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吸附系统 (KM - 890 0系统 )对 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浆交换速度 30ml/min ,以等量的同型血浆或 4 %白蛋白稀释液为置换液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5 0 0~ 30 0 0ml,每例血浆置换次数为 1~ 3次。结果 血浆置换前直接胆红素 (2 78.3± 74 .2 ) μmol/L ,间接胆红素为 (6 37.4± 1 2 2 ) μmol/L ,总胆红素 (91 5 .8±1 82 .8) μmol/L ,血浆置换后直接胆红素 (2 2 8.4± 78.3) μmol/L ,间接胆红素 (4 2 8.4± 1 75 .8) μmol/L ,总胆红素 (6 5 6 .8± 1 78.2 ) μmol/L ,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型全血外周动静脉同步置换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动态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7例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外周动静脉同型全血置换.动态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血糖、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结果 换血前、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分别为(540.25±76.88)、(282.27±58.58)μmol/L;换血前、后非结合胆红素结果分别为(498.92±84.12)、(256.82±57.16)μmol/L;换血前后实验宣监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果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同型全血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监测自动换血的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30.7±85.6μmol/L、230.8±93.1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5.3±55.8μmoL/L、220.6±65.2μ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56.5%、52.6%.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全部接受换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指标、血常规指标与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胆红素指标,治疗后,患儿的直接胆红素为(28.6±13.3)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88.5±16.4)μmol/L、总胆红素为(217.1±29.7)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常规指标,治疗后患儿的血红蛋白(Hb)为(184.4±70.3)g/L、血清钾(K+)为(3.64±0.36)mmol/L、钙(Ca2+)为(3.65±0.31)mmol/L、红细胞(RBC)为(4.76±0.63)×1012/L、血小板计数(PLT)为(121.7±55.8)×109/L,其中Ca2+、Hb、RB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LT、K+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生命指标,治疗前患儿的体温为(36.6±0.2)℃、呼吸(41.4±2.3)次/min、心率(133.4±12.6)次/min、血压(58.3±3.7)mm Hg,治疗后患儿的体温为(36.9±0.1)℃、呼吸(40.7±1.9)次/min、心率(138.2±13.6)次/min、血压(57.8±4.3)mm Hg,治疗前后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治疗中,应用换血疗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胆红素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安全换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ABO或Rh血型系统溶血病、并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分析换血治疗对患儿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40例患儿换血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90.4±17.98μmol/L、18.41±1.038μmol/L和370.4±18.16μmol/L,换血后降至271.6±12.93μmol/L、8.08±0.97μmol/L和255.5±13.4μmol/L(P<0.001)。换血治疗前后患儿P T和AP T 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换血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糖值分别为(3.1±0.13)×1012/L、114.8±4.66 g/L和3.92±0.19 mmol/L,治疗后升高至(4.58±0.11)×1012/L、137.3±3.18 g/L和8.35±0.59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换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但易引起部分生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异常变化。术中及术后应严密监测患儿的上述指标变化,确保患儿的换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液内环境各项指标可能造成的变化.方法 对35例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使用同型全血,平均换血量为(136.9±27.4)ml/kg.换血速度为92 ml/(kg·h),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3.78%,换血前后血Na~+、Cl~-、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明显降低[换血前为(4.45±2.40)mmol/L,换血后为(3.87±0.52)mmol/L,t=21.979,P<0.05].换血后总胆红素、Hb、PLT、WBC、血清游离钙下降[换血前总胆红素、Hb、PLT、WBC、血清游离钙分别为(511.52±80.21)μmol/L、(145.20±11.70)g/L、(207.84±70.67)×10~9/L、(16.90±10.56)×10~9/L、(1.26±0.32)mmol/L,换血后分别为(236.41±66.54)μmol/L、(128.66±2.54)g/L、(134.86±48.61)×10~9/L、(8.94±7.44)×10~9/L、(0.99±0.22)mmol/L,P<0.05或P<0.01].结论 换血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Na~+、Cl~-和血糖无明显影响;对总胆红素、Ca~(2+)、Hb、K~+、PLT、WBC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国产HF血液成分分离机,对6例平均病程为10周,药物治疗无效的甲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作26次血浆置换术.每次平均单采患者血浆760ml,并补充等量的同型新鲜冰冻血浆.