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39例和非房颤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房颤组患者高龄(≥80岁)、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但两组在症状性脑出血、90d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NIHSS评分(OR=0.822,95%CI:0.751~0.900,P<0.01)、肺部感染(OR=5.101,95%CI:1.739~14.959,P<0.01)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d预后良好存在相关性;年龄(OR=1.096,95%CI:1.006~1.194,P<0.05)与颅内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5,95%CI:1.061~1.556,P<0.05)是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90d预后良好、颅内出血转化、病死等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心房颤动所致急性脑梗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房颤不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溶栓治疗仍能获益,同时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溶栓、单纯机械再通与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再通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n=41),机械再通组(n=28)与联合溶栓组(n=25);静脉溶栓组采用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机械再通组采用单纯机械再通治疗,联合溶栓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再通治疗。根据预后良好率、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种方式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静脉溶栓组患者溶栓14 d后NIHSS评分比溶栓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再通组与联合溶栓组患者溶栓治疗3 d后NIHSS评分比溶栓治疗前低(P0.05)。联合溶栓组预后良好率最高(P0.05);机械再通组血管再闭塞率最低(P0.05)。三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对技术要求较低,机械再通起效较快,血管再闭塞率低,联合治疗起效快,预后良好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07例,根据溶栓后24h内随访的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是否发生HT,将入选患者分为HT组(n=32)和非HT组(n=75),对可能的HT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其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预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与非HT组AIS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均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7(1.028~1.171)、4.238(1.002~17.928)、1.061(1.009~1.114),P<0.05]。ROC曲线显示,总胆红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3、0.698、0.769。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风险相关,可作为HT的风险预测因子,联合吸烟、入院时NIHSS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方法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PA给予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的静脉溶栓,并进行治疗前后血管再通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和出血转化率的比较。结果11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尿激酶组和rt—PA组的血管再通率均升高,出血转化率相当(P〉O.05)。结论CTP可以用来指导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且尿激酶和rt—PA作用相当,出血转化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溶栓后出血转化及溶栓治疗不同阶段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57例,其中符合入组条件的为324例,根据CT影像学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收集包括淋巴细胞计数在内的相关基线数据,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使用mRS分别评估3个月和12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细胞(OR=0.640, 95%CI=0.420~0.975,P=0.038)、NIHSS(OR=1.330,95%CI=1.232~1.435,P<0.001)和糖尿病(OR=2.203, 95%CI=1.199~4.047,P=0.011)是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淋巴细胞计数(OR=0.555,95%CI=0.347~0.888, P=0.014)、年龄(OR=1.045,95%CI=1.015~1.075,P=0.003)、NIHSS(OR=1.297,95%CI=1.202~1.398,P<0.001)和糖尿病(OR=2.769,95%CI=1.455~5.272,P=0.002)是12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细胞与溶栓后出血转化无显著相关性,高淋巴细胞计数是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 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 h或3~6 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DRAGON评分对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串联(TIM)闭塞患者桥接治疗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桥接治疗的TIM闭塞患者96例,根据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57例)与预后不良组(3~6分,3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DRAGON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M闭塞患者桥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RAGON评分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为0~2级占比、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0~2a级占比、DRAGON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ITN分级(OR=4.697,95%CI:2.044~10.796)、m TICI分级(OR=3.904,95%CI:1.699~8.972)、DRAGON评分(OR=4.166,95%CI:1.813~9.575)均为TIM闭塞患者桥接治疗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DRAGON评分预测预后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判定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2)和非END组(n=84)。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PLT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GCS评分≤8分占比及WBC水平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52例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 h之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固斑、神经保护及活血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 h、1周和1月后的NIHSS评分;治疗3月后的mRS评分;治疗1周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例数。依据治疗3月 后m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预后不良组(46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24 h、1周及1月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24.684,P<0.001)。治疗3月后,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396,P<0.001),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636,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 组分别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和2例,无明显差异(χ2=0.694,P=0.405)。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OR=0.173,P=0.035)、溶栓前收缩压(OR=0.869,P=0.019)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0.466,P=0.011)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重度脑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溶栓前收缩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 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脑梗死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部分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均在4.5h以内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男性患者,分为吸烟和不吸烟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溶栓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症状性脑出血,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 RS)评分。结果:入组105名男性患者,包括吸烟组45人(42.9%)和不吸烟组60人(57.1%)。两组入院时及一周后的NIHSS评分统计学未见明显差异(P=0.176)。随访3个月后,预后良好的患者(m RS=0-1)在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86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轻和入院时低的NIHSS评分与良好预后明显相关,分别是年龄(OR=0.962,95%CI=0.932-0.992,P=0.014),入院时NIHSS评分(OR=1.253,95%CI=1.090-1.441,P=0.002)。吸烟与良好预后无相关性(OR=0.935,95%CI=0.431-2.029,P=0.866)。结论:男性青年和轻型卒中与溶栓后良好预后明显相关,吸烟与男性脑梗死rt-PA溶栓后良好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6 h,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在NIHSS评分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能再通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1)。观察组临床预后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临床预后质量高,凸显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超  徐姣娜  陈天文  孟钰婷  牛国忠 《浙江医学》2020,42(22):2429-2432
