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GT引导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4月行CT引导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16例。统计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主要为发热、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出血和穿刺部位冻伤等。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可准确定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吴胜沛  钱国军 《当代医学》2008,2(19):330-331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方法 2002年5月至2002年12月行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42例.统计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出现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结果 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副反应主要为发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其发生率分别为92.9%、45.2%、33.3%.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包括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黄疸、白蛋白降低、腹水和穿刺部位冻伤、寒战,发生率分别为83%、40.5%、9.5%、28.6%、9.5%、68.7%、9.5%. 结论 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副反应主要为发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并发症主要为肝功能损害、穿刺部位冻伤、寒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CT(以下简称CT)定位在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肺癌过程的正确方法及应用。方法:对肺癌患者,在CT的引导下准确定位,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35例肺癌患者共计43处病灶均在CT准确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冷冻区的CT值较术前平均下降30-50Hu。结论:使用CT引导氩氦刀治疗可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便选定体表进针点、准确测出进针角度及深度,术中可实时观察冰球及CT值的变化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6~79岁.原发病变分别为:原发性肝癌5例,肺癌1例,肾癌1例,原发病变不明1例.骨转移癌部位分别为:肋骨4例,股骨2例,胸骨1例,坐骨1例,耻骨1例,髂骨1例,胫骨1例.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3例患者活动受限.所有骨转移癌病变在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 8例患者,11处骨转移癌病变,在CT引导下成功行15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患者疼痛较前明显缓解,活动受限症状消失.术后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以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刘涛  王勇强  王乐农  胡可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86-2887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中CT定位的作用。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3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CT定位。结果29例肺部恶性肿瘤成功实施氩氦刀冷冻治疗,1例气胸肺压缩60%终止手术,3例少量气胸,2例少量咳血。结论在螺旋CT定位中扫描图像清晰,病灶定位准确,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肺癌的影像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90例肺癌患者。结果:肺部肿瘤冷冻后CT显示病灶区出现逐渐增大的低密度类圆形冷冻区,随着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时间延长,大部分肿块较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以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9.9%、85.9%、80.0%、6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方位选用不同直径及数目的 氩氦刀靶向对NSCLC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氩氦刀 化疗 放疗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CT值较术前下降超过30 Hu 23例,占67.65%.术后1周、1、3、6、12个月经复查CT示,术后1周肿瘤体积增大34例,占100%,两组患者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0%、57.1%;80%、71.4%;85%、78.5%;85%、64.3%.两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分者A、B两组分别为20%、64.28%.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比单纯氩氦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好,但副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氩氦刀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CT影像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在CT定位后,经皮穿刺行氩氦刀治疗。结果 经氩氦刀治疗后3个月,胸部、腹部、四肢CT复查显示52个肿瘤病灶明显缩小(CR+PR为73.1%)。CT显示肿瘤冷冻后呈低密度坏死区,3个月冷冻区实变,12个月冷冻区阴影几乎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咳嗽、咯血、腹痛、反应性胸腔积液、转氨酶升高和发热。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软组织肉瘤创伤小.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峰  姜良进  张宏伟 《右江医学》2005,33(5):486-48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不能耐受手术或高龄病人不愿接受手术20例肺癌患者,应用以色列的CRYO-HITTM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术。结果本组病例均在CT定位下行氩氦刀靶向治疗,仅有3例有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胸,手术结束后测定CT值平均下降30~50 Hu,术后近期疗效满意,肿瘤缩小,7例胸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结论CT引导下氩氦刀经皮靶向治疗肺癌是一个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尽量扩大低温冷冻范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术中氩氦刀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行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Ar—He targeted cryoablation)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82例患者行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均予加置肝动脉泵术;直接行肿瘤氩氦刀冷冻术加置泵术55例;手术切除癌灶加氩氦刀冷冻治疗加置泵术15例;肿瘤氩氦刀冷冻术加转移淋巴结氩氦刀冷冻治疗加置泵术12例。结果成功治疗8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受冷冻处癌组织变性坏死。并发症有穿刺孔出血、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治愈。病例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6—12个月18例,12-18个月30例,18—24个月14例,〉24个月20例。结论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安全性好,虽有合并症发生,但可以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转移瘤患者应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30例,氩氦刀联合镇痛药物)和对照组(n=28例,镇痛药物治疗)。