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敦煌医学文献中的五脏、脉诊两方面内容探讨"三才"思想与敦煌医学诸多方面的联系,学习"三才"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古医籍对中医学在理论及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永平 《河南中医》2008,28(3):9-14
通过分析《内经》关于三焦的论述,并结合后世的不同学说,从"《内经》三焦有名有实"、"为《难经》三焦有名而无形正名"、"后世三焦有名无实"等方面,对三焦学说的演变及某些争议进行了讨论。《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其学说清楚明白,后世之所以出现诸多争议,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弄清三焦与肠胃在结构上基本上是重叠的。后世关于三焦的论述,较《内经》而言,结构及功能范围变得越来越大,但实际意义却越来越小,致使三焦几乎成了五脏六腑的代名词。所以,在论述三焦时,除了谈论后世三焦学说外,至少应该回归到《内经》原本的三焦理论中去,从而给人一个完整的、清楚明白的三焦学说。  相似文献   

3.
印度"吠陀医学"是敦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理精华》是一部完整的医学著作,从理论到药物性能,从疾病到药方,均有描述,尤其是对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五业治疗法有其独特的治疗原则、治疗药方和药后调护,促进五业治疗法能够完善敦煌医学,促进藏医学的发展,对于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三才"思想在敦煌医学所载的藏医学中和中医学灸法中的差异,探讨敦煌医学灸法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三焦"在祖国医学中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但也是历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一个问题.中医杂志1957年2、10月份发表了钟、马两先生的文章,1958年三月份又发表了"关于三焦的争鸣",对我有很大启发,也引起了我对"三焦"的兴趣.我是个西医,学习中医才一年半,对中医理论尚在学习阶段,但我愿意根据文献记载,结合我仅有的西医知识,谈谈我对"三焦"的看法,希前辈们指正,历代对"三焦"的说法很多,但记载最早最详的是"内经".因此我重点的谈谈对内经"三焦"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崔玮璐  袁博  杨越  张解玉  曹炜 《吉林中医药》2021,41(9):1129-1133
探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肾为其发病之本,湿、热、瘀之邪蕴结为其发病之标.基于"肾与三焦相通"理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以肾虚为本,三焦失司为标.依据"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之论应用补肾、疏利三焦之法治疗可达标本同治之效.  相似文献   

7.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皆是祖国医学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意义共同之处是:分析病理变化、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认识病情传变,归纳证候类型,为确立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但两者之治疗角度不同,前者是以营卫气血是温病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基础来考虑辨证的,后者是以三焦所属腑脏在温病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基础考虑辨证的,由此可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应用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献和历史的视角解析了敦煌医学的内涵及其医学体系的归属和学术价值、研究成果。敦煌医学中的医学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的医学内容填补隋唐前后医学典籍之空白,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对古佚"经方"的重要发现。敦煌医学中的医药学术成就丰富多彩,涉及医学理论、脉学知识,本草精华,方剂大成,针灸真髓,道医佛医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别具一格敦煌壁画形象医学,是中医象思维的生动描绘,其中的练功运动卫生保健诊疗疾病等壁画内容,对养生保健也非常有指导意义。敦煌医学研究,硕果累累,涉及理论、文献、临床、开发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脏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血三脏"模式是周师通过自己临床治疗血证的经验而提出的,属于"三脏一体"的"心-脾-肝"模式,有6种分型.通过以下几方面阐释"血三脏"模式:1)"血三脏"模式的提出;2)"血三脏"模式与"血室"的关系;3)"血三脏"模式与"血分"的关系;4)"血三脏"模式与"三焦辨证"的关系.实践证明:"血三脏"模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对解释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优化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以隋唐医学卷子为主,经历名代医家的整理日趋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敦煌医学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临床等领域,对于发扬中医特色,促进人类医疗的发展意义重大。李应存教授是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知名专家,在20余年的工作中,致力于敦煌医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和应用,成果丰硕。其将敦煌医学理论紧密地结合临床,运用敦煌遗书医学理论和医方治疗内外  相似文献   

