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解剖在切除耳后鳃裂瘘管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总干解剖在耳后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12例耳后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总干,在明视面神经情况下将耳后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3例伴耳道软骨缺损,瘘管组织与耳道皮肤关系密切而切除部分耳道软骨和皮肤,耳道缺损用胸锁乳突肌瓣予以填塞封闭。结果切口Ⅰ期愈合者11例,1例术腔积液并发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中1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术后10天完全恢复。3例行耳道软骨和皮肤部分切除者均无耳道狭窄和听力下降。本组中1例术后6月失访,11例患者随诊1年6月-2年均无复发。 结论面神经总干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耳后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解剖在切除耳后鳃裂瘘管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面神经总干解剖在耳后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12例耳后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总干,在明视面神经情况下将耳后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3例伴耳道软骨缺损,瘘管组织与耳道皮肤关系密切而切除部分耳道软骨和皮肤,耳道缺损用胸锁乳突肌瓣予以填塞封闭。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者11例,1例术腔积液并发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中1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术后10天完全恢复。3例行耳道软骨和皮肤部分切除者均无耳道狭窄和听力下降。本组中l例术后6月失访,11例患者随诊1年6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 面神经总干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耳后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2010年收治的23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明视面神经的情况下完整切除病变及周围瘢痕组织。10例无手术史的患者行面神经总干解剖法;13例有术前切开引流及瘘管切除史的患者行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面瘫,术后1周时完全恢复。5例行外耳道部分皮肤和软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无外耳道狭窄及听力下降。随访9个月~6年,23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第一鳃裂瘘管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可有效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4.
1997年4月~2006年5月,我科采用面神经解剖切除复发性第一鳃裂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安全实施耳内镜手术,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2例2 4侧成人尸头样本进行解剖,暴露面神经全程,对面神经进行相关解剖测量,从外耳道、鼓窦、迷路(乙状窦)后径路用耳内镜对面神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标本均能通过上述径路在耳内镜下完整观察面神经全程,且清晰显露面神经隐窝以及咽鼓管鼓口周围结构。面神经垂直段恰位于骨迷路中轴线位置,面神经水平段介于外半规管和镫骨头之间;面神经鼓室段和上半规管顶、外半规管上缘距离分别为(8.59±1.75)mm和(3.83±1.11)mm,面神经乳突段距后半规管下缘距离为(3.13±1.53)mm;面神经乳突段和外耳道前、后壁距离分别为(10.50±1.91)mm和(3.8 5±0.9 9)mm;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和面神经鼓室段之间垂直距离为(2.2 1±0.7 6)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乳突段间夹角为2 7.3 0°±5.9 7°,内耳门外侧距乳突骨质表面水平距离为(33.82±2.80)mm,内耳门上缘距岩骨上缘距离为(4.96±1.40)mm。结论耳内镜可以清晰显示显微镜难以暴露的手术区域,能清晰分辨并避免损伤面神经,在耳显微外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19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其中7例无单纯瘘管切除手术史者行面神经总干解剖法;12例有单纯瘘管切除手术史者行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法.在直视面神经下将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彻底切除.2例伴有外耳道内瘘口,切除与瘘管组织关系密切的部分外耳道软骨和皮肤,术腔缺损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外耳道填塞碘仿纱条.结果 19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9~24个月未见复发.4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瘫痪,术后1个月内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面神经解剖有利于完整切除第一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7.
鳃裂瘘管因易继发感染,反复肿痛流脓而误诊.我院近10年来收治1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腮腺部分切除并瘘管切除对第一鳃裂瘘管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15例患者,男9例,女6例,病史1周~30年。9例有感染或手术史。所有患者均经下颌缘支或下颊支逆行解剖面神经颈面干及主干,切除颈面干下方及深叶腮腺及瘘管周围组织。结果随访12~60个月,14例无复发及再感染。无永久性面瘫发生。结论经下颌缘支或下颊支面神经逆行解剖,腮腺部分切除合并瘘管及周围组织切除,可彻底切除第一鳃裂瘘管。  相似文献   