均于治疗后1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并于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行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NRS评分、KPS评分、癌痛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局部骨转移灶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NRS及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的癌痛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定期随访1个月和3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组局部骨转移病灶情况较对照组稳定。治疗组在氩氦刀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冻伤1例,局部软组织肿胀4例,血压升高3例,发热2例。两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均发生恶心呕吐、短暂性头晕、尿潴留、便秘,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唑来膦酸治疗期间均出现短暂性发热、骨关节酸痛、血钙降低。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在治疗骨转移瘤上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对于肿瘤晚期合并骨转移的癌痛患者在姑息对症治疗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郭凤华 《广东医学》2008,29(9):1591-1592
摘要]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微创靶向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了解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按外科标准均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或肿瘤部位难以干净切除、由于肝脏的特殊解剖结构而难以进行手术治疗及肝功能有限的患者行经皮穿刺肝肿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56例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快。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微创靶向治疗肝癌的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钱静月 《吉林医学》2013,(30):6395-6395
目的:观察、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6例肝癌患者,均经B超、CT、MRI及病理活细胞学等确诊,并签署了氩氦刀冷冻治疗知情同意书。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16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患者原有症状均显著减轻。结论:全方位细致观察与护理是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引导下肝癌冷冻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清深  秦军  周林荣 《医学综述》2009,15(10):1562-1564
肝癌除早期手术切除外,大多需行微创介入消融治疗。而冷冻消融治疗(氩氦刀)是微创介入技术之一,冷冻消融治疗多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而开放磁共振(MR I)导航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肝肿瘤技术,除无辐射性外,其最大优势在于术中对冰球大小、形态、位置的准确显示;能准确评价治疗效果。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治疗进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CT导向氩氦刀冷冻治疗14例肺癌近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经皮穿刺冷冻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肺癌,探求治疗肺癌的新方法。方法:CT定位后,经皮穿刺置入氩氦刀,对病灶进行冷冻。刀尖温度达-140℃,持续15-20min;热融温度升至20℃,重复一次。结果:14例肺癌患者接受治疗,CT显示,病灶区域形成低密度的冷冻冰球,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大部分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冷冻后坏死区域仍存在,病人症状有所好转。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创伤小,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无手术机会肺癌的一种新方法,其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肺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氩氦刀冷冻治疗56例肺癌患者术前、术中的护理工作、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进行分析,以探讨氩氦刀治疗前后的护理要点。结果56例肺癌患者全部接受了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一些患者出现发热、血痰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结论护理工作为氩氦刀的治疗成功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6月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先行TACE治疗,术后14~28d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病人定期复查AFP、B超检查及CT或MR扫描。结果 42例穿刺及冷冻消融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3例,无变化(NC)11例,进展(PD)3例。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两种疗法可能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氩氦刀治疗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 6例不同脏器的肿瘤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氩氦刀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1 6处病灶 1 0处完全液化 ,消失率为 62 .5 % ;6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 ,有效率为 37.5 %。结论 氩氦刀治疗肿瘤疗效确切 ,手术创伤小。应用超声引导术前可准确定位 ,选定冷冻范围、深度和进针路线 ,确定氩氦刀的直径和数目 ,并可实时监测冷冻过程 ,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对已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例已行TACE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 6例为原发性肝癌 ,1例为转移性肝肿瘤。CT导向下采用Seldinger法置入 11F自制标记导管鞘 ,用 3mm氩氦刀行经皮穿刺冷冻治疗。结果  7例 (10个病灶 )穿刺及冷冻均获得成功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 7.5个月 ,部分缓解 (PR) 4例 ,无变化 (NC) 2例 ,进展 (PD) 1例。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与TACE联合应用对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两种疗法可能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氩氦刀治疗肺部肿瘤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自2003年6月开始选择97例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III、IV期肺癌或肺转移癌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手术途径为CT引导经皮穿刺定位。结果:所有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包括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气胸、血胸等,经对症处理,均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CT扫描CT值明显降低,部分病人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氩氦刀治疗肺部肿瘤疗效确切,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微,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