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扁鹊生活于春秋战国之际,他的著作在汉代还广泛流行于世,他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脉气出入循环学说,并通过对脉气循环速度的细精推导,阐发了损至脉的病理意义,《灵枢》《素问》《难经》皆传其学而有所发展。扁鹊还阐发了络脉学说,并发现了俞穴,这些突出贡献为以脏腑经络为基本理论的中医学的形成奠立了基础。司马迁考证后认为“扁鹊言医,为方者宗”,“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的论断,是完全可信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
试论张子和是扁鹊学派传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略论张子和对扁鹊学派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攻下派的代表人物 ,其“贯穿《难》、《素》之学 ,其法宗刘守真”[1] ,其学术思想“是秦汉之际产生的黄帝学派与扁鹊学派理论的融合”[2 ] 。张氏对黄帝学派的继承 ,多有论述 ,而张氏对扁鹊学派的继承 ,并未引起重视 ,论述尚不多见 ,本文就此略述一二 ,敬请斧正。1 《难经》与张子和学术渊源的密切关系张子和的学术渊源 ,大多认为是内经与伤寒的黄帝学派。但张子和之医学理论与临床特色又与黄帝学派有着明显不同。相反 ,在《儒门事亲》中屡有显现的却是扁鹊学派有着一脉相承之密切关系。《治法心要》 ,又名《扁华生死诀…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经脉学说由循行、病候、诊法、治则、治疗五部分构成,其核心为经脉病候.基于多重证据证明:经脉病候“是动”病以及渗透于病候之中或附于之下的“脉死候”皆出于扁鹊色脉诊;对于脉候,汉以前曾出现过种种不同的、基于四时阴阳学说的解释,扁鹊脉法“标本诊法”的诞生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的诞生——用脉的联系直接解释脉候;又伴随着扁鹊医学血脉理论的新发展,经脉学说也发生了革命——其理论范式从“树型”变为“环型”.换言之,扁鹊医学不仅孕育了经脉学说,而且决定了她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张景岳的察神、知独、求真的诊脉理论。诊脉贵在察神,不在察形。一为脉体之神,有力中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二为有是脉的机理之神,掌握二者方是察神之关键。知独者,主张从部位之独以常度变;了解脏腑之独又不致被部位所束缚,而脉体之独又是与部位、脏腑相参应的,从而提出了“上下来去至止”“三侯之法”。求真是景岳对脉诊精义的又一发挥,强调以去伪存真,求得真谛为目的。三者既相互联系、互为依赖,又各具深刻含义,对临床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扁鹊名号与东夷鸟图腾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扁鹊因在针刺、脉学、四诊等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被推尊为"方者宗";承续于东夷文化的齐地,最终产生了以扁鹊学派为代表的齐派医学。  相似文献   

7.
中医脉法主要有古遍诊脉法、独取寸口脉法和太素脉法,并相应形成不同的脉学流派。以秦越人、淳于意为核心的齐派医家倡立、西晋王叔和发展并完善的"独取寸口"诊脉法,对中医脉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医学的主要脉学流派。  相似文献   

8.
王贤的脉学专著《脉贯》共九卷,以脉诊为核心,兼及望闻问三诊,体现了四诊合参、脉诊为要的学术思想。本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辨证继承历代医家的脉学理论精华,在吸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脉学和脉诊有所阐发和创新,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脉学著作。  相似文献   

9.
近来,《中国中医药报》关注四川老官山汉墓出土的10部古医书,由于其中有“弊昔(扁鹊)日”字样,而被有关专家初步认定为扁鹊学派的著作,引起中医界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鸣。为了探索历史真相,破解“扁鹊之谜”,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扁鹊心书》主张扶阳以灼艾第一,常从肾脾着手,其重视灸法,认为治病用灸非常重要,提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列"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专篇,举出各种疾病选取的穴位和灸量,并于中、下二卷详述灸法在各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并创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脉诊客观化可行性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脉诊的客观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期待,但脉象的客观检测、脉波图的分析、脉诊仪的应用,并未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从实验角度研究脉诊也未有实质性发展。搭建中医脉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对中医古代文献和典型医案的脉证规律和脉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扁鹊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立传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生活在公元前5—4世纪,勃海郡郑人(即今河北任丘鄚州镇),家在卢国,又名卢医。受学于长桑君,业成之后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齐、赵、  相似文献   

14.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三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三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三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5.
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园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清代医家林珮琴的主要学术著作《类证治裁》有关肝病学部分的仔细分析,归纳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临证实践。本文主要围绕肝气肝火肝风、积聚、胁痛、黄疸四证,初步探讨了林珮琴在治疗肝病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古代脉学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咳嗽的脉象描述,本文详细探究了咳嗽脉象的特点,并进一步总结了咳嗽的脉象诊断规律,以及如何按照脉象的特点分析咳嗽的病因病机等,有助于疾病过程中咳嗽的判断分析,为临床诊治咳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兵 《中医教育》2012,31(5):78-80
墨家兼爱利民的大爱、行侠仗义的善举、无私奉献的品格、以苦为乐的情怀、尽职尽责的操守、精研技艺的素养,以及师古创新的治学理念,在我国的历代名医身上都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国传统医德的精华非常吻合.而墨家的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也为历代中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可谓“墨以医显”“医中有墨”.研究和借鉴墨家思想,有助于厘清和弘扬我国的传统医德思想,促进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19.
Contemporary Chinese pulse diagnosis? (CCPD) is a system of pulse diagnosis utilized by Dr. John He Feng Shen, OMD, and documented by Dr. Leon Hammer, MD, in the book Chinese Pulse Diagnosis,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It i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he Ding medical lineage from the Shanghai region and dates to the 15th century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s. The fundamentals of this system are, however, much older and can be directly traced to the Neijing Suwen. Having been passed from the last direct inheritor of Ding knowledge (Dr. Shen) to modern practitioners of Chinese medicine by way of Dr. Hammer and his students, it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ystem of advanced diagnosis. Although modern diagnostic technology provides very sophisticated diagnoses, for these instruments to be effective, the disease process must already have a physical manifestation. CCPD, on the other hand, provides the earliest warnings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if left unchecked may result in the subsequent appearance of a diseas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riv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is system of pulse diagnosis and explores its successful integration into the modern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  相似文献   

20.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元著名医学家,代表性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世人究其脾胃学说者众,疏于其它学术之弘扬。今考辨《内外伤辨惑论》关于寒热在内外伤"辨惑"中的意义,探讨其病证诊断思维特点,以启迪当今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