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10-2016年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寿命损失率、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中F检验进行判别,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78.84/10万下降至2016年的61.84/10万,APC为-3.25%,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6,P=0.01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PYLL%由2010年的0.26%下降至2016年0.22%,APC为-2.3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4,P=0.02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2.56%下降至2016年的2.05%,APC为-2.7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9,P=0.02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呈下降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情况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区域内因地制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数据来源于浦东新区死因监测系统,分别计算各街镇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绘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空间分布图,利用趋势面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为58.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2.35/10万,早死概率为0.26%。趋势面分析显示,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由北向南逐步升高;在东西方向上,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由西向东逐步升高。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均呈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的高-高聚集区域位均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的农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天津市东丽区30~69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4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0-2019年天津市东丽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系统中的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5.0统计软件计算死亡率和早死概率等指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和早死概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9年东丽区30~69岁户籍死亡人群中,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85.1%,过早死亡标化死亡率由361.32/10万下降到257.13/10万,APC为-3.54%,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的4种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18%、-6.01%,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9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早死亡标化死亡率分别以每年-2.37%、-5.45%和-8.52%的速度下降,糖尿病过早死亡标化死亡率以每年8.33%的速度上升,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010-2019年4种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由17.01%降至12.48%,APC为-3.34%,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0-2019年天津市东丽区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以男性为重点人群,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死亡水平及早死概率的特征,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制规划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1—2018年台州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慢性病导致死亡数在总死亡数的占比、慢性病死亡率、慢性病早死概率等指标。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中标率)计算标化率。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2011—2018年台州市慢性病死亡231 724例,死亡率为486.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55/10万,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9.89%,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2011—2018年台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P<0.05)、糖尿病标化死亡率(P=0.46)及早死概率(P=0.22)均未下降,农村地区上述4类慢性病各年龄组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4类慢性病死亡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8年台州市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3.49%降至2018年的10.49%,平均年降幅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5)。结论慢性病死亡是台州市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应需开展慢性病的有效防控措施,特别是糖尿病的防治和男性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安阳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为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安阳市户籍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1.0统计分析四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年均增长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四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2017年的432.32/10万上升至2020年的496.36/10万,年均增长率4.71%;标化死亡率由2017年的400.07/10万下降到2020年390.76/10万,年均增长率为-0.78%;构成比由2017年的79.68%上升至2020年的81.45%,年均增长率0.73%。历年男性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2017-2020年安阳市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5.71%下降至14.87%,年均增长率为-1.82%。男性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每年分别以1.82%、1.82%与7.72%的速度下降,糖尿病早死概率每年以1.98%的速度上升。结论 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足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情况及趋势变化,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2012—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 YLLs)、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s),男性与女性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结果 重庆市大足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由2012年的183.1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15.39/10万,APC为-3.9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5,P=0.003),标化死亡率以年均6.95%下降(t=-4.384,P=0.002)。历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及以上慢性呼吸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05—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因COPD死亡监测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应用Joinpoint 4.9.0.1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AYLL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描述指标变化趋势。采用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COPD死亡率的贡献值。结果 2005—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COPD死亡2 858例,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45.69%。粗死亡率为23.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60/10万。COPD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6.75%,P<0.001;标化死亡率APC=-9.49%,P<0.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0.545,P<0.001)。30~49岁、50~69岁、≥70岁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西省监测地区慢性病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2014-2018年死亡资料,分析慢性病过早死亡人数占慢性病总死亡比例、慢性病死亡率、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我省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人数占慢性病总死亡的比例由2014年的33.72%下降至2018年的31.91%;主要慢性病标化死亡率由422.97/10万下降至411.18/10万;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波动范围在14.23%~15.11%,变化趋势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人数占慢性病总死亡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仍需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干预,推动"健康江西2030"既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赣州市四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早死概率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预测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情况。方法 收集2015—2021年赣州市死因监测地区死亡资料,分性别、地区计算四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率、早死概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年平均增速等指标,预测“健康中国2030”赣州市早死概率。结果 2015—2021年赣州市四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中标率、死亡构成比分别为500.18/10万、477.87/10万和79.18%;四类主要慢性病城市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4.71%,P<0.01)、农村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4.33%,P<0.01);城市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6.32%下降至11.25%(APC=-5.54%,P<0.01),女性、农村和全人群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变化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4.14%、-7.33%、-6.83%、-4.92%,P均<0.01),农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3.83%,P<0.01);赣州市2030年男性、女性、城市、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汉经开区(汉南区)2010—2020年4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探索性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区域慢性病防控策略、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0—2020年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慢性病死亡率、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应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21—2025年早死概率。结果 2010—2020年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户籍人口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年均下降2.79%和5.71%,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慢性病死亡比例为90.28%~92.81%,男性、女性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占比呈下降趋势,男性早死占比高于女性(P<0.01)。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年均下降7.50%,各年份男性过早死亡概率均高于女性,但年均下降速度略低于女性。对数线性回归模型4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早死概率可能较2020年将下降约12.84%。结论 2010—2020年武汉经开区(汉南区)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已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目标,2025年有可能提前实现2030年规划目标。建议进一步落实综合防控策略,关注主要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确保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9—2018年4类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状况、早死概率以及预测实现"健康中国2030"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情况,为实施及评估慢性病防治规划和行动纲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9—2018年舟山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为基础,按照国际疾病编码ICD-10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舟山市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状况及早死概率,预测舟山市"健康中国2030"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实现情况。