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纯化传代至第三、四代,加入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进行不同时间的孵育,用MTT测定细胞的生长活性,确定最佳的浓度和孵育时间。4周后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诱导后细胞呈心肌样细胞改变,电镜下可见肌丝形成,免疫组化显示部分细胞胞浆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肌钙蛋白-T(troponin-T)阳性。RT-PCR检测显示心肌特异转录因子GATA-4、Nkx2.5有表达。结论:hMSCs是骨髓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5-Aza的诱导下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可成为心肌损伤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2.
凌翔  陈胜喜  罗万俊  陈日 《江西医药》2008,43(12):1289-1291
目的探讨在体外"心肌样"环境下5-氮胞苷(5-Aza)诱导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方法(1)分离、纯化大鼠BMSCs,分组后用5-Aza诱导部分BMSCs。(2)BMSCs标记后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3)免疫荧光法鉴定BMSCs的肌球蛋白重链(MHC)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5-Aza单次诱导组与未诱导组比较MHC、cTnI阳性率显著增加,且5-Aza双次诱导组较单次诱导组MHC、cTnI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1)体外"心肌样"环境下5Aza能够促进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2)5-Aza双次诱导较单次诱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并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ADMSCs分化为平滑肌细胞。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ADMSCs,流式细胞仪对第5代细胞进行表面抗原和细胞周期的检测,然后对第5代细胞进行PDGF-BB诱导,于诱导后2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ADMSCs呈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稳定。干细胞相关标志CD29,CD44表达阳性,内皮细胞相关标志CD31和造血干细胞相关标志CD34表达阴性。ADMSCs中G0/G1,S,G2/M期的细胞分别占90.14%,3.77%,6.09%。定向诱导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梭状,胞膜清晰,无空泡,可重叠生长,融合后细胞形成"峰"和"谷"状,免疫荧光化学显示诱导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结论成人脂肪组织中含有间充质干细胞,且可经PDGF-BB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为 BMSCs 心肌再生移植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取第5代的 BMSCs,5-氮杂胞苷诱导24 h,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3周后通过 RT - PCR 检测心肌蛋白 desmin 和αMHC 的表达。结果 BMSCs 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出现肌管结构,RT - PC R 检测结蛋白(desmin )和αMHC 的表达阳性。结论在体外成功诱导 BMSCs 分化成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5-氮胞苷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心肌细胞的合适浓度,取人肋骨来源的骨髓,分离、提纯、培养MSCs,应用0、2.5、5、10、20、40、80μmol/L5-氮胞苷对第2代的MSCs诱导24h,于诱导后1、2、3、4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于诱导后2周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及心肌样细胞转化率的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5-氮胞苷诱导24h后,小于10μmol/L组仅有少量细胞死亡,其余组约30%细胞死亡;2~3周,相邻细胞间胞膜有接触,逐渐相连呈肌管状;同期未经诱导的MSCs没有出现类似改变。诱导后2周MSCs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与2.5μmol/L组cTnI表达为阴性,其它组cTnI表达呈阳性。心肌样细胞转化率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5μmol/L组(P〈0.05)。结论:在体外5-氮胞苷可诱导人MScs转化为心肌样细胞,10μmol/L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6.
