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缓解期膝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缓解期膝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每组50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常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6 W。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及疼痛视觉评分表(VA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常规针刺组为84.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缓解期膝痹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膝痹患者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散膝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急性发作(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 KOA急性发作(寒湿痹阻证)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散膝汤加味,两组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视觉模拟量表(VAS)、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WOMAC指数、VAS、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6%(P <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KOA急性发作(寒湿痹阻证)患者给予散膝汤加味治疗,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疼痛,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自拟扶阳化湿除痹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单侧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口服自拟扶阳化湿除痹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膝关节评分)指数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扶阳化湿除痹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身心痛苦,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梁鸿志  周立  姚树俊  刘照树  张潇 《新中医》2020,52(12):83-86
目的:观察蠲痹汤与推拿手法联合西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发作期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外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涂抹膝关节处。观察组加用蠲痹汤加减内服与推拿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使用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定膝关节的症状与功能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行走痛、静息痛的疼痛程度与膝关节的肿胀程度,应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2-SF)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3个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个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行走痛和静息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AIMS2-SF躯体、症状、影响、社会、工作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5个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干预的基础上采用蠲痹汤加减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发作期寒湿痹阻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关节的肿痛症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高欣  周斌 《河南中医》2023,(3):450-453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寒湿痹阻型膝痹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试验组给予围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骨关节炎指数,改善中医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蚁参蠲痹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脾两虚、寒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蚁参蠲痹胶囊,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蚁参蠲痹胶囊在改善肾脾两虚、寒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病情程度指数、中医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夹胫推肘牵膝法配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夹胫推肘牵膝法配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用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依照Lequesne的评估方法分别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6个月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若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则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温针灸结合拔罐与单纯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量表(LK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后2组WOMAC、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寒湿痹阻型KOA,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骨痹消痛散加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痹消痛散加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采用骨痹消痛散加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推拿治疗,疗程20 d,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度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和体征。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痹消痛散加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研究中药熏洗联合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南 靖县中医院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5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5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夹胫推肘牵膝手法辅助治 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态周期)、肌力。 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步态周期较对照组 短,步长、步速、步频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屈膝肌群、伸膝肌群峰力矩(PT)值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且治疗后观 察组患者屈膝肌群、伸膝肌群 PT 值均较对照组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中药熏洗联合 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步态参数,提高肌力。  相似文献   

11.
宋涛 《新中医》2021,53(12):39-41
目的:观察膝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给予膝痹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径、屈伸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减小(P0.0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2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效果优于塞来昔布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三联序贯通痹法治疗不同证型膝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联序贯通痹法综合治疗不同证型膝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膝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肝肾阴虚型10例,痰瘀互结型12例,风寒湿痹型18例),和对照组40例(肝肾阴虚型9例,痰瘀互结型11例,风寒湿痹型20例),治疗组予中医特色三联序贯通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口服,治疗4周后,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1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1例,显效率92.50%;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显效7例,进步9例,无效3例,显效率70.0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虚证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瘀互结证型及风寒湿痹证型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治疗后风寒湿痹证型疗效最佳,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型,肝肾阴虚证型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祛痹汤治疗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对膝关节液和血清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7(ADAMTS-7)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共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清热祛痹汤治疗,1剂/2 d,早晚温开水内服;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膝关节液和血清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7(ADAMTS-7)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液和血清中ADAMTS-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OM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清热祛痹汤治疗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WOMAC量表各项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上调关节液和血清中ADAMTS-7水平而降低COMP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东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49-2650
目的:观察针灸临床中采用温针治疗膝关节疼痛中医辨证分型为痛痹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海、梁丘、阿是穴1~2个为主穴,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辅穴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单纯针刺留针,每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计算。结果:温针治疗48例痛痹型膝关节痛的病例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温针是治疗痹证膝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应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急性膝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电针组及药物组。热敏灸组取热敏穴膝病点、委中穴,行悬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每穴15 min,共治疗15 d;电针组取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穴,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5 d;药物组采用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共服用15 d。观察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证实3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膝关节痛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并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含量(P<0.01,P<0.001)。结论热敏灸为治疗急性膝关节痛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刺激血清HsCRP升高的病变部位炎症物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东勉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49-2650
目的:观察针灸临床中采用温针治疗膝关节疼痛中医辨证分型为痛痹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海、梁丘、阿是穴1~2个为主穴,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辅穴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单纯针刺留针,每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计算。结果:温针治疗48例痛痹型膝关节痛的病例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温针是治疗痹讧膝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应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膝骨关节炎(KOA)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KOA的中西医诊疗策略尚待完善和规范,如能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互补,则将更好地提升KOA临床诊疗水平。因此,本共识经各学科专家组商议、问卷测评及牵头人团队综合评价,优化了以往共识内容,并将各种KOA治疗方法的使用建议按照KOA不同分期对应不同的推荐等级,旨在为从事KOA防治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推动KOA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风湿骨痹口服液对实验性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药物组,每组各10只。采用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药物组用风湿骨痹口服液灌胃连续给药6周,经大体观察后,测定各组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并测定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能够降低血清中NO和MDA含量,并提高SOD活性;关节液中IL-1、TNF-α和MMP-1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骨痹口服液对实验性家兔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的生物效应来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9.
良性膝关节痛属中医“痹症”范畴 ,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虽不大 ,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却不甚理想。笔者于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10月 ,采用自拟中草药熏洗治疗 16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0例中 ,男 91例 ,女 69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16岁 ,以 2 5岁~ 5 0岁为多见 ;病程最长 5浕 ,最短 60d ;单侧 13 4例 (男 85例 ,女 49例 ) ,双侧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1.2 诊断标准 膝关节疼痛 ,外形正常 ,功能正常 ;不发热 ;遇风寒疼痛加重 ;X线检查无骨和关节的病理改变。2 …  相似文献   

20.
内外合治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少庸 《新中医》2000,32(6):28
笔者近 3年来运用广东省名中医陈渭良主任医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系列中药制剂 ,内外合治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89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9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 6 1例 ;年龄最小 41岁 ,最大 84岁 ,平均 5 4 3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 1 5年 ,平均 2 2年。主要症状和体征 :膝关节疼痛 89例 ,局部晨僵 32例 ,活动受限 38例 ,髌周压痛 80例 ,活动响声 72例 ,关节肿大 2 5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 ,显示膝关节边缘性骨质增生或关节间隙狭窄。2 治疗方法2 1 内服中药制剂 临床上主要分成 4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