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璟  周飞舟  邹贵勉 《重庆医学》2007,36(5):411-413,416
目的 探讨肾脏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肾脏疾病患者53例,按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对肾组织标本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5例、轻度损伤组18例、中度损伤组19例、重度损伤组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肾间质的TSP-1、VEGF、CD34、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偶见表达;α-SMA仅在血管壁表达;肾间质Ⅳ型胶原在肾小管基底膜、动脉管壁呈线状表达.而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浆均可见表达,CD34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TSP-1、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其表达量及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0.674,0.779,0.784).而VEGF及CD34表达量及面积则显著递减(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5,-0.672).结论 随着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加重,TS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区表达增强,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表达减弱,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TSP-1与VEGF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作用失衡,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胞血管减少,加重肾组织缺氧,导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与肾脏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对肾穿刺活检确诊的78例HSPN患儿按肾血管损害、肾小球病理损害、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进行半定量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病理积分及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总病理积分各分为轻、中、重3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尿中VEGF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局部VEGF表达及肾脏微血管密度。结果: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病理积分及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总病理积分轻、中、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脏血管损害愈轻,微血管密度、血与肾局部中VEGF浓度则愈高,而尿中VEGF排泄也愈低,轻、中、重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小球积分与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肾脏总积分相互呈高度正相关(r=0.596,0.612,0.728,分别P<0.05,0.05,0.01),微血管密度与血VEGF和肾VEGF相互呈高度正相关,与尿中VEGF呈高度负相关(r=0.601,0.696,-0.639,均P<0.01)。结论:尿中VEGF排泄增加使肾局部VEGF浓度下降进而导致的肾血管损伤,可能是HSPN患儿肾血管损害与病理慢性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烟在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间113例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分析其吸烟状态与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113例IgA肾病患者中吸烟者38例,其中既往吸烟者12例、目前吸烟者26例。吸烟者eGFR显著低于非吸烟者(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与eGFR (β=-0.220,P=0.031)呈负相关。吸烟者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更重,表现为间质炎细胞浸润积分(P=0.023)、间质纤维化积分(P=0.000) 、肾小管萎缩积分(P=0.003)和血管壁增厚积分(P=0.004)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增加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风险(OR=4.874,P=0.020)。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与肾间质纤维化积分呈正相关(b=1.747, P=0.004)。Pearson和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吸烟量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308,P=0.001),与肾间质纤维化积分(rs=0.428,P=0.000)、小管萎缩积分(rs=0.284,P=0.003)、炎细胞浸润积分(rs=0.232,P=0.016)、血管壁增厚积分(rs=0.264,P=0.006)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吸烟是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吸烟量增大,可能会增加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及病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胶原Ⅲ在实验性顺铂相关性肾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6周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两组:顺铂组(n=20).顺铂6 mg·kg-1腹腔内单次注射;对照组(n=12),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注射后1、3、7、14 d处死各组动物,每次顺铂组5只,对照组3只.结果 顺铂组在顺铂注射后第3、7、14天出现肾功能不全,在第3、7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凋亡及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第14天可见明显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与对照组比较,Ets-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在顺铂注射后第3天明显增加(P<0.05),第7、14天则明显减少(P<0.01);MMP-1表达呈现相似形式,顺铂注射后第3日明显增加(P<0.01);而TIMP-1表达在顺铂处理后第1、3天无明显变化,第7、14天则明显增加(P<0.01);MMP-1/TIMP-1在顺铂注射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P<0.01),第3天升高更为明显(P<0.001),第7、14天则明显下降,与顺铂注射后第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胶原Ⅲ沉积在顺铂处理后第7、14天则逐渐增加(P<0.05,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内Ets-1表达同MM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P<0.01),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9,P<0.01),而同MMP-1/TIMP-1呈正相关(r=0.925,P<0.001).肾小管间质内Ets-1表达与胶原Ⅲ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9,P<0.01);MMP-1/TIMP-1与胶原Ⅲ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1,P<0.01).免疫双染结果表明,Ets-1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具有MMP-1阳性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TIMP-1表达增加处肾间质区域内同时存在胶原Ⅲ大量沉积.结论 Ets-1转录因子可能通过调节MMP-1与TIMP-1酶系统的平衡,对胶原蛋白在肾间质内沉积产生影响,在顺铂相关性肾病基质重塑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霉酚酸酯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在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霉酚酸酯治疗组.手术后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部位、表达水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 模型组PDGF-B,α-SMA,PCN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霉酚酸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PDGF-B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r=0.870,P<0.01),α-SMA(r=0.956,P<0.01),PCNA(r=0.881,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DGF-B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霉酚酸酯则可能通过下调PDGF-B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下降致低氧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CAAN组(n=30):给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8周;正常对照组(n=30)大鼠予饮用水灌胃8周。