后发生造口黏膜分离,粘贴造口袋困难,通过自制造口吸引器收集肠液,积极处理伤口,加强营养支持、个体化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最终康复出院。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