黄芪甲苷促进脐带血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型进行鉴定。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黄芪甲苷对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和HLA-DR。黄芪甲苷(浓度200 mg/L)作用下,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特异性心肌细胞蛋白,包括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和肌钙蛋白T(C-TnT)。结论黄芪甲苷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分化的心肌细胞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潜在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5-氮胞苷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ANP、BNP、α—skeletal actin、MLC-2v、GATA-4和Nkx2.5基因表达,取非血液疾病的5例胸科手术患者术中已切除掉的肋骨,抽取骨髓;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异贴壁法进行分离、提纯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用流式细胞仪对第2代的MSCs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测定。应用10μmol/L5-氮胞苷对第2代的MSCs诱导24h,于诱导后1、2、3、4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NP、BNP、α-skeletalactin、MLC-2v、GATA-4和Nkx2.5基因表达。结果表明,3份第2代MSCs样本重复测定,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IM5。以5-氮胞苷诱导培养24h后,MSCs形态和排列方式发生明显变化,诱导1周后,细胞体积增大,多呈长梭形,平行排列;诱导2周后,细胞变为短柱状,突起位于两端,相邻细胞的突起紧密接触;诱导3周后,短柱状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部分细胞可见类肌管样结构;诱导4周后,细胞体积变小,可见由几个细胞连接形成的多核肌管样结构。诱导组细胞ANP、BNP、α—skeletalactin、MLC-2v、GATA-4和Nkx2.5的PCR产物凝胶电泳呈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诱导组基因表达量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5-氮胞苷可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处于祖心肌细胞和分化的心肌细胞之间,并可能具有心肌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丹酚酸B(SalB)以及二者联合诱导(FGF-2+Sal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对第2代MSC定向诱导,依次为FGF-2组、SalB组、FGF-2+SalB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4周BMSC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透射电镜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以半定量RT-PCR法在诱导后7,14和28 d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结果诱导各组的BMSC均可见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cTnT及Cx43的阳性细胞,其中联合诱导组的阳性率均最高。诱导各组与对照组上述四标记物的阳性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多靠近细胞膜,并富含内质网、线粒体、糖原和核糖体。RT-PCR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GATA-4和Nkx2.5于诱导后7 d弱表达,14 d表达增强,28 d表达减弱。结论 FGF-2,SalB以及二者联合,均可将MSC诱导为心肌分化表型,其中FGF-2+SalB组各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其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亦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5-氮胞苷(5-Aza)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成类心肌细胞,并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组织,观察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鉴定其表达心肌细胞特有蛋白,体外DAPI标记。SD大鼠随机分为分3组,对照组:于冠状动脉LAD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1 h在梗死周边区用微量注射器分4点注射生理盐水;5-Aza组:造模后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经5-Aza诱导的BMMSCs;BMMSCs组:造模后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未诱导的BMMSCs。术后3 h,3 d,4 w追踪被移植细胞是否存活于心肌组织中,术后4 w通过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以评价心功能的改变。结果 (1)经5-Aza诱导后,部分BMMSCs形态发生变化,并开始表达β-肌球蛋白重链、肌钙蛋白T等心肌细胞特有蛋白;(2)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术后3 h,3 d,4 w,在5-Aza组及BMMSCs组均有DAPI标记的BMMSCs存活在梗死心肌组织中;(3)与BMMSCs组比较,5-Aza组左室收缩压升高(P0.05),舒张末压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增快(P0.05)。结论 BMMSCs经5-Aza诱导后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类心肌细胞可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0.
原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4):566-568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规律,以及神经节苷脂-1(GM- 1)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兔颈后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及GM-1与β-巯基乙醇联合作用的方式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尼氏小体的生成。结果成功分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β-巯基乙醇及GM-1与β-巯基乙醇联合作用均可使ADSCs定向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联合诱导组NSE及尼氏小体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单纯β-巯基乙醇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兔脂肪组织中能够分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诱导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GM-1具有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AD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为材料,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AD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CD31、CD34、CD106的表达,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ADMSCs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CD29、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3%、98.6%和86.5%;而CD31、CD34、CD106阳性率分别为3.5%、2.6%、1.3%。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DMSCs表现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的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84.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酶消化法能有效地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人AD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为今后ADMSCs的分离培养提供了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的分化。方法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3个阶段进行诱导,第一阶段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2-巯基乙醇的高糖-达氏修正依氏培养基(HG-DMEM)培养2d,第二阶段在含适当浓度的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HG-DMEM培养基中诱导6d,第三阶段在含适当浓度的2-巯基乙醇和B27和尼克酰胺高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对照组用HG-DMEM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基因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的表达;诱导第三阶段进行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B样细胞团。结果未经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诱导后细胞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诱导8d细胞nestin基因呈阳性表达,诱导14d细胞nestin基因表达量下降,胰岛素基因表达呈阳性。