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三焦郁滞为结节病发病关键。通过三焦膜性管道理论分析三焦为涵盖各类脏腑器官体腔的包膜及淋巴间质组织,具有运行水液元气、调畅气机气化、化生护卫精微等作用。探讨三焦郁滞、气机气化不利导致水液停滞、痰瘀结聚为结节病的重要病机。提出通、化、调三法以通利三焦郁滞、恢复三焦的气机气化功能、调燮诸脏精气联络周身三焦气血阴阳等治法,可有效运用于结节病的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2.
陈扬荣教授以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慢性肾衰竭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肾脏虚损,以致三焦气化失常,五脏俱虚,水液等代谢产物排泄不畅进而出现"痰""湿""毒""瘀"等病理产物及蛋白尿、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分别从上焦、中焦、下焦不同的生理特性出发,指出三焦各自病机侧重。治疗上,其非常注重疏利三焦,采用宣降、疏调、通调等多种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升降得以枢转,水道乃通,邪气乃散,阴阳乃和。  相似文献   

3.
三焦气化失司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益气温阳贯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全过程。早期温阳散寒,通调三焦;中期舒畅气机,化痰祛瘀;晚期扶正培本,涤荡余邪。通调上焦在于宣肃肺气,通调中焦在于温运脾胃,通调下焦在于沉纳肾气。三焦气化畅通则气阳得以化生,瘀、痰、毒得以消散。  相似文献   

4.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通行水、气和火的通路,与肾具有密切的生理病理性联系。三焦失调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阳亏虚、气机逆乱,以及痰湿、血瘀、浊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的重要病机,通调三焦法则需贯穿CKD治疗全过程。通调三焦水道的关键在于宣肺利水、淡渗利湿,通调三焦气道的关键在于和解少阳、调畅气机,通调三焦火道的关键在于温补脾肾。三焦调畅,则肺、脾、肾功能正常,气、血、水运行协调,有利于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改变。笔者认为"少阳三焦枢机不利"为现代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核心病机,少阳枢机不利,三焦通调失司,气化失司,形成气血阴阳不足,水湿、瘀血、湿热、热毒互结的病理特点,其治疗关键在和解少阳,疏调三焦,升降气机。同时着眼于其病理产物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6.
总结曾升海主任医师从三焦辨治老年性便秘的经验.曾升海主任医师认为,老年性便秘病性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气机不利.治疗主张畅三焦气机,从调气入手,宣肺气、升脾气、补肾气、通腑气.临床用药强调慎用苦寒泻下之品,注重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来探讨吴鞠通《温病条辨》“气化则湿亦化”理论对于湿疹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祛除湿邪应从三焦气化着手,上焦以宣肺达表,透热化湿;中焦宜运脾健胃,内化水湿;阻于下焦应淡渗通阳,导邪外解。故笔者认为治疗湿疹,重点在于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38-41
目的归纳总结陆灏教授治疗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交流思考整理陆灏教授临证治疗瘿病之验案,从中医因、机、证、治等方面系统阐述陆灏教授临证思路和处方规律。结果陆灏教授认为瘿病之人多因情志不调、饮食甜腻、地域因素致湿从中生、热从内化,中焦运化失司,则三焦气化失常;结合中医理论三焦与胆经均循颈过颈之循经定位,总结其核心病机在于"湿热中阻,枢经失司,三焦气乱",即湿热为因,气病为本,三焦为变,痰、瘀可为病理产物。治疗上多以蒿芩清胆汤为基础方辨证论治,重在清热利湿、疏利三焦气机,同时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症状与病理同注重,组方灵活化裁,效如桴鼓。结论陆灏教授治疗瘿病经验丰富,融汇中医,见解独到,遂将经验归纳总结,附验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湿热之证总由三焦失职、气机失畅所致。因此,通利三焦、调畅气机是治疗湿热证之根本。小柴胡汤和解三焦表里之枢,三仁汤宣通三焦上下之枢,两者作用机制互补,疗效倍增,小柴胡汤与三仁汤之合方能调畅三焦内外上下之气机,使三焦气机舒畅,湿邪有出路,湿去而热孤。临床上,对于反复发热的患者,若辨证为少阳失枢、湿热内蕴,皆可用之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相关干眼病的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三焦气运失度,气血运行不畅,目络失养;三焦水运失司,阴液不足,津不上承于目,目窍失养;内燥搏结于三焦,内生湿热瘀毒,伤阴耗气,目窍失濡。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炎症、细胞凋亡等亦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当分三焦论治,上中下同调。或益气养阴、通行水道,或清利湿热、调中畅下,或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使三焦畅通,气血阴津充足,上濡目窍,目络得养,则自然目润眼明。  相似文献   

