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蛔虫症的临床特点是: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突然阵发性顶胀痛或绞痛,常向腰部或右肩放散,随阵痛而发生恶心、呕吐,有时吐蛔虫,重考辗转不安,呻吟不止。这种疼痛是胆道蛔虫症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症状。胆道蛔虫症,痛在右胁下及胃脘部,胁乃肝之分野,脘乃胃之所域,肝与胆、脾和胃互为表里,病变部位属两脏两腑,以五行学说解释是木与土的克害关系。“以通为用”是本症的治疗原则。方宜“胆道驱蛔汤”合调胃承气汤治之。药用:槟榔、枳壳、木香、苦楝皮、使君子、芒硝、大黄,甘草组成。木香辛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急性胆道蛔虫症是一种比較常見的疾病,乃因腸內寄生虫偶窜入胆道所引起严重的急性肤痛。其部位多在心窝部(剑突下偏右),其痛为陣发性,如刺,甚至难忍。其痛放散至右肩、右胸。心窝部拒按,伴恶心呕吐,时吐蛔虫。我們临床治疗西医确診急性胆道蛔虫症15例,取得一定疗效,今将点滴体会介紹于下。誠望同志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3.
黎群 《江西中医药》1998,29(4):14-14
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拟利胆安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5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岁;病程最短1d,最长6d;单纯性胆道蛔虫病52例,合并感染者6例;临床表现以胃脘及右胁下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4.
我用推拿疗法治疗三例胆道蛔虫症,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例一、吴某,男性,十三岁学生,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数小时有肠蛔虫病史;例二、冉某,男性,四十岁,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钻顶样疼痛,伴恶心呕吐清水三日。既往有肠蛔虫病史,近两年未服驱肠蛔虫药;例三、某李,女性,青年患者,有肠蛔虫病史,突发剑突下偏右侧阵性钻顶样  相似文献   

5.
蛔虫引起的腹痛,包括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阑尾蛔虫症及一般蛔虫性腹痛,我们用1%普鲁卡因俞穴注射治疗3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胆道蛔虫取胆俞穴(第十胸椎下旁开1.5寸),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胆道蛔虫症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二则如下: 例一,钟××,女,48岁。1983年3月20日急诊。三天前患者因腕腹阵发性剧烈疼痛、腹胀呕吐,并吐出蛔虫两条,而入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胆道蛔虫症。经对症治疗来效,请  相似文献   

7.
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三里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笔者也常常独取足三里进行针刺来治疗急腹痛,有时还配合其他穴位,用治多种疾病。现举几例,以冀一斑。1.胆绞痛陈××,男,45岁,已婚,干部。1984年8月10日上午10时就诊。患者因胆结石而作胆囊切除术后,常发生右胁痛,再次检查发现胆管有泥砂样结石。3天前,右胁疼痛又作,且伴纳呆,今天上午9时半,右胁剧痛,难以坚持工作而来就诊。右胁拒按。立即嘱患者平卧,取足三里(双)进行针刺,强刺激,痛止后,留针5分钟而出针。再服自拟四金排石汤3帖,1月后随访,疼痛未复发。2.胆道蛔虫症并发缺钾性腹胀杨××,男,12岁,学生。1984年…  相似文献   

8.
胆道感染属中医胁痛、胃脘痛、黄疸、蛔厥等证范畴。近年我们以三裁汤(大柴胡汤、大建中汤、乌梅丸加减化裁)治疗该病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0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17~68岁。急性胆囊炎9例,胆石症合并感染49例,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12例。中医分型:气滞型18例,湿热型23例,瘀阻型10例,寒凝型7例,蛔虫窜胆型12例。 二、辨证分型:(一)气滞型: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不舒,食少纳差,食后腹胀,暖气频作,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二)湿热型:胁肋及上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安蛔排虫汤,结合西医解痉对症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3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安蛔排虫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有安蛔止痛、利胆排虫作用,疗程短,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胆系病系现代医学的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其临床表现以右胁疼痛或剧痛,牵掣肩背,口苦,干呕,少食为多见。或兼寒热往来,大便秘结等症。近5年来,我们用自拟利胆煎治疗胆系病102例,收到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2例中,胆囊炎89例,胆结石11例,胆道蛔虫2例。男22例,女80例。年龄10~20岁4例,21~30岁32例,31~50岁58例,51~70岁8例。以中年人为多。病例来源以农村为主,农民73  相似文献   