诱导后的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结论2-巯基乙醇、EGF、bFGF及尼克酰胺等可在体外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李大鹏  王季石 《贵州医药》2009,33(7):579-582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造血因子的分泌情况。方法无菌技术下切取双侧腹股沟皮下脂肪垫,加入0.1%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取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学鉴定CD90、CD34、CD44、CD45、CDl06和CDllb的表达,ELISA法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培养显示培养的脂肪干细胞24 h左右开始贴壁,8 d左右可达90%融合,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形态,从第3代开始细胞稳定增殖,15代以前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CD44、CD90、CDl06为阳性表达,CD34、CD45、和CDllb为阴性表达,脂肪干细胞能持续的表达G-CSF、GM-CSF、M-CSF、SCF、IL-6,统计学分析提示各代细胞因子的分泌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其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稳定的表达多种造血因子,找到了一条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宋丹妮  蒋绍艳  史玉朋  常宏 《中国医药》2011,6(9):1110-1112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诱导剂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能力,以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能力.结果 获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传至第3代细胞纯度可达97%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44、CD105、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80、CD86呈阴性表达.经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后细胞油红O染色呈现阳性.结论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bMSCs,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bMSCs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不同氧浓度下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方法检测,观察正常氧浓度和低氧浓度对HIF-1α(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其CD34、CD44的表达,分为正常氧浓度组和低氧浓度组培养24h,RT-PCR方法检测,不同氧浓度对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贴壁法培养的细胞表达CD44,不表达CD34;正常氧浓度培养的细胞较少有HIF-1α的表达,低氧浓度培养的细胞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细胞低氧可激活HIF-1α的表达,低氧浓度培养的细胞的HIF-1α表达较正常氧浓度培养的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MSCs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条件的优化。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77g/m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在含10%胎牛血清L—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扩增MSCs;选取状态较稳定的第4代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和2%胎牛血清的诱导液(终浓度为10ng/mlVEGF、2ng/mlbFGF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于第7、14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FVⅢ的表达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结果显示,CD34阳性率为1.01%、CD29阳性率为97.32%;诱导14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VⅢ的表达,10%和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和91.4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就诱导效果而言,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明显好于10%胎牛血清诱导体系,说明低浓度的胎牛血清更有利于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因子对正常造血祖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月红  王良绪 《江苏医药》1997,23(4):230-232
采用半固体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人工重组小鼠干细胞因子(SCF),观察对正常人骨髓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的刺激作用,发现SCF单独存在即有促增殖作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SCF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刺激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祖细胞增殖的造血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effect of D‐galactose‐induced toxicity associated senescence mitigated by alpinate oxyphyllae fructus (A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extracts fortified with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in rats. Male 18 week‐old Wistar Kyoto (WKY) rat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cardiac fibrosis by 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The tissue sections were dyed using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Tissue sections were staine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Nrf2 expression in treatment group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AOF with ADMSC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aging‐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D‐galactose‐induced aging rat hearts by inducing Nrf2 pathway. Reduction in ROS resulted in the sup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signals (p‐NF‐κB and IL‐6).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were showed an increased interstitium and collagen accumulation in aging‐induced heart sections. However, AOF and ADMSCs treated hearts were recovered from cardiac remodeling. Furthermore, hypertrophy and fibrosis associated marker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5) in treatment groups. We speculate that ADMSCs might activate certain paracrine factors, which could target the upstream activator of aging associated cardiac complications and AOF might provide homing for these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离并检测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探讨其诱导成神经细胞的能力.方法 自成年大鼠活体分离、剪取脑膜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用无血清的特殊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脑膜细胞克隆球的形成及分化过程,并用巢蛋白(Nestin)、表面抗原CD133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阳性细胞进行表观遗传学鉴定.分离的脑膜细胞经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培养基分别诱导分化后检测脑膜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用免疫印迹法(westen blotting)检测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内成熟神经细胞相关标志性蛋白--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元蛋白(BM88)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体外培养时不同类型细胞的贴壁时间有差异,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呈球形,黏着在首先贴壁的扁平基底细胞上分裂形成克隆球,克隆球细胞Nestin、CD13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诱导分化后NF-200、BM88有明显表达,表明经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结论 活体分离成年大鼠脑膜组织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