目的探讨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术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20例和未出血组83例。分析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尿酸(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UA预测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AUC为0.724(95%CI:0.064~0.844),确定UA最佳截点值为372滋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UA≥372滋mol/L是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的保护因素(OR=0.156,95%CI:0.050~0.486,P=0.001)。结论高水平UA可降低非静脉溶栓脑梗死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hs?cTnT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s?cTnT升高组(70例)和hs?cTnT正常组(192例),预后不佳组(94例)和预后良好组(168例),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238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2,95%CI:1.029~1.097,P < 0.001)、男性(OR=4.35,95%CI:1.982~9.545,P < 0.0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062,95%CI:1.019~1.106,P=0.004)是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高龄(OR=1.031,95%CI:1.003~1.059,P=0.0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086,95%CI:1.042~1.131,P < 0.001)是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hs?cTnT升高(OR=5.31,95% CI:1.025~27.517,P=0.047)、入院NIHSS评分(OR=1.126,95%CI:1.057~1.200,P < 0.001)、高血压(OR=4.254,95% CI:1.387~13.046,P=0.011)是AIS患者术后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入院时NIHSS评分高的AIS患者hs?cTnT检测水平更高,因而hs?cTnT可作为潜在的标志物来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90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通过ASPECT评分筛选发病6~24 h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发病24 h内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详细登记患者基线及血管内治疗相关信息,比较发病6~24 h患者与发病6 h内患者血管内治疗的血管开通、预后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情况。血管开通成功定义为mTICI分级2b-3级,功能独立的结局定义为mRS评分0-2分,手术安全性指标为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比率,将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69例患者入组。全部入组患者按发病6 h组及发病6~24 h组经单因素分析均没有差别;在校正了所有单因素分析:90 d功能独立(OR=0.840,95%CI:0.557~1.267;P=0.405)及良好预后(OR=0.968,95%CI:0.623~1.505;P=0.887)仍没有差别,在校正了单因素年龄、性别、NIHSS评分、ASPECT评分后比较两组之间的90 d功能独立(OR=0.696,95%CI:0.439~1.104;P=0.124)及良好预后(OR=0.750,95%CI:0.453~1.241;P=0.264)依然没有差别,在校正了单因素年龄、性别、NIHSS评分,、ASPECT评分、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进展性卒中、病变部位、存在ICAS、补救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后比较两组之间90 d功能独立(OR=0.579,95%CI:0.300~1.116;P=0.103)及良好预后(OR=0.965,95%CI:0.482~1.932;P=0.920)没有差别。结论:ASPECT评分用于筛选发病6~24 h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同样有效,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可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血栓组(42例)和无血栓组(80例),收集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FAR、Caprini评分、D-D等指标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比较FAR、Caprini评分、D-D单独及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 结果 血栓组糖尿病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4分患者占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占比、使用脱水药物>5 d患者占比、Caprini评分及D-D、FAR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OR=1.803,95%CI:1.173~2.769)、D-D(OR=1.589,95%CI:1.235~2.043)、FAR(OR=1.609,95%CI:1.075~2.408)为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评分、FAR、D-D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 结论 FAR、Caprini评分、D-D与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有关,可作为LDVT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完全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梗塞(TACI)与后循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梗塞(POC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经股动脉选择性溶栓(IAT)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62例,其中发病6 h内的TACI患者44例,起病12 h内的POCI患者18例,行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作动脉溶栓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1 d、90 d的Barthel指数(BI)比较,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并分析脑梗死的性质、部位及给药时间对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在溶栓后2 h、24 h.7 d及90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后21 d及90 d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与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TACI患者给药时间<4.5h组和4.5~6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4.5 h组血管再通率高于4.5~6 h组(P<0.05).POCI患者给药时间<9h组和9~12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9 h组血管再通率高于9~12 h组(P<0.05).(3)脑血栓形成亚组与脑栓塞亚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脑血栓形成亚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脑栓塞亚组(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前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均有效,对TACI疗效优于POCI 各责任血管再通率不同 但POCI更应积极动脉溶栓 给药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安全性越高.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比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71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再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90天预后;同时观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71例AIS患者中,术后63例(88.7%)m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mTICI 2b级23例、mTICI 3级40例。术后90天时随访,30例(42.3%)预后良好(mRS评分≤2),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8.5%),20例(28.2%)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意识清醒、饮酒史、后交通动脉开放、术前NIHSS评分及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IHSS评分(OR=1.116,95%CI:1.101-1.232,P=0.030)、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OR=1.019,95%CI:1.005-1.034,P=0.008)、后交通动脉开放(OR= 2.748,95%CI:0.791-9.545,P=0.034)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TO)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手术前后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闭塞类型、开通顺序、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率、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认21例[(10.6%(21/198)]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8例(38.1%),预后不良组13例(61.9%)。两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肺部慢性疾病、入院NIHSS评分、术前ASCEPT评分、病因TOAST分型等术前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年龄更低(P=0.009)。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20),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有效再通率为(TICI 2b-3)71.5%,死亡率28.6%,仅38.1%的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再灌注TIC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低的发病年龄(P=0.009)、良好侧支循环(P=0.037)、术后7 d NIHSS评分(P=0.020)及桥接静脉溶栓(P=0.01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为预后预测因子(B=3.651,OR=38.5,95%CI为2.951~508.463,P=0.006)。结论前循环急性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总体良好预后率偏低,良好侧支循环为预后较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非随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TO患者最佳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67-36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并探讨与不良结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登记研究的方法,对纳入的5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研究的初级终点指标是治疗后3月时的死亡/残疾(改良Rakin评分>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对5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后3月时良好结局患者25例(48.1%),死亡/残疾27例(51.9%),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OR=0.56,95%CI(0.33,0.96)〕、有房颤病史〔OR=0.15,95%CI(0.03,0.87)〕、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120min〔OR=7.59,95%CI(1.04,55.6)〕是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3月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房颤病史、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统计两组治疗后血管通畅程度、靶血管再通情况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血管通畅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再通率(90.0%)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给予rt-PA,可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