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指由心脏的激动起源、传导、频率异常所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诱发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的常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能够得到及时正确救治非常重要[1]。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处理危及生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现就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病机制、治疗及药物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 ararrhythmias torm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其死亡率高、处理棘手和预后恶劣,而近年倍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后导致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尖端扭转性室速(TPVT)是典型的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导致TPVT最常见于IA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胺碘酮等。现将我们收集到的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女,63岁。因发作性晕厥2h入院。患者2h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10min后症状自然缓解,急诊入院。急诊科心电图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后入我科。  相似文献   

5.
刘胜生 《新医学》1995,26(1):52-53,51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广东韶关市一医院,广东韶关市急救中心刘胜生概述室性心律失常(V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较常用的分类或分级法有:Lown分级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其分级的依据是VA的颇发和/或复杂程度:0级:无室性早...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但在少数室速患者 ,不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 ,亦排除了代谢障碍、电解质异常和长 QT间期综合征等促心律失常因素 ,这种室速被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 [1 - 3] 。 Callavardin于 192 2年首先报道了这种心律失常 ,其发生率约占全部室速的 10 %左右。 IVT的预后一般良好 ,但频繁发作可使生活质量下降 ,心室率较快的室速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产生黑目蒙及晕厥发作。随着研究深入 ,尤其是心内标测技术发展和导管射频消融在这类室速中的应用 ,对 IVT的发…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认为QT离散度(QTd、QTcd)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二者的关系,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静脉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并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患者 (室颤患者先给予电除颤 ) ,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 15 0mg后以 0 5~ 1 0mg/min静脉维持注射 ,同时口服 6 0 0mg/d ,并逐渐减至 2 0 0mg/d维持。结果 :第一个 2 4h 2 2例心律失常获控制 ,静脉用胺碘酮 92 0~ 2 14 0 ( 112 4± 2 13)mg ,72h心律失常全部被控制。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VT和 (或 )VF对控制心律失常是快速、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应用美托洛尔缓慢静脉注射(1 mg/min),共5~15 mg.若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维持治疗.结果 本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22例患者,在应用美托洛尔后,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其中3例发生心力衰竭死亡,2例心脏破裂死亡,其余均存活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35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29例,心源性猝死6例。[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静注胺碘酮治疗高危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高危病人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 mg稀释10 min内注入,随后以1.0-1.5 mg/min维持静脉点滴(输液泵),以后依病情渐减,当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时,可每隔30 min再注入150 mg增加负荷量,同时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持续5天左右,口服600 mg/日1周,400 mg/日1周,200 mg维持。结果:第1个24 h静脉胺碘酮用量为(1462±320)mg,心律失常控制达58%(36/62),72 h后心律失常控制达96.4%(60/62)。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VT和(或)VF安全高效,用药强调个体化。推荐剂量:第一天(24 h)内静脉胺碘酮1000-1500 mg,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惩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12例严重室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心律失常类型判断,并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直流电复律等治疗.结果 多数患者于入院后数小时至24h内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心律失常未再发作,无明显副作用及后遗症.结论 对各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首先必须明确类型,找出可能病因及诱因.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药物或直流电复律等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3.
心脏病患者存在从心脏大体结构到心肌细胞、蛋白分子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包括与心电生理异常有关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在这些病理基础上,经诱发,患者可出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内的多种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相似文献   

14.
静注胺磺酮急诊治疗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静脉用胺磺酮急诊治疗一组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用该药可有铲控制难治性高率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而且其副作用较少,患者易于耐受,安全性相对较好,实可推荐作为急诊治疗和预防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又一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29例,心源性猝死6例。[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6.
黄洋妹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27-1227
2005年11月16日我院收治了34例因水污染而发生急性砷化物中毒的病人。其中6例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危及病人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病情危重且病死率高。快速有效地控制VT和(或)VF对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笔者对急性顽固性VT和(或)VF患者给予大剂量胺碘酮(Am)治疗,结果提示可快速有效控制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已成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常规方法,而临床上心肌炎后遗症最多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速,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等症状而影响生活和工作,且心理负担重。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RFCA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本院1998年7月至2007年1月,应用RFCA对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并采用微电级方法研究了维拉帕米对大白鼠离体心室乳头肌的电生理效应。结果显示维拉帕米对冠心病尤其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动物实验表明维拉帕米能缩短阿霉素所致的异常延长 APD 至正常。结合动物实验结果,对维拉帕米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对4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观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后壁厚度之比(D/T)和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显著相关。按D/T将患者分为过度扩张型、混合型和肥厚扩张型3组,过度扩张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91.76%)显著高于混合型(37.5%)和肥厚扩张型(16.7%)。过度扩张型住院病死率50%,显著高于混合型(18.75%);肥厚扩张型无住院死亡。因此,D/T对判断扩张型心肌病易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