每次血浆置换后,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90.6μmol/L(相当于5.3mg/dl),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苦黄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腺苷蛋氨酸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30 ml静滴,两组均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比50%,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血清TBil(μmol/L:对照组65.14±22.23比137.76±54.66,治疗组37.89±16.69比145.60±58.72)、ALP(U/L:对照组143.11±66.34比211.23±10.57,治疗组:142.31±41.58比221.35±65.96)、γ-GT(U/L:对照组116.45±92.69比187.82±124.41,治疗组108.30±83.44比198.13±17.2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以治疗组TBil下降更显著(μmol/L:37.89±16.69比65.14±22.23,P<0.05).结论 苦黄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换血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将35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2组,换血组(13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光疗组(222例)每天蓝光治疗12h,连续光疗2-3 d。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以及换血或光疗结束后检测血尿素、尿酸、肌酐、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及总胆红素。结果光疗组血尿素、尿酸、肌酐和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光疗前分别为(2.90±1.35)mmol/L、(177.70±70.21)μmol/L、(32.54±11.59)μmol/L,(1.67±0.41)mg/L,(2.68±1.84)mg/L。光疗后分别为(4.81±1.83)mmol/L、(196.79±80.97)μmol/L、(38.94±12.34)μmol/L、(1.83±0.43)mg/L,(3.32±1.66)mg/L。光疗后均进一步升高(P0.01)。换血组换血前分别为(3.69±1.85)mmol/L、(195.68±86.26)μmol/L、(38.16±14.20)μmol/L、(1.71±0.43)mg/L、(2.97±1.35)mg/L。换血后分别为(3.44±1.50)mmol/L、(176.75±59.18)μmol/L、(35.98±9.99)μmol/L、(1.03±0.27)mg/L、(1.67±0.68)mg/L。换血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存在肾功能损害,换血后与换血前尿素、尿酸、肌酐和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均有显著的下降,显示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光疗后与光疗前相比,无论是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还是尿素、尿酸和肌酐均有显著的上升,提示光疗虽然能有效的降低胆红素水平,但短期内并不能改善肾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其肾功能的影响仍在继续,可见光疗不能阻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改变的进一步发展,而换血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的改善其肾功能指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187例肝衰竭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联合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认为治疗前与患者沟通,治疗中密切观察、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和有效护理干预,治疗后回访以及健康宣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经过治疗,187例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有改善,总胆红素较治疗前降低(136.9±39.2)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4.5±1.1)%,肌酐较治疗前降低(114.1±28.1)μ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对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单次治疗时间8h,共治疗33例次,治疗前后监测血浆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DB)、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将分离器与吸附柱预处理、体外循环管路设计连接、机器管理、容量管理和抗凝管理作为护理重点实施全程监护。结果单次治疗前TB为(266.8±87.6)μmol/h,治疗后为(120.3±36.4)μmo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治疗前后胆红素、肌酐、尿素氮下降率分别为TB(54.2±9.8)%、DB(54.8±9.9)%、IDB(46.3±19.9)%、Scr(31.4±10.6)%、BUN(36.3±9.2)%,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对胆红素清除效果好,可清除中小分子水溶性毒素,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方法简单、成本合理,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选择,针对性的全程监护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球浆比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去白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按(2—3)∶1混合,对确诊的58名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做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其中ABO系统溶血病27例、Rh系统溶血病12例、严重感染11例、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和原因不明6例,换血总量约180 ml/kg;换血过程中予以生命体征监护,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血常规、电解质、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患儿换血前总胆红素水平(476.2±123.1)μmol/L,换血后降为(219.7±85.5)μmol/L、B/A比值由12.53降为6.47,平均降低了5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治疗后,患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所降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Ca2+下降明显,由(2.41±0.27)mmol/L降低至(1.29±0.33)mmol/L,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痊愈出院55例,3例因不良神经预后放弃继续治疗。结论采用高球浆比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换血指征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4例,均采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前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血糖等检查。结果:24患儿例换血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69.74±45.36)μmol/L,换血后为(245.60±15.31)μmol/L,换出率为52.28%,平均换血量150180 mL/kg,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具有简单、实用及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97-898
