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核心症状表现为以上臂、手、头部和躯干等部位的4~12Hz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人群患病率为0.41%~3.92%[1]。长期以来,ET被认为是一种良性震颤,但是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身体的不自主震颤会严重影响其进食、说话、书写等一些日常活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压力[2]。本文就近10年来ET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属于西医专有名词,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就临床典型症状而言,几乎仅有震颤为唯一的运动症状[1],且不伴有肌张力障碍,患者可于情绪激动、饥饿、注意力集中、劳累后症状加重,饮酒后可减轻[2]。目前ET病因尚不明确,未能找到根治的方法。Louis ED等[3]认为,ET的发病年龄可能呈现2个高峰:40岁之前和60岁之后;同时还会引起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心理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3.
杨鉴  刘君  王阔 《中医临床研究》2022,(35):110-114
目的:针对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收录标准的研究做质量评价,并做Meta分析。结果:收录了12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供研究,涉及652名患者。总有效率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论、震颤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等显著降低。结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在疗效、震颤评分、HAMD评分、不良反应方面优于西药,但此结论依然期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文献进行后续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 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华  陈勤  陈敏 《中国针灸》2006,26(10):701-70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给予针刺加西药治疗)和对照组13例(单纯西药治疗),进行6周临床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震颤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优于对照组的61.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秦丽娜 《吉林中医药》2010,30(6):511-51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ET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心得安组,每组30例,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7%,西药组为63.3%,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ET优于口服心得安,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6.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特发性震颤经验。卜教授认为特发性震颤病机以虚为本,多虚实夹杂,与肝肾关系密切。临证时抓主症,细察伴随症状,辨别证型,临证分为肝肾亏虚、虚风内动,血虚肝郁、肾精亏虚,气虚络瘀、经脉失养3型辨证用药。分别以大补阴丸合三甲复脉汤、定颤汤、八珍汤合羚角钩藤汤治疗。治宜标本兼顾,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组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遗传,以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一般双上肢受累但一侧为重。病情多缓慢进展或不进展,呈良性过程,故又称良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在人群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报道差别很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发病无性别差异,近半数患病有阳性家族史[1]。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比较常见的进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可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发病,发病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运动性震颤,亦有其他临床变异型表现。容易与神经科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相混淆。尽管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仍可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继发性改变,如社交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因此值得重视。我们近年来用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震颤是锥体外系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般在30岁之前很少见,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姿态性震颤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往往见于手部,影响精细动作、书写、用筷进餐等,其次为头部、胸、腹及下肢。在精神紧张时病情加重,严重者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笔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西医治疗此病多用普萘洛尔或阿罗洛尔,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而针刺治疗此病1例,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予电针及口服心得安,对照组仅口服心得安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震颤评分与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震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目前病因不明,以肺间质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病情一般持续进展,半数以上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遗传、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对人体健康危害大、致死率、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13.
脏器纤维化一直是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对人体健康危害大、致死率、致残率高,治疗方法少,疗效差,因而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近年来,不少医学工作者用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显示了良好的前景,现将近年来肺纤维化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震颤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86-1286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以头面、下颌、舌臂及腿部的震颤为唯一症状的常见运动障碍.笔者以针刺人中穴为主治疗各种特发性震颤证,疗效颇佳,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耳鸣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心身疾病.减轻耳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耳鸣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对耳鸣的治疗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直接或间接的伤及脏腑功能或气机失调,从而影响甚至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见于单侧或双侧上肢,也常累及头部,好发于中老年人。西医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普萘洛尔等)进行治疗,但疗效有限,需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笔者在跟张玉莲导师出诊时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此病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浮肿的中医治疗近况陶鸿潮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317500)特发性浮肿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所致的综合征,又称“周期性浮肿”或“水液潴留性肥胖症”,多见于生育期年龄的妇女,常呈现周期性浮肿,水肿部位主要局限于眼睑,面部及下肢,休息后减轻,活动后或月经...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水肿是指没有心、肾、肝系疾病 ,及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而以静脉或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为基础 ,继而发生的一类以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或疾病群[1] ,病因尚不清楚。西医使用利尿剂治疗 ,效果不理想 ,且长期服用可导致水肿加重 ,或电解质紊乱。中医药治疗本病 ,疗效好 ,副作用小。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相关文献 ,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特发性水肿属中医“水肿”范畴 ,其发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但特发性水肿多见于女性的特殊生理阶段 ,发病机理与心、肝、痰、瘀亦密切相关 ,病因病机相对于其他水肿显…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肺间质受损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并最终引起死亡的肺疾病,因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仍不能完全治愈.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中医学肺痿肺痹等范畴,多由反复外感、感染虫毒、失治误治等外因及年老体虚、素有肺疾、内伤七情等内因所致.从中医学角度阐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痰瘀...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西药对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针药组针刺百会、四神聪、太溪等穴位,同时口服普萘洛尔;药物组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震颤评分。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56.7%(17/30)(P0.01);针药组震颤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特发性震颤相对单纯口服普萘洛尔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