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小肠疾病临床并不少见,只因缺乏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其疾病检出的阳性率较低.我们将其传统的小肠导管及插管方法做了改良,来观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血管造影用Teflon导丝引导下推送Bilbao-Dotter导管,因心血管导管用的导丝较细,柔韧度好,下管顺利.同时采用分段加压,多体位撮片方法,进行小肠插管钡餐灌注双对造影方法,检查小肠疾病结果采用改良的小肠灌注双对比造影法全过程只需20min,下管成功率达100%,比传统方法检查时问缩短3h左右,大大提高了小肠疾病诊断阳性率.结论改良的SBE检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时间短患者无痛苦,是一种较好的小肠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肠曾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而成为消化系统的检查盲区,自第一个批准用于临床的胶囊内镜上市以来,其简便、安全、无创的特点使小肠胶囊内镜被公认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用于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等小肠疾病。文章就小肠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麻醉镇痛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小肠长度长(约6m)、肠管盘曲多,普通推进式小肠镜可看到十二指肠下约100cm,结肠镜可看到回肠末端约10cm。近年来应用的双气囊内镜是小肠疾病新的检查手段,为深部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帮助。本研究对麻醉镇痛下和普通情况下(无麻醉条件)行双气囊内镜检查作对比,观察它们检查的安全性,操作所需时间,完成率,临床检查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小肠疾病l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临床消化病的1/5,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是其诊断的先进方法之一,在基层医疗单位常因其设备昂贵及检查费用高,而转送有该设备的上级医院诊治。为提高基层医院小肠疾病诊治水平,我科于2001-03/2003-11利用日本富士EC200型电子结肠内镜替代小肠镜检查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小肠疾病图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囊内镜的发明开创了无痛、无创、陈导线的消化道舒适检查新纪元,被称为21世纪内窥镜的一场革命。由于胃镜和结肠镜对上消化道和结肠疾病的诊治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为临床医师诊治小肠疾病提供帮助。因此,如何正确应用胶囊内镜及准确解读胶囊内镜下的小肠图像十分重要。以下,结合我科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及典型病例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小肠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构造,一直以来被视为消化系内镜检查及治疗的盲区.近年,气囊辅助内镜(balloon-assisted endoscopy,BAE)的临床应用实现了对全小肠黏膜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和镜下治疗,因而其大大促进了小肠疾病的诊疗水平.本文将辅以典型病例的方式简单介绍目前BAE在小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小肠出血性疾病的BAE镜下治疗及BAE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并与小肠插管造影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21例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的患者中,20例与小肠插管造影相符,包括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肠梗阻3例,肠结核1例,十二指肠结肠瘘1例,有5例经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小肠有明显病变。另1例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为克罗恩病,但小肠插管造影误诊为淋巴瘤。磁共振小肠造影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小肠插管造影为95.2%。有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均与磁共振小肠造影表现相符,其中7例与小肠插管造影相符。结论 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对肠壁和肠腔外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112例受检者行消化道检查,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112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96例有病变,检出率85.7%。上消化道疾病37例,小肠疾病54例,结肠疾病5例,其中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8例,多发性和单发性息肉3例,克罗恩病4例,血管发育不良6例,伴出血3例,小肠肿瘤2例,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殖症10例。受检者顺应性好,未发生梗阻及崁顿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可以作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而且对胃及大肠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小肠疾病亦是一类常见病,尤其是克罗恩病、小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腺癌等。小肠疾病由于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等因素,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各种传统检查方法如明^99mTc核素扫描、小肠钡灌造影术等,均因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因此非常需要有助于诊断小肠疾病,尤其是能提供较为直观观察的新型器械。  相似文献   

10.
钟喨  成芳  王文晶  许建荣 《胃肠病学》2007,12(11):650-653
X线小肠钡灌检查是传统的小肠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小肠克罗恩病(CD)的腔内病变和黏膜细节显示清晰。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CT和MRI在小肠疾病的影像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其优势在于评价肠壁增厚、肠周改变、肠系膜异常、淋巴结肿大等方面。近年将小肠插管灌注法与最优化的CT、MRI技术相结合的CT、MRI小肠灌肠检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小肠疾病的诊断和双囊电子小肠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既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使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导致许多原发于小肠的疾病不能及时救治。但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现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以提高对小肠出血这一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10年来确诊的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44.6%),其他依次为憩室(23.0%)、血管疾病(16.2%)及炎症(16.2%)。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检查阳性率为76.3%(29/38)。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小肠镜、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开展尚不普遍。各种检查均有其缺陷。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肠出血的诊断是应用较广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肠镜检查在诊断回肠末端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肠疾病并不少见,但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医院无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设备,早期诊断小肠疾病十分困难。我们应用大肠镜观察了806例患者回肠末端黏膜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肠憩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资料统计发病率约为5%~25%,在消化道憩室中居首位。本文分析了152例小肠憩室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旨在提高对小肠憩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小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我们采用小肠造影和空肠黏膜活检联合检查,以探讨其对小肠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卫炜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11):697-699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小肠疾病的工具,诊断率约为60%。但因受其电池供电量的限制和肠道内不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的未完成率达20%左右,各研究的诊断率亦不尽一致。促胃肠动力药、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是否能提高其检查完成率和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各种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干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了气囊辅助小肠镜的种类,适应症和术前准备,评价了其临床诊疗价值,对提高小肠疾病的认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前胃食管疾病的检查临床上常用传统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应用优势得到广泛认识后,其无创、简便、易耐受等优点在胃食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日趋显著。本文对胶囊内镜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部病变等胃食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系统碘水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系统碘水造影检查的98例疑患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为慢性腹痛,21例为反复呕吐,15例为腹痛伴呕吐,5例为慢性腹泻,5例为黑便。患者口服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行系统碘水造影,经腹部X线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消化道内的充盈和缺损,并与患者DBE检查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系统碘水造影诊断小肠疾病64例,小肠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4例。其中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患者34例行DBE检查证实小肠疾病29例,系统碘水造影检查未见小肠疾病而DBE检查发现小肠病变6例;系统碘水造影检出疾病但DBE未发现者7例。无法行DBE检查或DBE检查过程中因肠腔堵塞无法进镜且无手术禁忌证患者行剖腹探查术者17例,系统碘水造影检查与剖腹探查术对小肠疾病检出一致率达100%,多为小肠梗阻及穿孔等急腹症。系统碘水造影检查及DBE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者34例。结论系统碘水造影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小肠梗阻患者有较大诊断价值,还能找出内镜遗漏的病变,适用范围更广,可以作为小肠镜检查的有效补充,但其对小肠黏膜较细微的病变显示不足。  相似文献   

20.
手术证实的39例小肠出血病因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证实的39例小肠出血病因和诊断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沈阳,110003)王颖何凤云刘述信辽宁省本溪县医院内科(117100)张喜梅小肠出血的诊断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为加强对出血性小肠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本文总结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