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中医水液代谢的全过程?答:凡水液摄入人体后,通过胃的游溢精气,经小肠泌别清浊:清者经脾为胃行其津液,上归于肺。肺为水之上源,经肺气之宣发作用,将清中之清者,进入血行而滋养全身;外出以熏肤,充身,泽毛,上濡各孔窍,完成滋养作用后,余者复还入血中。经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清中之浊者,通调于三焦水道,经三焦的化气行水作用,外出汗孔而为汗,上出孔窍而为涕涎唾泪等,下归于肾。浊者下输膀胱,其来源有三条:一是由小肠泌别而来,一是由肾而来;一是由肺通调三焦水道,下输膀胱。水液经膀胱气化作用后,去路有两条:一是浊中之清者入肾,再经肾气蒸化作用,上升到肺、敷布全身;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病性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病机关键是以湿热瘀阻、气化不利为主,继而影响三焦及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湿热之邪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中,应以"调补分化"法治疗本病,即调畅气机、宣通三焦;补益虚损、健运三焦;分消湿热、疏利三焦;化瘀活血、凉血清热。临证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辨明湿热偏颇轻重,三焦同调,肺、脾、肾兼治,注重察舌验脉是否相契合,谨守病机,随症化裁,平和缓图,切不可概以虚证论之而孟浪进补。  相似文献   

3.
水肿的发生,虽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但是在治疗上决不应忽视养血之治法。《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必须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肾气的开阖,三者协调,三焦方能司决渎之职,膀胱气化得以畅通,而小便才能之利,反之肺、脾、胃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造成水肿,故治疗水肿常采取发汗、利水、攻逐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宗修英教授从痰湿论治慢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修英教授认为 ,慢性肾炎虽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有关 ,但基本环节在于水湿痰浊稽留体内。1 痰湿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慢性肾炎临床常常表现水肿 ,一般认为其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脏虚损或外邪犯肺 ,肺气郁闭 ,宣降失职则调节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脾运不健 ,一则水湿泛滥而为水肿 ,一则清阳不升 ,精微不能归藏而下泄 ,出现蛋白尿 ;肾气亏虚 ,一则气化不利而见水肿 ,一则精关不固 ,精微失守而下泄尿中形成尿蛋白。病情迁延 ,正气衰惫 ,邪气留恋 ,水湿痰浊滞留 ,充斥三焦 ,清浊相干 ,即出现氮质血症、尿毒…  相似文献   

5.
脏腑互通取穴的临床应用,其最早记载于《内经》,主要讲经络与脏腑既有表里的属性,又可以相互通治,即“心与胆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粟颠狂宜补心;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脾与小肠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为主;肺与膀胱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膀胱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诊治难度很大。杜雨茂教授认为三焦枢机不利是该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临证应辨证治疗:肾脾亏虚,湿热余邪留滞,三焦枢机不利,多以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湿浊內郁,壅滞三焦,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浊毒内壅,以真武汤合小柴胡汤化裁;脾肾阳虚,瘀浊壅滞三焦,以连苏饮合真武汤、小柴胡汤化裁。  相似文献   

7.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8.
癃闭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所主之证既非脱水,也不仅是下焦膀胱蓄水和单纯的胃脘停饮.五苓散的适应证涉及胃肠之“游溢精气”功能、脾的升清布散水津功能、肺的输布肃降功能以及三焦水道的通调功能.五苓散可健运中焦、助脾散精、促进肺的布散,使津液得以濡润;并通利三焦水道,排出停滞废水,使其能够下输于膀胱.故五苓散对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具有促进与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病位在膀胱,与肾、脾、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气虚,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固摄尿液失司。老年男性脏腑气血虚弱,加之前列腺切除术易伤及元气,临床多为肾虚证、脾虚证,治疗上多以“虚则补之”为大法,治法有益肾活血通淋、补肾益气固涩、补中益气健脾等。近年来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针灸、针药联合、中西医结合及耳穴贴敷等,疗效显著,具有独特优势;也存在某些局限性,如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科研设计方案和统计学方法不够严谨,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等。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11.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水肿系因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合理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很好的缓解水肿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JP2〗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三焦为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足主持诸气和通调水道[1]。上焦为横膈以上部位(心、肺等),中焦为横膈至脐以上部位(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大肠、小肠、肾、膀胱)[1]。"提壶揭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十几年来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实践,谈谈对慢性肾炎辨证施治的体会。慢性肾炎致病因素较多,外邪及内脏的虚损导致三焦气化功能失司是构成本病的病理机制;外邪、风寒湿温为发病的诱因。肺脾肾三脏的虚损,为发病的内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导致发病。盖肺,主一身之气,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脾主运化,作用于精微的摄取与水液的输布;肾司开合,作用于精气的藏蓄与湿浊的排泄,若太阴肺虚,则不能通调  相似文献   