在第8、12、16周两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留取肾组织作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等检查。结果CAAN组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胶原-Ⅰ(Col-Ⅰ)和CD34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提示肾小管-间质损伤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PTC密度与HIF-1α、CTGF、TIMP-1、Col-I及相应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HIF-1α表达与CTGF、TIMP-1、Col-I及相应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AN肾脏PTC密度下降导致低氧与CAAN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自介素-6(尿IL-6)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50例IgA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尿IL-6水平,并对Igh肾病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gA肾病组尿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肾病患者尿IL-6水平与尿NAG酶,尿Cr呈正相关(r=0.45,P〈0.01),并与肾脏病理中的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r=0.28,P〈0.05)、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41,P〈0.01)均呈正相关,还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级呈良好等级相关性。结论尿IL-6水平可以间接反映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尤其是近端小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月体形成呈局灶节段性损害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8例经肾活检确诊伴局灶节段性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与同期36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肾脏的病理改变按Lee标准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判断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的病变程度,新月体指数参照Fofi C的计算法。结果血尿在两组中分布有差异(P<0.01);两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球性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透明变的Katafuchi半定量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19例新月体呈细胞性和细胞及纤维性改变者新月体指数与其血尿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血尿常见,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的病变程度相对严重。建议对单纯血尿不伴有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的患者,只要条件许可,均应接受肾活检检查,以尽早控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146在IgA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IgA肾病肾穿刺活检组织中CD146的表达情况,收集性别、年龄、血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对肾间质纤维化进行分度,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分析各项指标与CD146表达的关系. 结果 CD146阳性着色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小管周围微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亦可见.CD14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男性患者强于女性患者(Z=-2.096,P=0.036),高血压患者、血肌酐增高患者及血甘油三酯增高患者CD146表达水平分别高于血压正常者、血肌酐正常者及血甘油三酯正常者(Z=-2.738、-2.166、-2.313,P=0.006、0.030、0.021).相关性分析发现CD14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r=0.381,P=0.011)、肾小球硬化指数(r=0.410,P=0.006)、间质纤维化程度(r=0.311, P=0.040)之间均有正相关性.结论 CD146分子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与肾间质病变的关系及细胞增殖、凋亡换衡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40例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观察PCNA,Fas-FasL,Bcl-2,Bax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结果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血肌酐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59,P=0.001);PCNA在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时表达增加,重度病变时表达减少(r=-0.68,P=0.021);Bax的表达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加重而增加(r=0.46,P=0.0043),肾小管间质内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Fas-FasL,Bcl-2的表达在不同程度的肾不管间质损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提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慢性肾病进展相关,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可作为判断慢性肾病预后的指标。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纤维化与细胞增殖、凋亡失衡有关,肾小管间质中度损害时以细胞增殖为主,促细胞凋亡基因Bax的表达随肾小管病变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张敏  赵明  李留洋  郭颖  陈剑荣  钱俊 《广东医学》2008,29(9):1481-1482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C4d在移植肾组织沉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经病理确诊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移植肾穿刺标本做C4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4d沉积情况,研究C4d沉积与慢性排斥病理形态表现及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关系。结果36例CAN患者中,C4d阳性率为53%,C4d沉积与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分层、动脉内膜纤维性增生和肾小管管周单核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0.05),C4d阳性与C4d阴性患者在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差异无显著性;C4d沉积与术后PRA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损伤过程;C4d是慢性体液排斥反应的特征性病理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造模。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通络方组、肾炎四味片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后予以药物干预,共给药4w。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24h尿蛋白,光镜下切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炎四味片组和益肾通络方组大鼠24h尿蛋白量明显降低(P<0.01);而2组之间比较,益肾通络方组大鼠24h尿蛋白量降低更显著(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肾小球呈局灶性节段性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部分小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肾间质纤维化;肾炎四味片组以上改变较同期模型组轻,而益肾通络方组显著减轻。结论:益肾通络方能降低大鼠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失功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探讨抗体介导的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7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移植物损伤的移植肾组织行免疫组化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C4d的沉积,分析C4d沉积与移植相关因素和移植肾预后的关系.