使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 20.0、Joinpoint 4.4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早死概率目标值、早死概率预测值。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变化趋势的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8年舟山市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在474.81/10万~607.30/10万之间,标化死亡率在297.92/10万~456.02/10万之间。2009—2018年,男女性和总人群的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APC=2.21%、女性APC=2.03%、总人群APC=2.09%),男女性和总人群的4类主要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APC=-4.14%、女性APC=-3.40%、总人群APC=-3.9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历年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2018年舟山市男性、女性、总人群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以4.89%、6.35%、5.16%的速度下降,总人群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2009年的15.34%下降至2018年的9.85%。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06~2.51倍。预计2030年舟山市男性、女性和总人群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将降至8.38%、2.81%和5.46%,均能达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值。结论舟山市4类主要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按现在的下降速度,舟山市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可以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焦作市解放区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分类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早死概率等指标并分析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亡资料。 结果 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8.52%上升至10.82%,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39%,呈上升趋势(t=5.579,P=0.011);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口数的比例由84.76%上升至88.20%,标化死亡率由 543.46/10万下降至459.64/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亡原因,年平均粗死亡率为315.78/10万,AYLL为11.77~12.97年,粗死亡率及AYLL的APC分别为0.67%和-1.42%,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 结论 老年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病种,男性为重点干预人群,应针对不同慢性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980—2020年上海市金山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水平及其所致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收集41年来金山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个案,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组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结果 1980—2020年,金山区慢性阻塞性肺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9—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应用R 4.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Joinpoint 4.9.0.0软件计算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9—2020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年均粗死亡率为58.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62/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3位。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6.7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居2009—2020年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的首位,其他依次是肺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尘肺。慢阻肺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38.66/10万降至2020年的19.88/10万,AAPC=-6.6%(95%CI:-8.2%~-4.9%),P<0.001。哮喘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2.86/10万降至2020年的1.43/10万,AAPC=-5.8%(95%CI:-8.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的死因资料,分析4类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户籍人口4类慢性病合计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260.54/10万下降到2018年227.98/10万(APC=-1.19%,P>0.05)。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粗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67%、3.25%和6.82%(均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92%和-9.52%(均P<0.05)。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为13.05%~14.87%(APC=-0.4%,P>0.05)。按疾病类别分类,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09%、-8.15%(均P>0.05);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70%、4.92%(均P>0.05)。女性、农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0.47%、 -11.57%(均P<0.05)。结论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居民4类慢性病合计的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波动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为西藏自治区脑血管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10软件分别计算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漏报调整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9.1.0回归模型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男性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从2018年的295.3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8.44/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从2018年的256.44/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51.93/10万,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14.42%、-15.46%,P<0.05);男性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范围为243.20/10万~344.86/10万,趋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12.66%,P>0.05)。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的脑血管病漏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6—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评价慢性病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死亡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天津市河西区户籍人口。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4类主要慢性病ICD-10编码为心脑血管疾病(I00-I99)、恶性肿瘤(C00-C9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J30-J98)和糖尿病(E10-E14)。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2006—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变化范围为605.05/10万~686.57/10万,APC=0.50%;标化死亡率由299.10/10万下降至207.45/10万,APC=-2.3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5.23%下降到10.23%,APC=-2.57%,男女性早死概率APC分别为-1.49%、-4.6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APC分别为-2.86%、-2.08%和-8.7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06—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早死概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措施,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宁市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由《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通过整理、审核、修订保留下来的卡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采用Excel 2010、SAS 9.3、SPSS 20.0对2013—2018年济宁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人群中因4类疾病死亡的风险,分析4类重点慢性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5.04%,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早死构成比最高,其次为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早死构成比最低。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女性的下降幅度快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早死概率远高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女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明显低于男性。结论以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4类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已成为影响济宁市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目标和防治效果检测指标,降低过早死亡率应从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着手,改善超重或肥胖的身体状况,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苏州市2011—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特征,分析COPD死亡及所致早死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苏州市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1—2020年苏州市COPD死亡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计算COPD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LL)、平均每千人健康寿命年损失(YLL率,‰),死亡率采用2010年全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PercentChange,APC)分析COPD死亡和早死寿命发展趋势。结果 2011—2020年苏州市COPD年均粗死亡率为72.42/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40.07/10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80%(t=-7.341,P<0.001)和-7.73%(t=-14.042,P<0.001);YLL总计414473.06人年,男性占比是女性的1.82倍,YLL、YLL率均呈下降趋势,全人群APC分别为-3.78%(tYYL=6.264,PYYL=0.001)和-5.42%(tYYL率=8.062,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2—2021年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本文死因数据和人口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的内蒙古自治区20个死因监测点数据和中国疾控中心基本信息系统常住人口数据,用ICD-10编码筛选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病例,并进一步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道路交通死亡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最后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12—2021年内蒙古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2—2021年,内蒙古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在12.87/10万到23.04/10万之间,标化死亡率在9.42/10万到19.84/10万之间,2012—2021年道路交通伤害过早死亡概率在0.67%到1.23%之间。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5.30%、-7.00%;过早死亡概率总体也呈下降趋势,其中2012—2015年间APC为-12.40%,2015—2018年间APC为5.50%,2018—2021年间APC为-11.90%。男性标化死亡率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