16.
肾性水肿因其病因繁多、症状杂乱、数症并发的临床特点,既要重视明确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审证求因,同时在“审因论治”的思维下,强调“辨病寻因”指导“审证求因”,主张结合西医病理、化验检查、影像学技术等,详加分析各疾病引起水肿的病因病机,进而确立治疗法则予以施治方能取得最佳疗效。急性肾炎性水肿看似病位在肾,实乃风邪犯肺,肺气郁闭,通调失司,加之中阳亏虚,脾不制水,共发为水肿,临证治疗取越婢加术汤合苓桂术甘汤为主方,疏风解表,开宣肺气,化解病因,健脾温阳,培土制水,斩断病机,达肺脾同调以治肾之效。糖尿病肾病真阴亏损,水不制火,相火妄动,不安其位,成游离之火,遍历全身,火迫阴津偏离水道,停聚于筋肉之间而不散,浮肿乃作,治疗常以济生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填补真阴,引火归元,化生肾气,消肿利水。多囊肾水肿多因命门火衰,阳不化阴,蒸化失权,则气冷水寒,流溢失序,出现水肿,故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法,取阳和汤为主方治疗。肾萎缩水肿的核心病机为肾形消损,肾气衰微,气不化水,治以六味地黄丸补“形”,以升陷汤调“气”,则肾精得补且肾形渐充,大气发挥斡旋气机之能,气化功能恢复则水肿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录了何立群教授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临证诊疗思路,何教授认为该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肾气阴亏损为发病之始,病久阴损及阳,中晚期则见脾肾阴阳俱虚;标实之瘀血贯穿糖尿病肾病发病全程。治疗当以益气养阴、补肾温阳、祛风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早期补益气阴顾其本,中晚期共举脾肾之阳助其运,久病祛风活血通肾络贯穿治疗全程,以常达变,病证结合,邪正兼顾,标本兼治,终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文献探讨小儿遗尿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古今医家大多认为遗尿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失于调养,或湿热瘀血内阻,致使脏气亏虚,约束无力,最终引起膀胱失约。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肾与膀胱,亦与心、脾、肺、三焦等脏密切相关,治宜辨证论治,以"虚则补之、热则清之"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水肿常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 ,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 ,其病机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而使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合 ,膀胱气化不利 ,导致体内水液潴留 ,泛滥肌肤所致 ,水肿的发生重要的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 ,主要与肺脾肾有关 ,以肾为本 ,以肺为标 ,而以脾为制水脏 ,三焦失于通利则水肿顽固难愈。人之水饮 ,非阳气不能宣通。《景岳全书肿胀》 :“温补即所以化气 ,气化而痊愈者 ,愈出自然。”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 ,而脾阳根于肾阳 ,故温补脾肾之阳对全身气机运动变化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从而影响全身水液代谢正常…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多因风邪外袭、风湿相搏、疮毒内犯、饥馑劳倦所致,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胃三脏加以阐述分析,其中以《景岳全书·肿胀》论述最为扼要,如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推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上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肺胃之间,若肾水上泛,传人肺,而使肺气不降,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可以促使肾气更虚,水邪更盛;相反,肺受邪而传人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结果。同时,脾肾之间,若脾虚不能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