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为肾阳虚弱、督阳不运,在温肾通督法的基础上,注意整体与局部在病变发展中的对应关系,采取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内治方药可调整正气,扶正祛邪,外治法对病变局部效果快速,内外兼治可防止脊柱、关节为病邪侵袭,形成僵直、骨化等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壮督补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30例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证 )患者以壮督补肾为法 ,采用自拟的补肾强督治汤加减治疗 ,疗效判定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标准。结果显示 :有效率为 96 6%。说明用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证 )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3.
姚正凯 《当代医学》2011,17(23):20-22
目的观察益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益肾强督方,对照组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症状、体征和阻止骨质破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明显改善血清CRP、IgA、IgG、IgM等实验室指标(P〈0.05或P〈0.01)。结论益肾强督方治疗AS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s)对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46例男性A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予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GCs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检测2组治疗6个月前后血清骨保护素(OPG)、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BASDAI评分、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ESR、CRP、BAS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M-CSF水平亦降低,其中GCs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OPG和M-CSF水平及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BAS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联合应用小剂量激素影响AS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炎性指标,对BMD影响不大,其在AS治疗中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34例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BMD)。并记录其病程、年龄,测量脊柱活动度,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3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S组在各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各不同部位骨密度检测结果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AS男性患者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者5例(14.71%)。年龄、病程、脊柱功能状态、炎症指标(ESR、CRP)等与AS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相关。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质疏松,并普遍存在。可能和炎症、疾病的活动程度、关节制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入选5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予补肾强督方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功能指数、全身疼痛评分、晨僵时间、中轴关节压痛指数、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征、血沉、C-反应蛋白等。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0.001),且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致残性较高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端炎,常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或僵硬,脊柱活动受限,胸阔活动度降低,并常伴见低热、乏力、厌食、消瘦等症状。笔者导师莫成荣教授采用自拟骨痹通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颇著。现将两年共收集5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以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为诊断标准[1]。本组共观察病例50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5~48岁;病程2~15年。有家族史8例;受累关节分布:腰骶部疼痛50例,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行红外热像图、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探讨热像图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及体征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ESR、CRP等炎性指标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As较HLA—B27,x线片及骶髂关节CT阳性率高(P<0.05);中心温度与周围组织温度之差(△T)与ESR和CRP呈正相关。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确切,且与红外热像图有较强的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改变与年龄、性别、病程、髋关节病变及急性时相反应物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91例确诊AS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股骨颈BMD值,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用T值表示。结果:男性AS患者腰椎、股骨颈BMD均低于女性AS患者(P<0.05)。AS合并髋关节病变患者与无髋关节病变患者股骨颈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腰椎BMD T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患者病程、急性时相反应物与AS患者BMD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AS患者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骨质疏松发生增多。病程、髋关节病变以及急性时相反应物对AS患者BMD改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AS对其控制炎症及调节骨代谢进而缓解临床症状取得一定疗效,并且在其作用机制上尤其对成骨及破骨细胞影响有一定的探讨,但相关研究较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As相关文献报道283篇,对文献按临床应用范围进行2次筛选,选取其中中医药治疗AS并与骨代谢相关的文献报道9篇,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发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对照组痊愈率21.43%,有效率80.95%;观察组痊愈率34.09%,有效率94.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枕墙距、指地距、领柄距、胸廓活动度、腰椎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KPS评分等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发作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督灸辅以脐灸(督脐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脾胃虚弱证的疗效。方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督脐灸治疗1个疗程后,3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督脐灸能有效改善AS脾胃虚弱症状,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3.
李玉琳  赵虬 《重庆医学》2021,50(2):198-201,206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AS合并OP患者为AS+OP组,70例单纯AS患者为AS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骨密度(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以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尿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Pyr)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S+OP组AS病程比AS组长,累及外周关节数、骶髂关节CT分级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OP组、AS组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及血清PTH、BG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AS+OP组均明显低于AS组(P<0.05);血清CICP、CTX-Ⅰ、D-Py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S+OP组明显高于AS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与CICP、CTX-Ⅰ、D-Py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TH、BG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AL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S合并O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异常,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早期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李玉琳  赵虬 《重庆医学》2021,50(2):198-201,206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AS合并OP患者为AS+OP组,70例单纯AS患者为AS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骨密度(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以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尿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Pyr)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S+OP组AS病程比AS组长,累及外周关节数、骶髂关节CT分级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OP组、AS组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及血清PTH、BG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AS+OP组均明显低于AS组(P<0.05);血清CICP、CTX-Ⅰ、D-Py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S+OP组明显高于AS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与CICP、CTX-Ⅰ、D-Py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TH、BG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AL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S合并O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异常,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早期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免疫调节异常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5例AS患者的血清IFN-δ含量,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AS患者血清IFN-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参与A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持续性腰痛、晨僵、脊柱关节强直为特点的疾病。本病起病迟缓,症状逐渐加重,至后期可出现驼背,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和药物,一般选用非甾体消炎药来缓解症状,但是此类药物虽抗炎镇痛作用迅速,但疗效不巩固,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采用通骨痹汤治疗本病32例,在及时控制病情、减轻病痛、缩短病程、保护关节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病例27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5岁~52岁:病程2~17年。有家…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持续性腰痛、晨僵、脊柱关节强直为特点的疾病。本病起病迟缓,症状逐渐加重,至后期可出现驼背,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和药物,一般选用非甾体消炎药来缓解症状,但是此类药物虽抗炎镇痛作用迅速,但疗效不巩固,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采用通骨痹汤治疗本病32例,在及时控制病情、减轻病痛、缩短病程、保护关节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分为补肾强督方治疗组和嫩(旭)痹冲剂加白芍总苷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证候积分、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计算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探讨补肾强督方的作用机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疼痛、脊柱疼痛、夜间疼痛、晨僵时间、畏寒喜暖、乏力和血瘀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和4字试验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IgA和IgG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补肾强督方治疗AS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 补肾强督方治疗A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活血化瘀作用以及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总有效率高,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通痹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痹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L1~4骨密度T值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两组血清骨钙素(OCN)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通痹汤治疗效果满意,可提高骨密度,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