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由于后囊破损或无后囊患者行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本组病例共21例(21眼),其中14例为ECCE PCIOL术中后囊破损,5例为外伤引起的后囊破损,2例为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术后密切观察角膜、人工晶体的位置及局部反应。结果21例(21眼)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后囊破损或无后囊患者需行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使用全层巩膜缝线睫状沟固定二期人工晶体眼植入术治疗114例无后囊支持的无晶体的疗效情况。方法 所有病眼均未做巩膜瓣,其中10例行缝线原位结扎,104例行线结后徙,所有病人随访3个月。结果 全层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并线结后徙在治疗无晶体眼中,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发生线头外露,术后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该术式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0.4者6 只眼,0.1 者1 只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能使无后囊支撑眼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学的发展,常规的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变得十分成熟和简单,但是在临床上仍然会碰到一些复杂的病例无法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需要通过缝线技术进行人工晶体的悬吊固定。由于后囊膜破裂往往会有玻璃体脱出,此时患者眼压往往很低,常规制作巩膜瓣,做巩膜瓣下悬吊线穿刺难度高,而且长时间低眼压和手术暴露操作,极易导致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然而在基层医院,同样存在有无法预备各种规格的悬吊式人工晶体的情况,从而无法满足临时应急的需求。我院针对以上情况,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其中11名(11眼)需行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患者使用普通后房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采用一种改进的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缝合方法,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术技巧、缝线改进及人工晶体制作的工艺技术的进步,无晶体后囊眼人工晶体植入已不再成为手术的禁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晶体后囊眼及晶体后囊破裂眼。作者近3年来,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法施术31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年6月~1998年6月,对31例(31眼)因眼外伤或手术操作致后囊破裂及囊内摘除术后无晶体后囊病人进行手术,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5岁,平均47.2岁。31眼的病因:眼外伤14眼,白内障术中术后后囊破裂8眼,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早期恢复视力中,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无晶体眼的疗效和分析。方法病例56例(87只眼),其中老年性的内障囊外摘除术27只眼,并发障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52只眼。结果56例(87只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2~0.5的27只眼,占总数的31%;术眼视力达≥1.0的52只眼,占总数的59.7%。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使用周边及后囊保持完整性,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白内障除及人上晶体植入术的普遍Jf:展,其疗效早已获得一致的认可,但白内障除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仍不可避免,这给人工晶体的植入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好,再利用残余前、后囊膜为后支撑,仍可≥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现对上述情况的9例9眼≥期非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术前术后的应用。方法 54例(54眼)拟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术前行UBM检查,了解睫状沟形态、残余晶状体囊膜裂孔位置和残余囊膜的范围、大小。根据检查结果将患眼分为A、B、C组,分别行不固定、单襻固定、双襻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术后矫正视力(BCVA),实际球镜度数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数的差异,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术后各时间点UCVA均优于术前(P0.05);A组UCVA优于B组(P0.05),B组UCVA优于C组(P0.05)。C组术后3个月实际球镜度数大于术前预测屈光度数(P0.05),A组、B组球镜度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人工晶体襻确切悬吊于睫状沟。所有人工晶体无脱位、钟摆现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UBM术前检查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简化手术,使人工晶体襻更准确悬吊于睫状沟。对于植入睫状沟的人工晶体,人工晶体度数应比术前预测植入囊袋内人工晶体度数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且安全有效的方法。认真做好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 临床资料2 a来我院眼科共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32 6例。术后发生虹膜睫状体炎 5 3例 ,其中前房纤维素样渗出 16例 ,角膜水肿 32例 ,继发性青光眼 4例 ,人工晶体脱位1例 ,感染性眼内炎 1例 ,未出现前房出血、浅前房等并发症。术后经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处理 ,仅感染性眼内炎 1例取出人工晶体 ,其他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到 0 .5~ 1.2。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 9d降至 5 d。2…  相似文献   

10.
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是白内障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5%,国内报道为5.4%,其对手术的现场操作及术后的视功能重建影响极大。因此,保持完整的后囊膜在一定程度上视为手术成功的重要指标。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对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的56例患者,成功实施了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追踪观察最长3.5年,最佳矫正视力1.2,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0眼)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观察,并以同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占30%。结论:人工晶状体后房缝合固定二期植入术为治疗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禅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弹性开放禅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体会,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例(62.5%),无一例有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前房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弹性开放禅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作为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的一种补救措施,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120例外伤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结果108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经一期及二期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结果一期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7眼,术后矫正视力在0.1~0.8之间,其中0.1以上31眼,0.3—0.8者22眼,二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单纯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9眼,术后视力在0.1~0.9之间。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组的并发症较一期手术组少而轻。结论外伤性白内障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术式选择及术后视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后囊破裂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囊袋内植入16例,前囊作为支撑睫状沟植入22例,一襻或二襻固定于睫状沟12例。结果 瞳孔轻度变形者6例,玻璃体及前房少量出血2例,角膜轻度水肿25例,角膜明显水肿5例,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前房及瞳孔区纤维素渗出12例。术后1~12mo随访视力0.8~1.0者11例(22%),0.5~0.8者26例(52%),0.2~0.5者10例(20%),0.1~0.2者3例(6%)。眼压平均17.30mmHg。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如果发生后囊破裂,只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仍然能安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使人工晶体处于生理位置及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同时也可避免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引起角膜失代偿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囊不能支撑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较好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对在本院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65例)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4例)进行临床随访比较。结果术后脱残率(矫正视力〉0.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缝线固定组人工晶体移位的发生率较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早期高眼压前房型组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但1个月后高眼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角膜内皮水肿、葡萄膜炎、前房出血、瞳孔变形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较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方克娅  徐建国 《现代康复》1999,3(9):1058-1059
目的:探讨膜性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7只眼)膜性内障施行囊膜剪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分别随访3个月~2a,27只眼中矫正视力10以上5眼占18.5%.0.5~0.818眼占66.7%,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膜性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改普视力满意,是治疗单眼无晶体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方法:收住院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应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最后所有病例眼压控制、前房加深、视力提高。其中1眼术后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1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早期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外伤性白内障80例(80只眼),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视力在0.5以上者铝只曩.占60%,外伤性自内障术后常出现角膜水肿、前房渗出、虹膜炎性反应。结论: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术中皮质处理根据伤眼具体情况而定,后囊破裂者尽可能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撑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膜性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 例(27 只眼) 膜性内障施行囊膜剪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分别随访3 个月~2 a,27 只眼中矫正视力1.0 以上者5 眼占18 .5 % ,0 .5 ~0 .8 者18 眼占66 .7 % ,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膜性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改善视力满意,是治疗单眼无晶体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韩艳  刘霞  王伟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45-1746
目的:探讨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45例患者均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患者多为二次手术,术后感染机率大,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协助医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