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法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脾益肾法治疗。分别记录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身高,体质量以及0~6个月、6~12个月的身高增长量和骨龄变化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身高和体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GF-1和IGFBP-3、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IGF-1、IGFBP-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法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可以有效促进身高和体质量增加,同时改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凤平  崔伟锋  李宁宁  韩雪 《新中医》2020,52(23):69-72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补中助长颗粒治疗特发性矮小症 (IS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6 例 ISS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中助长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等强度舒展性运动治疗,2 组均治疗 12 个 月。比较 2 组身高、身高增长速度 (GV)、身高落后标准差 (HtSDS)、体质量指数 (BMI)、年龄/骨龄 (CA/BA) 及血清生长激素峰值(GHP)、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12 个月,观察组 HtSDS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 GV 大于对照组,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组身高、BMI、CA/BA 及血清 GH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运动联合补中助长颗粒能有效促进 ISS 患儿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升高有关,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制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矮小症儿童生长发育及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原因相近的矮小症儿童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用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随访;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身高及体质量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统计治疗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IGF、IGFBP-3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较单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提高血清GH、IGF、IGFBP-3和25(OH)D水平,以更好地促进矮小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孙凤平  崔伟锋  韩雪 《新中医》2022,54(23):130-133
目的:观察补中助长方联合赖氨肌醇维B12 促进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ISS) 患儿生长的疗效。方法:采用回归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142 例符合选入标准的学龄前ISS 患儿,按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液,观察组给予口服补中助长方联合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液。混杂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处理,观察并统计分析匹配后2 组患儿治疗6 个月、12 个月后身高(H)、身高增长速度(GV)、身高落后标准差(HtSDS)、体质量指数(BMI)、年龄/骨龄比值(CA/BA) 以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所得血清生长激素峰值(GHP)、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匹配前,2 组H、CA/BA、HtSDS、GHP、IGF-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H 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GV、HtSDS 指标值高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治疗6 个月、治疗12 个月,2 组GH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IGF-1 水平高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治疗12 个月后,观察组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 组患儿均无特殊不适。结论:补中助长方联合赖氨肌醇维B12能有效促进学龄前ISS 患儿生长,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湛江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观察组)与未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对照组)的激素水平、促生长因子(IGF–1)的变化、身高等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身高、生长速率、骨龄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血清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中,注射部位红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 %,对照组患儿中,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激素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对患儿IGF-1水平及体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观察组(43例,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与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IGF-1水平、体质量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体质量较对照组高,IGF-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能提高体质量与IGF-1水平,无副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法治疗特发性矮小症(ISS)对患儿血清生长激素及身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20例IS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患儿60例。