11.
从"三才"角度诠释敦煌洞藏中《本草经集注》《亡名氏本草序例》的总论部分以及《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的部分残卷4部本草类著作的思想及贡献,从中可以窥见"三才"思想的烙印,在药物运用过程中古代先民循天地之理,把握万物之律治疗百疾,这种思想至今仍对中药临床运用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焦”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难经》,但其中对三焦的描述较模糊,定位、功能也说法各异。本文就近年来各个医家对三焦的理解和描述进行梳理总结,包括三焦的有形无形、三焦实质、结合西方医学对三焦的解读等。在总结的基础上,对三焦的形质进行评议,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文字角度、中医学角度到中西医结合、西医学角度等提出了新的见解,以期为三焦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急性热病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治疗急性热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院在治疗急性热病时运用"三焦"理论,结合古方柏皮汤(黄芩、黄连、黄柏)专治三焦实热的经验,在临床上以三黄为主治疗急性热病69例,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冀豫  梁尚华 《光明中医》2022,(20):3700-3702
敦煌医学卷子是指成书于六朝与隋唐时期在敦煌文献中发现的有关医学类文献。由于地域、空间等原因使得敦煌医学卷子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别于传世文献,更能对中古医学全貌加以论证,因此敦煌医学卷子可看作是唐代医学与域外医学交流的重要参考。此文以近年来敦煌医学卷子研究为参考,从医学理论,医籍融合,医者形象,医学互动等方面探究唐代医学域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应存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内敦煌医学研究著名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副会长。敦煌神明白膏出自法藏敦煌医学卷子P.3731,具有通窍活血、散寒止痛之效;大补肾汤出自敦煌医学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具有补肾填精、益阴泻热之效;疗风虚瘦弱方出自法藏敦煌医学卷子P.3930,具有益气调血之效。李教授临证时灵活加减,化裁使用敦煌神明白膏热敷、敦煌大补肾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内服治疗虚寒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效甚验,为敦煌医学运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字学知识分析“三焦”“焦”字的字义 ,强调在具体文义中才出现“焦”、“”、“”、“”的各种写法。对“三焦”这个中医术语的准确阐释以及对“三焦”理论的深入研究 ,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医家孙一奎学术贡献较大的是对于命门动气和三焦相火两方面的理论阐述,他引进"理学"太极的观点对命门、三焦等历来有争议的医学命题进行阐发、创立"命门——太极说",构成了孙一奎独特的学术观点。孙一奎首倡命门为肾间原气、动气的命门学说,提出火为生生不息之机,气有宗、营卫、元之分的医学理论,是祖国医学处在趋向系统和全面时期的明代的主要学术成就。孙一奎把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总结,先后撰写了《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文垣医案》5卷,后合称为《赤水玄珠全集》,其医学思想认识论及临床经验给后学者留下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李应存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内敦煌医学研究著名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神妙补心丸出自敦煌卷子S.5598V,具有益气养阴、补心安神之效。李教授临证每遇失眠患者使用敦煌神妙补心丸,灵活加减化裁,收效甚验。通过李教授运用敦煌神妙补心丸治疗失眠的经验,以期为敦煌医学运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李应存教授为中医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其学术上侧重于敦煌医学、藏族医学、中医经典、子午流注、名医医案、佛医与道医、周易与中医等方面的研究。临床尤擅应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古医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笔者有幸成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介绍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疗风虚  相似文献   

20.
李应存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为敦煌医派代表人物,国内敦煌医学研究著名专家,长期致力于敦煌医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及应用,运用敦煌医方治疗多种常见病、疑难病均取得显著疗效。李教授认为,痤疮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酿生湿热;情志不舒,肝郁化火,郁而引发,治疗当选泻肝解毒、祛湿健脾兼理气调血之法,遂以敦煌大泻肝汤配梔子重剂随证化裁,彰显敦煌古方古义之特色。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现将其应用敦煌医学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