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泉港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泉港区2010—2021年手足口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和ArcGIS空间技术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泉港区2010—2021年报告手足口病6 507例,重症17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134.17/10万,12年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夏、秋冬季双峰流行,发病高峰为6月18日,高峰期为3月27日至9月9日;男性年均发病率(164.93/10万)高于女性(101.85/10万);0~4岁病例数占93.9%;散居儿童占82.1%;后龙镇年均发病率最高(161.30/10万);聚集性分析显示,2011和2015年发病有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分别为后龙镇和前黄镇;确诊病例中EV71型占31.7%、CoxA16型占24.7%、其他肠道病毒占43.6%;优势毒株2010和2012年为EV71,2011和2016年为CoxA16,2013、2015、2017—2021年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 泉港区手足口病以0~4岁散居男童高发,应加强夏秋季主城区病原学监测和重点人群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2014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33 9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3.78/10万,重症238例,死亡10例;发病主高峰为5、6月,次高峰为9、10月,≤5岁散居儿童是高发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80:1;发生聚集性疫情375起,其中家庭201起、托幼机构118起、自然村55起;实验室确诊1 868例,其中EV71阳性1 189例,CoxA16阳性392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87例。结论连云港市为手足口病高发地区,呈周期性流行,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明显,EV71为优势毒株,家庭聚集性病例高发,该市应提高手足口病的监测敏感性,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EV 71型灭活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21年连云港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及2017—2021年EV 71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和趋势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10—2021年连云港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0 042例,年发病率在43.59/10万~206.65/10万之间;2017—2021年连云港市目标人群EV 71疫苗估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逐年提升;疫苗接种前手足口病发病呈现隔年高发的趋势,接种后发病率持续下降;发病季节呈现双峰模式;病例集中在0~5岁(95.31%)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市区高于市县;疫苗接种前病原以EV 71型肠道病毒为主,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率、病死率、EV 71型肠道病毒构成比均显著下降。结论 EV 71疫苗接种前后,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建议进一步提高EV 71疫苗接种率,尤其是0岁组儿童和农村地区儿童的接种率,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3 - 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3 - 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并以街镇为单位应用SatScan V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分析结果采用ArcGis10.2进行可视化。结果 2013 - 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29 002例,年均发病率为494.63/10万,呈下降趋势,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619.89/10万。每年发病呈双峰分布,5 - 7月为发病主高峰,9月为次高峰。所有患者中,5岁及以下儿童占83.21%,散居儿童居多(77.81%)。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环中心城区的白云区、天河区以及广州市西北部花都区的部分街镇,聚集范围呈逐年缩减趋势,低发病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结论 广州市2013 - 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存在时空聚集性,白云区和花都区部分街镇应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评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促进疫苗的广泛接种和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深圳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EV71灭活疫苗接种数据,通过病原学监测获取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体构成的影响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469 686例,年平均发病率312.25/10万;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呈4—7月、9—10月双高峰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庞大、人群居住密集度高的区域;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4周岁及以下儿童、居家儿童,分别占60.54%、89.69%、76.58%。随着EV71灭活疫苗累计接种率的逐年上升,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由2016年的516.13/10万下降至2020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福建省宁德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SPSS 17.0软件,分析宁德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并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等流行特征。结果 2008—2012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5 836例,累计重症145例,死亡8例,年均发病率为170.71/10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绝大多数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95.62%),发病主要集中在4—11月,发病率以蕉城区最高。共检测手足口病阳性标本789例,其中EV71型占51.97%,CoxA16型占19.77%,其他肠道病毒占28.26%,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呈逐年递增,死亡病例均为EV71型感染。结论宁德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以0-3岁婴幼儿为主,发病率呈逐年递增。2011、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毒株发生变化,其他肠道病毒逐渐占优势。在现有情况下,今后仍可能持续高发,根据发病季节、人群和地区差异,在流行季节前应加强重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和重点县(市、区)疾病监测及防控措施的落实,减少感染机会,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08—2013年内蒙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检测结果。结果2008—2013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5 316例,各年发病率依次为32.15/10万、133.64/10万、78.16/10万、93.94/10万、66.62/10万和66.40/10万,2008—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发病高峰为6—7月,≤3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58.48%;2 77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阳性占42.92%,CA16阳性占32.11%,其他肠道病毒占24.97%;不同年份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6,P<0.05),重症死亡病例感染EV71比例为82.58%。结论 2008—2013年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8.