9.
耳畸形手术的面神经防护(519例手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总结耳畸形手术中面神经防护的经验,分析了1983年8月 ̄1995年7月底519例耳各类畸形手术的临床资料。单纯中耳畸形130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8%(79/130),鼓索神经畸形率为5.4%(7/130);外耳道狭窄伴中耳畸形75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0%(45/75),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3.3%(10/75);外耳道骨性闭锁伴中耳畸形314例,面神经畸形率为42.5%(142/3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患者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Auto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SketchUp软件构建面神经嵴的三维数字模型,提供任意视野观察,进行手术计划,虚拟术后术腔的空间变化,与术中图像对比.结果 成功构建面神经嵴、面神经管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为中耳手术入路提供帮助,使用者可与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并可任意操作模型,术中随时观察,为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形态信息.结论 AutoCAD及SketchUp构建面神经嵴的三维数字模型,方法简单可行,并可用于耳科的解剖教学和手术模拟,证实了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坷无面瘫,术后2例出现Ⅲ级面瘫,2个月内恢复;6例外伤性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I级者4例;1例贝尔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Ⅲ级;7例颞骨恶性肿瘤,4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术后恢复至Ⅰ-Ⅲ级;5例岩尖胆脂瘤,2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Ⅱ-Ⅲ级,术后9个月恢复正常;2例梅尼埃病患者,1例术后无面瘫,1例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5例第一鳃沟瘘管及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均无面瘫.结论 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描记(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及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耳前组织扩大切除术在感染期及复杂性耳前瘘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8年2月我科99例(105耳)感染期及复杂性耳前瘘管患者,分析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99例(105耳)中创口愈合不佳1耳,复发3耳,其余均一期愈合.复发3耳经再手术后观察6~12个月,未再见复发.治疗总有效率97.14%....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鳃裂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第1、2鳃裂瘘管各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男,11岁.患儿出生后,其母哺乳时发现患儿在面颊处有一小孔,经常有脓液流出,味臭.5岁时发现左耳流脓,量不多,在当地医院以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予以治疗,但经常复发.  相似文献   

14.
鳃裂畸形属先天性疾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鳃沟与咽囊发生异常穿破或未完全闭合而形成,可表现为颈侧部的囊肿、瘘管或窦道。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治疗不当易复发。我们近期收治2例鳃裂畸形患者,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8岁,因"出生后发现  相似文献   

15.
耳后沟皮瓣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后沟皮瓣用于耳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利用残耳或多余皮肤设计带蒂的耳后沟皮瓣修复耳后沟.结果36例耳后沟皮瓣均成活,再造耳有明显的颅耳角度,增强了与健耳的对称性.结论耳后沟皮瓣设计法能维持再造耳在头部的颅耳角度,避免了因游离皮片孪缩致耳郭贴附变形,增强了再造耳的形态美,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腮腺手术中的主动面神经解剖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6月~2001年9月,我们共行腮腺手术40余例,其中35例资料完整。随访半年以上,未出现腮腺肿瘤复发及严重的永久性面瘫,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就腮腺手术中的主动面神经解剖与面神经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7月 ̄2003年10月,对16例(17耳)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切开排脓后,对创口长期不能愈合者,在显微镜下行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效果满意。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17耳),男5例,女11例;年龄7个月~52岁。左耳6例,右耳9例,双耳1例,均系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排脓术后。10例(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囊肿)临床少见,经常被漏诊或误诊。如手术处理不当,较易复发或发生面瘫、外耳道狭窄等并发症。本文将1984年9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13例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19.
耳内镜下上鼓室进路面神经水平段及膝状神经节减压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上鼓室进路行面神经锥段、水平段及膝状神经节减压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 1 2例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前采用颞骨薄层CT扫描、流泪试验、镫骨肌反射、味觉试验及听力学检查 ,以明确受损部位。均在耳内镜下经上鼓室进路行面神经锥段、水平段及膝状神经节减压术。结果 :出院时完全恢复面肌功能 (Ⅰ级 ) 6例 (5 0 % )。随访 2~ 1 0个月 ,面肌功能完全恢复者 1 0例 (83 .3 % ) ,面肌功能ⅡⅢ级者 2例(1 6 .7% )。术后听力水平与术前对比 ,无明显变化 8例 ,听力提高 2例 (术前面瘫伴听骨链脱位 ) ,下降 5 1 0dB 2例。结论 :耳内镜下行水平段、膝状神经节减压术 ,可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破坏 ,进路方便、简捷 ,具有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三鳃裂异常患病率为2%~8%,在胚胎发育时第三鳃裂如果没有完全闭塞,就会形成囊肿、瘘口或者瘘管.在临床上表现为复发性的颈部脓肿或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以左侧居多[1].钡餐造影、CT、磁共振或内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以往研究认为在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断上钡餐造影和喉镜检查最为有效[2].近年来我科将胃镜技术应用于第三鳃裂瘘管的术前诊断和术中辅助手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