对照组患儿仅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法治疗,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时、12个月时身高、骨龄变化量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主症、次症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益肾法治疗ISS能够增长体内生长激素水平,促进骨骼发育,恢复患儿身高正常增长,安全性较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推拿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矮小症(SS)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8例S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四君子汤、推拿联合rh GH治疗,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清饥饿激素(Ghre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身高、体质量、骨龄、生长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增加,观察组身高、体质量、骨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Ghrelin与治疗前相比降低,IGF-1、IGFBP-3与治疗前相比增高,观察组血清Ghrelin低于对照组,IGF-1、IGFBP-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推拿联合rh GH显著促进SS患儿的生长发育,能改善血清Ghrelin、IGF-1、IGFBP-3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毕美芬  张雪锋  沈立飚 《新中医》2015,47(2):183-185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配合消积理脾方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身高、骨龄等的影响。方法: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定特发性矮小症患儿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四缝穴,同时配合消积理脾的中药口服;对照组口服赖氨酸肌醇维生素B12并补锌治疗。2组每6月观察小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身高的变化,同时观察患儿的食欲、睡眠、面色和骨龄变化,历时1年。结果:治疗1年后,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年治疗后,2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身高(年生长速率)治疗组各年龄段较对照组增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对骨龄的影响都不明显,均未加速骨龄的愈合,911岁儿童治疗组骨龄的增长速率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却没有抑制身高的增长。结论:对部分生长激素缺乏而且骨龄偏小的矮小症患儿,针刺四缝穴配合消积理脾法可以改善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缺乏,促进生长速率,而不加速骨龄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少儿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rhGH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葡萄糖酸钙联合rhGH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长指标、骨代谢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身高高于对照组,生长速率快于对照组,骨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中给予葡萄糖酸钙联合rhGH治疗,可促进患儿生长,有效提高患儿骨龄,改善其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藤黄健骨胶囊联合温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疗效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POP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肌醉比值(U-Ca/Cr)、尿经脯氨酸/肌醉比值(U-HoP/Cr)以及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3.68±3.41)分,观察组为(10.59±3.12)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粗隆间、腰椎、Wards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59±0.10)g/cm3,(0.79±0.08)g/cm3,(0.54±0.12)g/cm3和(0.68±0.11)g/cm3,观察组分别为(0.64±0.12)g/cm3,(0.85±0.13)g/cm3,(0.61±0.15)g/cm3及(0.76±0.13)g/cm3,治疗后两组粗隆间、腰椎、Wards三角区、股骨颈BM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LP,U-Ca/Cr及U-HoP/Cr分别为(92.57±8.26)mmol/L,(0.46±0.08)μmol/L及(15.28±4.13)μmol/L,观察组分别为(87.46±8.15)mmol/L,(0.41±0.06)μmol/L及(12.56±3.46)μmol/L,治疗后两组ALP,U-Ca/Cr及U-HoP/C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F-1为(97.43±9.24)ng/mL,观察组为(101.75±10.38)ng/mL;对照组IGFBP-3为(3.28±1.01)μg/mL,观察组IGFBP-3为(4.36±1.25)μg/mL;治疗后两组IGF-1及IGFBP-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稍低于对照组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黄健骨胶囊联合温针灸可有效提高POP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生化水平和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中助长颗粒治疗学龄前特发性矮身材(ISS)伴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学龄前ISS伴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补中助长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赖氨酸维B12颗粒口服。分别比较组内、组间治疗6月、12月患儿身高(H)、身高增长速度(GV)、身高落后标准差(Ht SDS)、体重指数(BMI)、年龄/骨龄(CA/BA)、预测成人身高(PAH);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月、12月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所得生长激素峰值(GHP)的变化。制定简易厌食症候表,比较治疗12月后两组患儿厌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儿H、BMI、CA/B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观察组GV、PAH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t SD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H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助长颗粒在促进ISS患儿生长、改善患儿厌食症状方面优于赖氨酸维B12颗粒,促进ISS患儿血清IGF-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金苹  丁玫芳  倪毅 《新中医》2022,54(22):152-155