抽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264例足月健康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前是否应用催产素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催产素的132例为观察组,未应用催产素的132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并比较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274.3±33.2μmol/L)、末梢血胆红素(279.8±36.9μmol/L)及血清总胆红素(286.5±39.7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6.3±30.7、190.8±32.6、193.4±35.2μmol/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4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7,P0.05)。催产素可引起新生儿较高的胆红素水平,进而引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需谨慎使用催产素进行引产,且产后需做好疾病的预防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中药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4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及自拟中药方赤丹汤(由赤芍、丹参、麦芽、茯苓、金钱草、生地、猪苓、五味子、甘草等组成);对照组5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44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由(482.0±132.6)μmol/L降至(251.6±143.2)μmol/L(P<0.01);丙氨酸转氨酶由(230.8±169.2)U/L降至(110.6±139.4)U/L(P<0.05);内毒素由(0.15±0.09)kEU/L降至(0.09±0.12)kEU/L(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由(1.59±0.58)μg/L降至(1.03±0.62)μg/L(P<0.01);白细胞介素-6由(86.6±39.2)ng/L降至(39.5±20.6)n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由(28.5±15.2)%升高至(38.9±9.5)%(P<0.01);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及好转)为76.8%,显著优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方法 ]对 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 ,输液泵控制速度 2 0 0ml/h~ 3 0 0ml/h ,外周动脉抽血速度参照输入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 ;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 ;随诊10个月至 2a ,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表现。 [结果 ] 6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 ( 844 .0 7±3 14 .3 4) μmol/L ,换血后 ( 4 0 8.2 7±160 .40 ) μmol/L ,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5 1.3 3 % ,换血后白细胞、血清钾、氯略有下降 ,血清钙略为上升 ,其余生化指标均无变化 ,换血前后血培养均为阴性 ,生命体征稳定 ;追踪观察 ,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表现 ,其余 5例发育正常。 [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的免疫诱导抗排异反应治疗方案,对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先后进行10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前不用任何抗免疫排异药物,术中使用塞尼哌免疫诱导,术后予环孢素A、晓悉和强的松三联治疗.患者术后第1、3、7、14天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浆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与术前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了解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天、第3天总胆红素分别是(35.3±19.9)μmol/L、(24.1±14.5)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18.0±13.1)μmol/L、(10.5±6.4)μmol/L,均较术前(29.5±11.7)μmmol/L及(12.9±7.2)μmol/L显著升高(P均<0.05);血尿素氮术后3~14天的测定值分别是(14.1±9.1)mmol/L、(13.4±5.0)mmoL/L、(11.1±2.9)mmol/L,均较术前(7.3±2.0)mmol/L有显著增高(P均<0.05),但肌酐各时间点的测定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的免疫诱导抗排异反应治疗方案对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肾功能有损害,合适的环孢素A用量可减轻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54例(2017年6月-2018年12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观察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11.44±3.1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4.67±0.75)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6.72±1.16)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酸(372.81±31.83)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可将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结果作为观察指标,为疾病鉴别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1周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血浆Hcy增高患者60例,给予叶酸5 mg,3次/d,水溶性维生素340 mg静脉滴注,1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抽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浆Hcy.结果 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治疗前为(35.03±6.86) μmol/L,治疗后(25.57±5.14) μmol/L,治疗前后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周,Hcy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吴俊  吴本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63-1264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0.13±107.62)μmol/L、(193.40±37.86)μ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0)μmol/L、(216.83±63.66)μ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两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总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换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