王志军  姚静  马小剑 《中国校医》2012,26(12):906-908
目的分析2008—2011年扬州市广陵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该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8—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广陵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46/10万、149.45/10万、180.39/10万和213.00/10万,曲江街道、汤汪乡和湾头镇发病率在全区前列;4—7月及10—12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年龄0~5岁占93.41%,其中1~3岁占65.76%,主要集中在散童(54.07%)及幼托儿童(43.04%);报告聚集性病例62起均发生在幼托机构;平均男女性别比为1.69∶1;实验室检测标本331例,肠道病毒阳性率61.13%,203例阳性标本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占64.04%,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占19.7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16.26%。结论该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及10—12月是发病高峰,0~5岁婴幼儿是重点防控人群,农村及城郊结合部为疫情高发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优势致病病毒。手足口病防制已经成为该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辽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辽阳市2008—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阳市2008—2018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71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92/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1/10万。发病高峰为6—8月,占全年发病例数的79.03%。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90.96%。男性发病率为39.70/10万,高于女性的25.98/10万(P0.05)。累计报告发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辽阳县(1 795例占26.75%)、白塔区(1 720例占25.63%)和灯塔市(1 293例占19.27%)。不同年份流行毒株的型别有所不同(P0.05),2008年、2010年、2014年和2017年以EV71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2.87/10万;2009年、2011年、2015年和2018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1.46/10万;2012年、2013年和2016年以CoxA16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4.95/10万。重症(含死亡)病例EV71检出率为60.00%,高于轻症病例的22.68%(P0.05)。共报告聚集性病例疫情13起,病例83例,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结论辽阳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6—8月,5岁及以下儿童高发,EV71更易引起重症,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8—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山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在95.18/10万~190.2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52.5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岁以下病例8 436例,占92.05%;户籍人口病例以幼托儿童为主,外来人口病例以散居儿童居多;发病高峰在4—7月。重症手足口病病例55例,以外来儿童为主。2009—2011年肠道病毒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且每年的病原谱有变化,重症(或死亡)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的阳性检出率为90.91%,高于监测点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中EV71的检出率。[结论]2008—2011年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处于高强度流行状态,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为EV71。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吴区接种EV71疫苗前后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开展EV71疫苗接种和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3—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2017—2020年EV71疫苗接种资料。结果接种前四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 589例(重症104例,1.08%),年均发病率431.15/10万,接种后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 396例(重症21例,0.28%),年均发病率325.28/10万。接种前后年均发病率和重症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5~7月,10~11月;地区分布均以江溪、梅村、硕放街道为主;发病年龄均以≤5岁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13—2020年送检394例标本,检测阳性231例,总阳性率58.63%,接种前后,病原学构成变化明显,EV71型下降明显(χ~2=69.70,P0.05),CA16、CA6型上升明显(χ~2=22.35,P0.05)。2017—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共接种EV71疫苗12 472人,逐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3.78%,10.96%,8.40%和7.63%。结论无锡市新吴区EV71疫苗使用前后,手足口病三间分布无明显变化,但年发病率和重症率都呈下降趋势,优势肠道病原构成发生变化,建议加大EV71疫苗使用和多价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7年梧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7年梧州市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病例,使用Excel2013描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使用SaTScan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使用ArcGIS10.2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2009-2017年梧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9 367例,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平均发病率263.1/10万。每年的4-7月和8-10月分别出现发病主高峰和次高峰。疫情高发地区是梧州市北部,男女性别比为1.56〖DK〗∶1,男性发病率(160.23/10万)高于女性(102.87/10万),0~5岁儿童占了发病总数的94.07%。2009-2017年梧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在时间和空间存在明显的聚集性,聚集时间为每年的4-10月,一级聚集区和二级聚集区可重复出现在相同或相邻的乡镇。结论 梧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段应重点加强这些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罗宏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256-2259