目的:观察中医生长贴联合训练操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 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作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和维生素D、甘草锌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长贴、训练操治疗。3 个月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身高增长值及生长速度、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身高增长值、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个月后,2 组身高增长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相同时间点的身高增长值、生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IGF-1、IGFBP-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GF-1、IGFBP-3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GF-1、IGFBP-3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饮食指导和维生素D、甘草锌颗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长贴联合训练操干预特发性矮小症,可促进患儿身高增长,加快生长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山东省阳谷县中医医院外一科收治的肾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消炎痛,25 mg/次,3次/d;肌肉注射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健脾活血方。治疗后3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清ACTH、VEGF水平,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治疗组为97.5%(3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05)。治疗后 ACTH 水平治疗组[(13.82±5.94)ng/L 比(8.01±4.16)ng/L]与对照组[(18.73±6.84)ng/L 比(8.07±4.08)ng/L]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VEGF 水平治疗组[(61.92±26.37)ng/L 比(83.72±30.63)ng/L]与对照组[(49.36±23.93)ng/L 比(84.34±33.49)ng/L]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ACTH升高与VEGF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27、2.231,P均<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药联合常规疗法可升高患者ACTH水平、降低VEGF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方法:160例矮小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治疗。比较治疗后生长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并比较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体重明显增加,身高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标准差及生长速率均有增高,观察组3个月后较对照组身高SDS改变明显,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IGF-1均有增加,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一例患儿出现轻微眼睑浮肿,1周后自行消失。结论: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联合药物治疗矮小症患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王丹辉  贲越  韩梅 《中医正骨》2014,(1):27-30,37
目的:观察林蛙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林蛙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改变及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1,P=0.113);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7.67 ±3.67)分,(6.44±2.46)分,t=13.808,P=0.000;(20.22 ±2.17)分,(11.89±1.90)分,t=15.811,P=0.007],治疗组降低更明显[(11.23±2.44)分,(8.33±1.58)分,t=2.760,P=0.025].②骨密度.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骨密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24,P=0.425;t=0.767,P=0.457);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7±0.84)g· cm-2,(-2.65±0.91)g·cm-2,t=0.811,P=0.432;(-2.19±0.83)g·cm-2,(-2.41±0.56)g· cm-2,t =0.727,P=0.479].③骨代谢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白细胞介素-6、骨钙素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22,P=0.127;t=1.114,P=0.284;t=1.554,P=0.143;t=1.185,P=0.160).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17.13±2.13)单位·L-1,(7.80±1.82)单位·L-1,t=12.594,P=0.000;(16.40±1.80)单位·L-1,(10.73±2.12)单位·L-1,=8.324,P=0.000]、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125.20±13.86) μg·L-1,(88.13±10.20) μg·L-1,t=5.795,P=0.000;(131.93±11.07)μg· L-1,(107.40±7.74) μg·L-1,t=9.648,P=0.000]、血清骨钙素含量[(6.19±0.96) ng·L-1,(3.54±1.12)ng·L-1,t=6.504,P=0.000;(5.80 ±0.56)ng·L-1,(5.15±0.51)ng·L-1,t=6.733,P=0.000]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9.33±2.87)单位·L-1,(5.67 ±2.64)单位·L-1,t=7.416,P=0.000; (37.17±19.08) μg·L-1,(24.53 ±9.85)μg·L-1,t=2.253,P=0.041;(2.65±1.53)ng·L-1,(0.64 ±0.37)ng·L-1,t =4.820,P=0.000];2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21.73±5.55) pg·mL-1,(43.40±5.65) pg·mL-1,t=8.208,P=0.000;(24.27±7.72)pg·mL-1,(34.13±5.75)pg· mL-1,t=5.006,P=0.000],治疗组升高更明显[(21.67±10.22)pg· mL-1,(9.87±7.63)pg·mL-1,=4.209,P=0.001].结论:林蛙油在短期内未能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但可以明显提高其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其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白细胞介素-6和骨钙素水平,这可能是林蛙油可以明显改善PMOP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儿童用中药、穴位按摩、耳穴按摩三种中医方法治疗的疗效,并寻找治疗有效的机制。