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1《内经》"治未病"思想及其核心理念《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至今仍不失其光辉的先进思想。《内经》"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即保养生命,预防疾病的发生,其主要内容就是养生;二是既病防变,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主要内容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1]。 相似文献
4.
5.
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独具特色。尤其在肺癌的预防即“治未病”方面别有特色。“治未病”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痛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用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肺癌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在肺癌术后辨证论治,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6.
7.
8.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治“未病”理论及智慧,不仅具有现代医学的内涵,更极具其特色。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先进观念,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对其更进一步整合研究和推广运用,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如果运用推广好此理论,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内经》治未病之预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其中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纵览《内经》可以看出,《内经》的预防观是以“治未病”的思想为其核心内容,吸收先秦诸于哲学中防患虑患的先进思想,首次提出“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等论点,并将能否“治未病”作为衡量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本文仅从以下两方面就此予以阐述。一、提出“治未病”概念“治未病”一词首见于《内经》。考《内经》中凡三见,但其中“未病”的含义不尽相同。约有以下二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学习罗本清导师治疗肝病的经验,体会到"治未病"对肝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突出了根据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早期并有预见性地合理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预防、干预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不仅能防止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提高治愈的成功率,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的预防意识,主动做好摄生调护,配合治疗,从而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内经》“治未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治未病"是《内经》治则学说的组成部分,其含义一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从精神调治、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调养,以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二是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必须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截断病机,及时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其三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发,体现了《内经》"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运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用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对哮喘患者实施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论痛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痛风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必须引起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且此病有复发性倾向,故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痛风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控制痛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痛风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必须引起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且此病有复发性倾向,故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痛风的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对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控制痛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治未病”角度探讨儿童骨质疏松的中医防治思路,对“未病先防”“饮食有节”“既病防变”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在儿童骨质疏松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曹林华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1):1894-1895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起病隐匿,潜伏期长,恶性程度高,疾病侵袭性强,进展快,易转移,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做好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我们认为应遵循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防治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