目的掌握周口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应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对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周口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8 9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69/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76.56,P0.05);3-6月发病数占74.16%;3岁以下年龄组病例占89.92%,散居儿童病例占91.65%;41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阳性占64.63%,CA16阳性占5.8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29.51%。不同年份、不同月份、不同病例的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口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EV71为主要病原和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天水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谱,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14—2018年天水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天水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22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40/10万,年均报告重症百分比为0.42%;2015年、2018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他各年以CVA16及EVA71型为主;发病呈明显双峰分布,每年5—7月为发病主高峰,9—11月为次高峰;天水市两区五县中,以清水县、秦州区和麦积区高发,年均报告发病率依次为72.36/10万、45.12/10万和38.19/10万;高发人群集中在5岁及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59∶1。结论:2014—2018年天水市手足口病分布具有明显时空及人群聚集性,且近年来优势病原体在改变,应加强病原分型监测,针对高发地区和人群开展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发病资料和EV71疫苗接种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前后HFMD发病情况的变化,初步评价疫苗防控效果,为科学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对该区2012-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和2016-2017年EV71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1-6月HFMD发病率为50.88/10万,较前五年均值同比下降79.26/10万;流行高峰期间发病率同比下降72.67/10万;0~5岁发病率同比下降178.33/10万。0~5岁人群发病率在接种约6个月后开始低于预测水平,R~2为0.835,P=0.007;接种人群和非接种人群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02.71,P0.001,RR值为0.088。结论 EV71型疫苗对削弱HFMD流行高峰、抑制高强度流行态势,降低0~5岁易感人群的发病率和暴发风险有明显地积极作用。未来应重点提升易感人群的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并加强接种疫苗后患病儿童的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舟山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舟山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831例,重症病例7例,无死亡病例,呈散发状态,未发生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41.10/10万。定海区年均发病率最高(52.11/10万),岱山县最低(26.26/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0~5岁儿童,占96.18%。发病高峰一般在4—8月,2008年和2009年有2个发病高峰,2010年和2011仅有一个发病高峰。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7例重症病例中,均检测EV71型阳性。结论舟山海岛地区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流行毒株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重症病例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7.
宋海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8,(18):3285-3288
目的 分析铜川市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8 - 2017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9.29 /10万,重症率为1.39%,病死率为0.07%。2008 - 2015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2016 - 2017年报告发病率、重症率明显下降。发病高峰出现在5 - 7月,占病例总数的60.58%, 10 - 11月份出现次高峰。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耀州区(83.14/10万),其次是宜君县(78.15/10万)。男性多于女性,0~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以散居儿童为主,死亡病例集中在0~2岁年龄组。病原学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占43.55%)和EV71(占39.04%)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构成以EV71为主,分别占57.50%和100%。结论 铜川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重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强手足口病监测,普及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高发季节做好0~5岁散居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肇庆市2010—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71 (EV71) 型疫苗接种效果,为完善手足口病 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 EV71型疫苗接种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 病原构成和疫苗接种情况,保护效果采用疫苗保护效力评价。结果:肇庆市 2010—2019 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314.77/10万,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肇庆市 2016—2019年 EV71疫苗估算接种率为 6.80%,疫苗推广后报告发病率、重症 比例较低,接种EV71疫苗是EV71所致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总保护效果为92.70%。结论:EV71疫苗上市后肇庆市手足口 病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目标儿童疫苗估算接种率较低,应推广及时全程接种EV71疫苗,并加强重点人群 手足口病知识健康宣教和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葛市手足13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长葛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长葛市手足口病4436例,年均发病率163.93/10万,2009~2011年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2012年呈急剧上升趋势,以2012年发病率最高。2009~2010年发病呈单峰型,2011~2012年发病呈双峰型。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并存,以EV71型为主。重复感染时常存在,聚集性病例逐年减少。结论长葛市手足rj病防控工作应常抓不懈,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散居儿童。研制并普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家庭聚集性病例发生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20年1—6月四川省绵阳市常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绵阳市2017—2020年各年度1—6月常见传染病发病监测报告数据,描述其发病的主要特征。结果:2017—2020年各年度1—6月绵阳市年均报告病例数居前4位的呼吸道和人群聚集性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185.02/10万,占法定传染病总报告的61.93%,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总体呈下降趋势。4种传染病流行趋势和好发人群各不相同。结论: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对于潜伏期短的急性呼吸道和人群聚集性传染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肺结核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常见传染病需针对不同病种不同的流行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