11.
姜华  冯文哲  高强强 《陕西中医》2014,(9):1222-1223
浅谈通调三焦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理。我们根据《诸病源候论》中的论述以及中医关于三焦的认识。认为三焦气机失畅是导致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通调三焦为该病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多运用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T2DM)。倪青教授依据中医四诊信息,认为T2DM辨证属湿热证者病位在三焦,可采用《温病条辨》之三焦气化理论作为其辨治依据,三焦气化辨证方法融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于一体,治疗用药应升降通施,以调畅气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是肾病科常见难治性疾病,目前临床对该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精亏损、命门火衰、三焦气化不利”的病机理论,治疗中强调通调三焦为原则,提出以巧用风药、燥升散通之法疏调上焦气化,以枢转气机、升清降浊之法运转中焦气化,以阴阳互济、精气互补之法温煦下焦气化,从而形成慢性肾脏病三焦论治体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韩景献教授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衰老的关键病机,通过调理三焦气机能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延缓衰老,创立了三焦针法,并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三焦分布于机体的上中下三部,是一身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三焦针法重在调气,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运转,依赖于三焦气机的调控。临床研究发现三焦针法除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效果优异以外,在因气机逆乱引起的内科其他疾病中同样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我国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为主,复发转移是肺癌患者治疗失败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三焦膜性管道论认为三焦是人体器官的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组成的膜性四通管状通道,上下流通连接心肺等五脏六腑,内外流通连接卫表肌腠皮肤筋骨,为气与水液运行的通道,具有调控水液和气机运行、气化产生护卫精微的作用。本文基于三焦膜性管道论,认为三焦膜性管道为肺癌复发转移的通道,三焦郁滞促进癌毒停滞,癌毒随痰饮瘀血停滞于三焦膜性管道中运行布散内伏,通过三焦膜性管道流于全身各处,从而形成机体各处的转移灶,并总结其基本病机为三焦郁滞、正虚伏毒,治疗以疏利三焦、扶正抗癌为原则,重在“通、化、调”,“通”即通畅三焦气机,“化”即恢复三焦气化功能,“调”即调理脏腑气血、解毒抑癌,为中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佩芳主任医师基于通调三焦理论治疗不寐的经验。李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治疗上,李师基于通调三焦理论从上、中、下焦取穴针刺结合通焦利眠贴贴敷治疗,以达通调三焦、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之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温热论》。但叶天士及其以后的医家都未曾明确指出此语中“阳”是指何处之“阳”,笔者认为此“阳”乃指三焦气化功能,侧重脾阳。一、从三焦及脾之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来看三焦属少阳,主气机升降出入并司通行水道,是元气运行的通道,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以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若湿热病邪羁留则气机郁滞而水道不利以致痰湿内停为患,对此用以利小便为主结合宣上、畅中的治法,可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通畅湿热病邪自去。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湿的生理功能,这些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脾阳的推动,只有在脾阳运通的条件下,才能运化水谷和水湿,否则脾阳不通失其健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遏脾阳,所以治疗湿温病通脾阳是其关键。二、从湿温病的病因病理来看湿热病邪是湿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夏秋季节、天暑下迫、地湿上  相似文献   

19.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20.
侯东升  张涛  梁峰 《天津中医药》2016,33(5):292-294
探讨五苓散证的病机,认为其当为水停三焦,气化不利,而不仅仅是水蓄膀胱。并由此病机阐发了五苓散的临证运用,认为凡是由三焦气化不利,水饮(湿)内停所导致的疾病,如水肿、泄泻、湿疹等,皆可灵活使用该方复三焦气化,导水饮(湿)之邪外出,不必拘泥于是否水蓄膀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