结果 27例患者中,C4d阳性率为55.6%.C4d沉积阳性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基底膜分层和动脉内膜增厚为主,C4d沉积阴性组以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为主;C4d沉积阳性组患者术前预致敏(PRA> 10%)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高于C4d阴性组移植肾功能出现明显异常的时间早于C4d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体介导的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在移植物慢性失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标志物C4d对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有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穿刺基线时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9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345例,根据患者有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为有肾病综合征组202例和无肾病综合征组143例,比较两组间肾穿刺基线时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分析。主要结局:血肌酐翻倍或全因死亡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次要结局: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结果 有肾病综合征组男性居多,更多合并浮肿(91.1%)和血尿(45.0%),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病程更短,白蛋白、血IgG更低,尿蛋白更多,纤维蛋白原、血肌酐、LDL更高,病理程度更重,系膜基质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脏C3沉积都更严重,与无肾病综合征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补体C3、BUN、Scr、UA、TG、eGFR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尿蛋白、血沉、肾脏IgA沉积等是临床缓解的预后因素。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肾脏生存曲线,比较有无肾病综合征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发现有肾病综合征组较无肾脏综合征组累积肾脏存活率更低,更容易发生不良结局(P=0.0018),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9104)。结论 肾穿刺基线时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临床病情和病理程度均较无肾病综合征组更重,年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eGFR、甘油三酯是肾脏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预后更差,更容易进展至ES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阐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分析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血清中FT4、FT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而TS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肾病综合征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1=0.493,r2=0.574,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r1= 0.513,r2=0.607,P<0.01)。2组患者TSH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1=-0.232,r2=
-0.129,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血清FT3、FT4水平的降低,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好转,血清FT3、FT4的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灌注腺病毒载体介导Cubilin反义RNA对肾小管超负荷重吸收白蛋白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正义RNA组和反义RNA组分别经肾动脉缓慢灌注GFP基因标记的pAdEasy-Cub和pAdEasy-ACub,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并监测24h尿蛋白量及其他生化指标;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管Cubilin基因的表达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白蛋白的沉积。结果转染第4天,正、反义RNA组肾脏GFP基因有较强表达,11d达到高峰,可持续至实验结束;反义RNA组与其他各组相比,24h尿蛋白量明显增高(P〈0.01),小管间质病变轻微,Cubilin阳性表达率最低,且与白蛋白的沉积呈显著正相关(r=0.896,P〈0.01)。结论经肾动脉途径灌注重组腺病毒,能器官靶向性表达外源基因;Cubilin反义RNA对肾小管超负荷重吸收白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有效地减轻蛋白尿引起的肾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体液免疫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C4d在移植肾组织沉积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36例经病理确诊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移植肾穿刺标本做C4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4d沉积情况,研究C4d 沉积与慢性排斥病理形态表现及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关系。 结果 36例CAN患者中,C4d阳性率为52%,C4d沉积与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分层、动脉内膜纤维性增生和肾小管管周单核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 <0. 05),C4d阳性与C4d阴性患者在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差异无显著性;C4d沉积与术后PRA显著相关(P <0.05)。结论 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损伤过程;C4d是慢性体液排斥反应的特征性病理诊断指标。 [关键词] C4d 体液免疫 慢性排斥 慢性移植肾肾病 群体反应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
200例肾病综合征并严重水肿患者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更有效地治疗肾病综合征并严重水肿患者,了解经常输注人血白蛋白对低蛋白血症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合理。方法:将200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125例),前者输注右旋糖酐40葡萄糖;后者输注人血白蛋白。两组入院时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尿蛋白量、肾功能、血脂、强的松用量无差别(P>005)。结果:治疗组60d内达到缓解56人;对照组60d内达到缓解74人(P<005);且输注白蛋白量越多,达缓解所需天数越长(r=0083、P<001)。结论: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水肿患者不可取;右旋糖酐40葡萄糖作为一种胶体溶液在临床应用中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七及引经药介导的三七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改善慢性肾脏病(CKD)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n=20)、模型组(CKD,n=20)、三七组(RN,n=20)、三七肉桂组(RNC,n=20)、三七桔梗组(RNP,n=20).除NOR组外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方法建立CKD大鼠模型,建模后NOR组和CKD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RN、RNC、RNP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连续4周.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血清检测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取肾脏组织做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表达,用Westet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与NOR组相比,模型组肾功能能减退,Scr、BUN显著升高(P<o.01),肾间质出现严重纤维化表现,胶原的沉积增多(P<0.05),肾脏组织TGF-β、α-SMA、FN、LN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肾功改善,Scr、BUN明显降低(P<0.01),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降低,胶原的沉积减少(P<0.05),肾组织α-SMA、TGF-β、FN、LN表达有所回降.其中RNC组作用强于RN组和RNP组.结论 三七及引经药介导的三七均能不同程度延缓腺嘌呤所致CKD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其可能机制是降低TGF-β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