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甲基苯丙胺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通常涉及与用药相关的奖赏与动机、学习与记忆、决策与执行等一系列中枢高级功能的异常,导致机体发生急、慢性神经毒性,认知功能损害,人格行为改变以及强迫性觅药用药行为等。然而,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近年来,外泌体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外泌体miRNAs被认为是甲基苯丙胺成瘾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这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应用前景。本文就外泌体miRNAs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自被发现后就广受关注.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清晰膜性结构的茶托样的囊泡小体,广泛存在于尿液、血液、脑脊液、乳汁、精液、唾液等多种体液中.体内发现外泌体同时包含有mRNA和microRNA,可以传递到另一个细胞,调节细胞间的通讯,体内抗原提呈中起作用.此外,外泌体可介导局部炎症、免疫反应及参与组织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囊泡样小体,可通过受体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刺激靶细胞,或通过向靶细胞转移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膜受体、蛋白质、mRNA和miRNA等方式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研究最多的是miRNAs。最近研究表明,外泌体中特定的miRNAs通过调控脂肪的形成、经典棕色脂肪组织功能和白色脂肪组织褐变过程,以及参与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在肥胖症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外泌体由于富含生物信息分子,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肿瘤体外诊断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阐述了外泌体的功能、在体外诊断中的优势及检测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外泌体在肺癌、肠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骨与软组织肉瘤等肿瘤体外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获批情况,展望了外泌体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型糖尿病(T1DM)是以胰岛素绝对缺乏和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医疗方式对于治疗T1DM仍然有限。外泌体作为细胞间沟通交流的重要使者与T1DM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可因胰岛和免疫系统之间外泌体的双向运输而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受到干扰。并且外泌体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T1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和进展,监测胰岛移植后状态。此外,与可能引发胰岛功能紊乱的外泌体不同,一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作为一些功能性分子和治疗药物的天然载体,在治疗T1DM及其并发症和维护移植胰岛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性小泡,携带大量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的蛋白质、脂质及遗传物质,可调控不同的生理活动,因此作为一类新兴的治疗药物被广泛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衍生的外泌体是研究较为广泛的两类外泌体,已有许多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表明其在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疾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巨噬细胞、肿瘤细胞和植物细胞等众多其他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也因其治疗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天然来源的外泌体,工程化外泌体的研究也取得许多进展。已报道的外泌体工程化手段种类繁多,如外泌体靶向修饰、外泌体包载活性成分等。本文总结了不同来源的治疗性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外泌体的应用前景与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直径30~120 nm的细胞外脂双层囊泡。作为运输信号分子的载体,外泌体能够促使神经血管单元内细胞间通讯,这一功能主要与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病理情况有关。外泌体介导神经元病理机制包括:调节神经元发生,促进神经元重塑,适应应激条件以及抑制免疫反应;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等。根据外泌体的特性及其作用机制,近年来将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用以诊断或治疗脑卒中的研究不断增加。本文对外泌体在脑卒中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的细胞外分泌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可以携带多种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泌体及其内含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组织敏感性,参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在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外... 相似文献
15.
16.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对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包括机体免疫应答、细胞间信息的传递、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等,故外泌体的研究有助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就外泌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结... 相似文献
17.
药物成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由于药物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易透过血脑屏障,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外泌体在药物成瘾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简述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并以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包括阿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酒和烟草),对外泌体在药物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潜在治疗手段及诊断候选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免疫的肠道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衍生的囊泡状纳米颗粒,其介导了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IBD的发生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分泌型mRNA和microRNAs(miRNAs)可随着外泌体在细胞间进行功能转移,并被送入受体细胞作为内源性miRNAs发挥作用,同时调节多个目标基因或信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等外囊泡介导的细胞间通讯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宿主细胞通讯参与了IBD发生、发展相关的病理状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的方式作用,并详细讨论外泌体在IBD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治疗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目前糖尿病肾病(DKD)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之一,除肾脏病理活检外,通过血清、尿液特异标志物等获得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免疫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由于外泌体具有易获取、稳定性高、诊断特异性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及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降低糖尿病肾病肾组织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已有临床试验证实干细胞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作用减弱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外泌体可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调节细胞自噬,减轻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害,因此自噬相关基因或蛋白可成为糖尿病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