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十味蛇伤清毒丸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火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竹叶青蛇咬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十味蛇伤清毒丸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显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肢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肿胀、疼痛、瘀斑消退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肢VAS评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PT、APTT、PT、WB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Fg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肿胀、疼痛、瘀斑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十味蛇伤清毒丸治疗竹叶青蛇咬伤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和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部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髋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脉络舒通丸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患肢肿胀情况、不良反应、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 2组不同时间点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不同时间点FI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血清D-D水平均出现升高(P均<0.05),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3 d、7 d患肢肿胀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均<0.05);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舒通丸联合利伐沙班在髋部骨折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预防DVT形成,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凝血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及AP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FI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TT及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西医治疗,疗程12天,对两组患者的SAA、PCT、hs-CRP、血浆D-二聚体、肺动脉压力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SAA、PCT、hs-CRP、血浆D-二聚体及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炎症指标SAA、PCT、hs-CRP及血浆D-二聚体和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董明安 《新中医》2020,52(17):32-3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血清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PT均较治疗前延长,TT均较治疗前缩短,FIB、D-D、CytC、Caspase-3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PT长于对照组,TT短于对照组,FIB、D-D、CytC、Caspase-3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PT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血清CytC及Caspase-3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宋秋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7-1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肝病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检测可用于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卫军 《新中医》2022,54(6):45-4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胫腓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取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消肿药物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5 (IL-5)水平、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肢肿胀程度;比较2组下肢DVT、关节功能障碍、延迟愈合和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5、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5、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T、P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观察组TT、PT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延迟愈合、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孕妇在妊娠晚期特殊生理条件下凝血指标(PLT、PT、APTT、TT、FIB、D-二聚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分娩前后发生凝血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妊娠晚期孕妇83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50例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PT、APTT检测结果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O.05),PLT、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PT、APTT、FIB、D-二聚体五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产前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后DIC,降低临床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防治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对照组23例常规留置尿管定时开放。治疗组25例加服桂枝茯苓丸加味。结果:治疗组出现尿潴留例数、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已出现尿潴留者服桂枝茯苓丸加味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防治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浩  钟浩  杨旋芳 《新中医》2016,48(10):110-112
目的:观察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以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10 h给予口服利伐沙班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肢伤一方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凝血功能、DVT发生率、切口引流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1天,2组BPC、D-二聚体水平、PT、APTT和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天,2组BPC水平均较术前1天下降(P0.05,P0.01)。术后14天,治疗组的BPC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1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1天上升(P0.05)。术后14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1),PT、APTT均较术前1天延长(P0.01),FIB含量均较术前1天减少(P0.01);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含量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4天DVT发生率和术后1天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D-二聚体水平,预防DVT,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万晓平  孟隽  王淑梅 《新中医》2020,52(24):131-134
目的:观察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 117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58 例予以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 59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对比 2 组护理前后凝血指标,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以及下肢肿胀和血栓发生情况。结 果:2 组护理后,凝血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护理 7 d、14 d 后,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水平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 7 d、14 d 后,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肿胀发生率、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降低全血黏度,提高患肢腘静脉和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降低肿胀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凝血纤溶紊乱功能的情况。方法:给予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单纯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1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有好转(P<0.01或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无好转(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有好转(P<0.05),对照组uPA水平有好转(P<0.01);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和PAI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或P<0.05)。结论:中药可改善介入治疗HCC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紊乱,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肋骨骨折后血胸形成的疗效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肋骨骨折后血胸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血胸出血量。结果 治疗3、7、14 d,两组的血胸出血量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和D-D均降低,且研究组的TT、PT、AP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和D-D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血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的85.42%显著提高(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口服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TKA后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口服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治疗组)与单纯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基础治疗组)治疗。加味桂枝茯苓丸水煎后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 mL;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日2次(间隔12 h),每次0.2 mL;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含量、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每组46例。联合治疗组2例发生DVT,均为胫后静脉血栓;基...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秦本炅  房德永  王英 《新中医》2022,54(11):76-7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检测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2组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D-D、APTT、PT水平较治疗前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抵当通脉汤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骨科大手术后DVT患者(湿热下注型)7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中药抵当通脉汤。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的总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CI)的变化情况以及静脉通畅率。结果 两组各脱落1例。试验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显愈率(73.5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天两组患者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P<0.01),FIB、D-二聚体水平以及α角、MA值、CI明显降低(P<0.05,P<0.01),R值、K值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4d试验组的APTT、TT延长更明显(P<0.05,P<0.01),FIB、D-二聚体水平以及α角、CI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