11.
李×,女,39岁。1991年9月23日诊。患者1个月前因突发胆道蛔虫症而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绞痛缓解后,仍不能进食,否则胁痛又作。又经禁食加支持疗法后,病情如故而要求出院。刻诊;右胁时疼并连及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过去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胆道蛔虫症中,常由于疼痛不止,严重胆道感染,因而仍有33%病例需改用手术治疗。自学习祖国医学后,采用中西医結合綜合治疗87例胆道蛔虫症,除二例因多数蛔虫钻入胆道內伴发急性阻塞性胆管炎行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例均通过非手术綜合疗法治愈,效果滿意,报道于下,以供参考。一般資料:本組87例中,男性25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2岁,絕大多数在10—30岁之間。病程最短者3小时、最长者30天。本組病例在此次发病中有呕虫者14例、有排虫者15例,三分之二病例的大便中找到蛔虫卵。过去曾患过胆道蛔虫症者12例,其中3例施行  相似文献   

13.
一、陈×,男,13岁,学生。1975年7月24日就诊。右胁及剑突下攻冲作痛,连肩彻背,剧时满地翻滚,呕吐涎沫,头汗肢冷,面色苍白,痛处拒按,须臾复止,日数发。既往有蛔虫史。西医诊断“胆道蛔虫症”。治疗四日,其病如故,转中医治疗。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相似文献   

14.
吴××,女,32岁。1988年1月5日诊。自诉:右胁下疼痛20天,其始右上腹部呈阵发性疼痛,一日发作数次。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胆道蛔虫,进行对证治疗,其疼痛逐渐缓解。时  相似文献   

15.
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症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胆蛔方治疗26例,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大黄治疗胆蛔疼痛临床观察启东市人民医院(226200)陈毓秀吴中卫关键词胆道蛔虫症解痉止痛生大黄胆道蛔虫症临床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剧烈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治疗原则:首先解痉止痛、控制感染,然后驱虫。我们用生大黄治疗48例胆道蛔虫症,解痉止痛作用显著。现小...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病是常见急腹症,目前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主。但胆囊蛔虫临床少见,多主张手术治疗,笔者用乌梅汤加减治验1例,疗效满意。刘某,女,43岁,农妇。子1989年9月7日就诊。胃脘及右胁剧痛三天。呈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引后背及右肩痛,坐卧不安,需捶击后背以减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于9月  相似文献   

18.
胆道蛔虫症是山区农民常見的疾病。多因寒热飲食不当,而致胃腸机能紊乱,或因服驅虫药后,蛔虫活动增强,上窜胆道,而引起胆絞痛。我院于1965年8月起,用加味芍药甘草湯治疗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絞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介紹于后。  相似文献   

19.
胆道蛔虫是蛔虫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有生命危险。我们采用大剂量大黄治疗胆道蛔虫41例,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患者都以突发或阵发性右上腹痛为主诉就诊,男性2名,女性39名;年龄19~43岁,  相似文献   

20.
胆道蛔虫是常见的异位蛔虫症 ,多由饮食不慎 ,蛔虫孳生 ,或驱蛔不当 ,使蛔虫上窜 ,进入胆道。地处闽北山区的武夷山是胆道蛔虫病的高发区 ,患者多以疼痛难忍就诊。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检查方法可排除其它急腹症 ,确诊为胆道蛔虫症 ,主要借助 B超检查 ,以 B超提示胆道蛔虫症为依据。胆道蛔虫汤是前人总结出来用于临床多年的方剂 ,笔者运用其治疗胆道蛔虫 5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 2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5 6岁 ;发病时间最短 3 h,最长 4d;单纯性胆道蛔虫 43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