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穴名、位置、刺灸法和功效等方面对列缺穴进行分析阐述,并将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临床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议列缺穴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合谷列缺为主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将合谷列缺二穴相伍为用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 ,二穴配伍乃属原络配穴法。笔者运用上述二穴为主穴 ,并配合其它腧穴 ,对多种病证进行治疗 ,取效屡验 ,兹举例如下。1 鼻炎鼻炎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 ,分泌物增多 ,而使鼻窍不利 ,窒塞不通 ,语音重浊 ,不闻香臭或兼见发热恶寒 ,头痛咳嗽等表证。取穴 :合谷、列缺为主穴 ,风池、迎香为配穴 ,针刺得气后 ,行捻转泻法 ,留针2 0分钟 ,期间行针 1次。 1日 1次 ,1 2次为 1疗程。肺开窍于鼻 ,鼻部疾患 ,多从肺脏调治。故取列缺宣通肺气 ,利鼻通窍 ;肺与大肠为表里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列缺穴进行文献考证,以阐述其源流,考证其特定穴属性及解析穴名内涵;从经穴同源理论、解剖位置、疗效差异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浅析其定位历来存在的争议;汇述其古今临床应用,主要阐述了古代列缺穴在肝胆系、心系病证中的临床应用及现代治疗中于头痛、发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穴在治疗疾病时的优势,以期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刺列缺穴戒烟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烟有害健康是人所共知的 ,烟中有害物质 ,如尼古丁“烟焦油”、“苯并芘”、“一氧化碳”等近百种化合物 ,与人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多种癌症、胎儿畸形、先天疾患等许多疾病有关 ,尤其是对肺脏的损害更为突出。为此 ,许许多多的戒烟方法也应运而生 ,但取效不佳。笔者自 1998~1999年在泰国工作一年 ,采用针刺列缺穴戒烟 ,治疗病人 6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下面将其做一总结 ,供同道参考。1 一般资料本组共有病例 6 6人 ,其中男性 5 7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 2 0岁 ;烟龄最长 5 5年 ,最短 2年 ,每日吸烟最多…  相似文献   

6.
艾灸列缺穴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组病例来自1998~200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相似文献   

7.
列缺穴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王巍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1):518-519
穴位的准确定位是取穴及针灸治疗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正确取穴、施针、恰当地加以运用,更谈不上顽疾应针而瘥。列缺穴位列“四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可见其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在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及医者对列缺穴的定位认识模糊,使用列缺穴并未取得想象中的预期效果,对其针感、疗效莫衷一是。纵览众多针灸医籍,所载本穴的定位亦有所出入,含糊不一。笔者多年研探,不揣浅陋试述如下。1 位置及取穴方法1.1 位置 有关列缺穴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经脉》中:“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  相似文献   

8.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9.
列缺偏历为主穴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茎  曾永蕾 《中国针灸》1998,18(10):602-602
临床上常用宣通肺气的药物以达到通利小便的功效,形象地称之为“提壶揭盖”。本人取肺经络穴列缺及大肠经络穴偏历为主穴,宣肺利水用于治疗水液不利的一类病症。收效颇验,试举例如下。1 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多系麻醉的副反应。表现为膀胱充盈,患者虽有尿意而不能排出。取穴:列缺、偏历、三阴交、足三里、中极。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术后尿潴留常用处理方法多为插管导尿,这既不方便,又易导致逆行性尿路感染。采取上穴以列缺、偏历宣肺利水,配三阴交、中极、足三里行气利水,疗效显著,多在…  相似文献   

10.
腧穴的命名大多各有深意,有关腧穴名称含义的解释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正确理解腧穴的穴名深意,对临床工作确定腧穴的正确定位及灵活运用腧穴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针灸文献记载中,列缺穴能治疗头项部的疾病,如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但笔 者在长期临床实践观察中发现在治疗落枕等颈部疾病时,针刺列缺穴有的效果立竿见影,但 有的毫无效果。为了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对95例落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独取患侧列缺穴, 观察其疗效,希望有助于得出列缺穴与颈椎的特定关系。1 一般资料9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 天。且以往无颈椎病史。根据患者的主诉,检查患者头项部的压痛点,从C3至C7依次按 压颈椎棘突及棘突两侧,取压痛最明显处,根…  相似文献   