方法:ISS儿童80例随机分为中药、穴位、耳穴和对照组各20例,中药组根据中医辨证分脾胃虚弱、肾气不足及脾肾两虚三型给中药口服;穴位组每晚按摩足三里、涌泉、关元及肾俞各3~5min;耳穴组主穴肾、内分泌、皮质下,配穴肾上腺、甲状腺、心、脾等,以胶布贴王不留行籽,每穴按压2min/次,3次/d;对照组指导儿童合理饮食、运动及睡眠。治疗6个月前后检查身高、体重、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IGF-1)及骨龄(Bone age,BA)。比较年生长速率(height velocity,HV)、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SDS)、HSDS差值、HV差值、BA差值、GH激发试验峰值及IGF-1。结果:1、中药、穴位及耳穴组治疗后HV[(6.10±0.81;5.12±0.69;6.64±0.68)cm/年]、HSDS[-1.97±0.48;-2.30±0.71;-1.82±0.28]、GH峰值[(19.21±5.31;16.6±6.19;22.02±8.76)μg/L]、IGF-1[(201.1±73.4;194.2±33.1;200.4±86.2)μg/L]均较治疗前HV[(4.04±0.75;3.84±0.43;3.81±0.25)cm/年]、HSDS[-2.48±0.46;-2.77±0.72;-2.45±0.20]、GH峰值[(13.68±5.38;13.01±3.91;14.21±5.97)μg/L]、IGF-1[(144.7±69.4;157.2±44.8;129.8±78.5)μg/L]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此变化。2、中药、穴位、耳穴及对照组治疗前后HV、HSDS差值组间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HV两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耳穴组中药组穴位组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及耳穴按摩治疗ISS效果确切,值得推广,耳穴组疗效最佳;中医药治疗ISS有效机制可能与GH峰值及IGF-1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石星磊 《新中医》2021,53(1):98-100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82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纳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辨证论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治疗时间持续1年。对比2组生长速率、骨龄增加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生长速率及骨龄增加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论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单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7例、对照组38例。髋部骨折手术后,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胶囊,每天1次,服用6个月,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中药组在对照组用药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口服强骨饮进行治疗,强骨饮每天2次,服用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定2组患者的骨密度、Ⅰ型胶原N前端肽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血清含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7±0.067)g·cm-2,(0.753±0.065)g·cm-2,t=0.297,P=0.767];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增大,中药组骨密度的增加值大于对照组[(0.018±0.025)g·cm-2,(0.005±0.027)g·cm-2,t=2.078,P=0.041]。治疗前2组患者的Ⅰ型胶原N前端肽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6.27±9.35)ng·m L-1,(43.73±9.39)ng·m L-1,t=1.175,P=0.244;(0.577±0.236)ng·m L-1,(0.550±0.206)ng·m L-1,t=0.530,P=0.598];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患者的Ⅰ型胶原N前端肽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血清含量均小于对照组[(35.16±6.76)ng·m L-1,(46.61±9.04)ng·m L-1,t=6.198,P=0.000;(0.304±0.078)ng·m L-1,(0.422±0.180)ng·m L-1,t=3.744,P=0.000]。结论:益气温经法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N前端肽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的血清含量,抑制骨骼的高转换状态,提高骨量,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益肾健脾汤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饮用0.1%氨水替代水180 d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肾健脾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益肾健脾汤7.5、15、30 g/(kg?d),维酶素组灌胃维酶素混悬液0.28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2 ml/d,1次/d,连续给药90 d。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大鼠股骨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 BM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降钙素(calcitonin, C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0只)比较,模型组(9只)股骨 BMD[(0.168±0.007)g/cm2比(0.235±0.029)g/cm2]、BMC[(0.383±0.022)g 比(0.637±0.085)g]、血清CT浓度[(26.76±11.54)pg/ml比(33.85±13.12)pg/ml]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骨硬化蛋白[(105.78±34.43)pg/ml比(71.51±23.21)pg/ml]和PTH[(11.52±4.34)ng/dl比(8.46±2.39)ng/dl]显著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健脾汤低(10只)、中(10只)、高(9只)剂量组股骨BMD[(0.197±0.011)g/cm2、(0.201±0.017)g/cm2、(0.206±0.021)g/cm2比(0.168±0.007)g/cm2]、BMC[(0.538±0.036)g、(0.546±0.039)g、(0.569±0.048)g 比(0.383±0.022)g]、血清 CT 水平[(30.42±12.61)pg/ml、(31.35±12.75)pg/ml、(30.83±13.10)pg/ml比(26.76±11.54)pg/ml]显著增高(P均<0.05);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86.32±24.28)pg/ml、(87.65±24.75)pg/ml、(86.82±25.56)pg/ml 比(105.78±34.43)pg/ml]、血清PTH水平[(9.36±2.76)ng/dl、(9.76±2.85)ng/dl、(9.84±2.97)ng/dl比(11.52±4.34)ng/dl]显著降低(P 均<0.05)。结论益肾健脾汤可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