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支持治疗。它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 ,只是为治疗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当病因消除 ,自主呼吸恢复到一定水平后 ,应及时撤离机械通气 ,避免造成呼吸机依赖。当患者重建的通气负荷与自主呼吸能力平衡时 ,才能撤离机械通气。对于一些基础疾病严重和持久的 (如COPD合并慢性呼衰 ,全身衰弱 ,脑梗死等 ) ,其机械通气时间长 ,撤离也较困难。从我院 65 0例危重监护的患者机械通气的资料看 ,机械通气最短的为 1 2小时 ,最长达 1 0 5 4天 ;60 2例撤离呼吸机 ,4 8例机械通气直至死亡。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取决于自主呼吸的能力与…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滨 《医学综述》2008,14(12):1858-1860
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命支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为原发疾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和争取了时间。但当病因消除或得到控制时,自主呼吸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应及时撤离机械通气,避免造成呼吸机依赖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医师经验采用的传统撤机方法常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增加,应用机械通气撤离方案指导ICU患者撤机可以减少上述后果。现就呼吸机的撤离及其相关技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朱云峰 《海南医学》2011,22(15):119-123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撤机策略的研究仍是ICU里普遍存在及重要的课题,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最佳撤机方案。序贯通气是有创与无创通气序贯进行,其目的是缩短有创通气的时间,增加撤机成功率。文章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机械通气撤离影响因素和序贯通气切换点的选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病人机械通气撤离时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肌力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呼吸肌瘫痪,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但适时撤机是机械通气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治疗MG的重要环节。我科对25例MG病人撤机时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撤机顺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撤离的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辰  詹庆元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22-1024
一、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支持手段 ,可以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时间。一旦原发病好转 ,即需及时地估计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尽早撤离机械通气。若未能抓住机会适时撤机 ,则可能在继续实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状态而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使治疗失败。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撤机 ,即撤机时机的把握。有报道撤机后再插管率为 3%~ 19% ,而究竟有多少上机患者已经具备撤机条件而又没有及时撤机尚无从确定 ,但有统计表明 ,5 0 %意外拔管 (unplannedextubatio…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原发病得到控制,自主呼吸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及时撤离呼吸机非常重要。方法32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包括12例呼吸机依赖患者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30例患者均逐步撤离了呼吸机。结果32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原发病严重就医时间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外,其他30例患者均安全撤离了呼吸机,其中包括12例呼吸机依赖患者。30例患者中,有21例初次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鼻导管吸氧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有9例重复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了无创序贯治疗,5天后逐渐脱离无创呼吸机,血气分析值维持在理想水平。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及时撤机,护理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通气达到满意效果后,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琦 《黑龙江医学》2011,35(6):470-472
对110例机械通气病人实施如下护理干预:人工气道管理、体位指导、撤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指导家属配合等.结果 显示,由机械通气所引发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一次性撤机成功率提高,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其开始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生化及影像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长期机械通气组41例,短期机械通气组55例。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指数、PaCO2、白细胞数、白蛋白、肌酐、肺动脉楔压、APACHEⅡ、性别、胸片感染像、腹胀、并发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高肺动脉楔压、胸片感染像、APACHEⅡ评分、腹胀、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SIMV和PSV二种撤机方式的比较,探讨更好的撤机方式.方法 64例达到撤机指标的患者随机被分成SIMV、PSV二组,每组34例,比较二种不同撤机方式的撤机时间、3d内撤机成功率、总的撤机成功率.结果 PSV组患者撤机时间和3d内撤机成功率均优于SIMV组,而总的撤机成功率二者相当.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PSV撤机方法能够缩短撤机时间,提高3d内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后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地撤离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由使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转而完全依靠患者自身的呼吸能力来承担机体的呼吸负荷,需要有一个过渡与适应的阶段,积极地创造撤机条件,此时护理更重要。现对我院ICU中98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撤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撤机成功率、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机械通气撤机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体会。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的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精细化护理组,每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统计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依从率。 结果 护理4周后,精细化护理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APACHE评分低于常规组(均P<0.05)。精细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89±1.02)d,短于常规组的(10.52±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0,P<0.001);精细化护理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为78.26%(36/46),高于常规组的58.7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P=0.043);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依从率为95.65%(44/46)高于常规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4)。 结论 在机械通气撤机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刘顺前 《柳州医学》2007,20(2):99-99
机械通气在呼吸监护室(RICU)中使用率高,机械通气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急性呼衰这一难关,在适当时机撤离机械通气,靠患者自然呼吸来维持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它不能消除引起呼吸障碍的病因,只能改善肺功能,为各种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所以,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维持适当的通气时,就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方法撤机,以避免增加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我院ICU病房2000年1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呼吸机治疗的患者576例,通过我们积极的护理配合以协助撤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7例因特殊原因撤机外,其余患者均安全撤机,转回病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池月波 《吉林医学》2010,31(14):2104-21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加重且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可以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使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如今,机械通气做为一项人工替代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加强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意外或自主拔管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完全机械通气患者的23%和开始撤机过程患者的69%并不需要重新插管,这表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存在被延迟的倾向,致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疗费用。撤机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占机械通气整个时间的40%~50%。  相似文献   

16.
黄小芳  唐晓燕  胡琼燕 《广西医学》2007,29(12):1972-1974
呼吸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急救中,提高了临床抢救成功率,护理干预在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cllate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有重要意义.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相关性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后,逐渐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而护理配合也是关系到能否安全撤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1998~2000年成功配合机械撤离病例 21例,成功率达90.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笔者1998~2000年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例23例,男13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撤离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的撤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撤机结果常常依赖于病人的基础状况和临床医师的判断与决策。呼吸机治疗存活当中的约90%在7天内撤机,对这些病人来说只是停用呼吸机的问题。而有9%的病人不能在一周内撤离呼吸机,他们多伴有严重的急慢性肺部疾病,肺外多脏器损害或神经肌肉疾病。对这部分病人需根据临床情况个别具体对待。因此临床上我们有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9.
蒋静  王银娥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6-1618, 1622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后的相关因素,为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148例EICU呼吸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撤机成功率和死亡率。 结果随着病人年龄增长,插管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50~59岁组和≥ 90岁组插管时间相对较短(P < 0.05)。各组内不同性别病人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9岁组病人一次性拔管成功率最低(50.0%),死亡率最高(35.7%);40~49岁组和60~69岁组病人一次性拔管成功率较高,分别为83.3%和83.9%;40~49岁组和50~59岁组的拔管死亡率较低,分别为8.3%和9.5%,但各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40~59岁为机械通气应用时的最佳年龄段,39岁以下病人机械通气拔管风险较大。为EICU不同年龄段呼吸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薛曌平  宋敏  昝涛  于慧  张冬艳 《吉林医学》2010,31(16):2533-2534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从而保证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平稳转回普通病房23例,治愈6例,死亡3例,1例出现气道堵塞,无气管插管脱管现象,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5例。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疗效;妥善的导管固定,保证适宜的气道湿化和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按需吸痰,做好口腔冲洗和口腔护理是减少肺部感染,保证机械通气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