12.
列缺穴为主治疗寒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痰,是痰饮的类型之一,为肺脾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使痰水结聚于胸膈之间。其原因,一是屡感风寒,失于表散,则寒邪沉入肺俞,内郁而成;二是经常饮食生冷,寒饮内停,损伤脾阳,使上焦津液不布,凝聚而生;三是病后阳虚或素体阴盛,气不化津,痰浊壅聚,致使寒痰...  相似文献   

13.
李明伟  舒适 《吉林中医药》2010,30(8):703-704
列缺穴为四总穴之一,《四总穴歌》中有"头项寻列缺"的记载。通过分析列缺穴的由来和定位,探讨"头项寻列缺"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总结近年来临床应用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现代报道和机理研究,以期说明列缺穴在治疗头项部疾病方面有特殊的疗效,同时也指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列缺穴埋针治疗遗精4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精是指成年男性不因性生活而遗泄精液。自 1996年以来 ,笔者用列缺穴埋针治疗 46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6例患者 ,年龄最小者 2 0岁 ,最大 38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4年 ;其中有梦而遗者 40例 ,无梦而遗者 6例 ;未婚者 36例 ,已婚者 10例。查体均未发现生殖系器质性病变。患者遗精次数 3~ 5天 1次甚或 1天 1次 ,并多伴有头晕、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严重者影响工作学习。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列缺 (单 )。2 .2 操作 穴位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 1寸不锈钢针 ,逆经脉循行方向平刺入穴位 ,以局部产生…  相似文献   

15.
针刺列缺穴治疗头痛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皮内针刺列缺穴治疗遗尿3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来以来,笔者运用皮内针刺列缺穴治疗遗尿3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6例遗尿症中,男20例,女16例。3~8岁8例,9~16岁10例,17岁以上18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6年。2临床表现患者夜间睡眠中遗尿,醒后方觉,少则...  相似文献   

17.
列缺穴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鸿霞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43-844
目的观察列缺穴单穴和配伍及落枕后患者就诊的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与配伍组,按患者就诊时间单穴组42例分为24 h内21例,24 h外21例;配伍组42例,分为24 h内21例与24 h外21例。单穴组运用一侧发病取对侧列缺穴,双侧发病取两侧列缺穴;配伍组列缺穴加风池、大杼、天柱、天窗、肩中俞。两组均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对发病后24 h内和24 h外就诊患者进行治疗1次、2次、3次的疗效观察。结果 24 h内就诊患者两组治疗效果1次治愈率为单穴组95.2%,配伍组100%;24 h外就诊者1次治愈率为单穴组28.6%,配伍组38.1%;3次治愈率单穴组76.2%,配伍组95.2%。结论 列缺穴治疗落枕疗效与发病后就诊时间及配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前谷穴,即“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1],“前谷者,前是手小指本节之前也,谷者,谷之空洞也。手小指本节前骨之空处,通于经孔与分泌之孔窍,故名前谷”[2]。该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其下布有指背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指背动、静脉通过。虽然前谷穴首出于《灵枢·本输篇》,但《针灸大成》中所提及之前谷穴的功用及主治病证,为历代医家沿用至今。《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编写,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现从《针灸大成》浅谈前谷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按压合谷列缺穴辅助治疗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住院顺序选取126例发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均行常规治疗,实验组于常规治疗发热的基础上开展按压合谷列缺穴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发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0.5h内,组间体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后,实验组患者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按压合谷列缺穴辅助治疗,能够提高发热治疗效果,及早达到降温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列缺穴位置的分歧由来及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凡  尹旭辉 《中国针灸》2007,27(10):791-792
北京针灸名家王居易教授在一次学习班授课时曾谈到现行列缺穴的位置可能有误,认为列缺穴应当在手太阴肺经的循行线上,而不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上。受此启发,笔者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研究,现将管窥所得陈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