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理标识改良对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标识进行管理,试验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护理的标识进行管理。改良护理标识包括治疗护理标识、患者识别标识及治疗环境标识,每类护理标识的字样、形状、颜色、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及挂放位置都采取统一要求,并纳入2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控制范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冲动、伤人、自伤、类自杀、自杀未遂、藏药、外逃、噎食、坠床、跌倒、拒绝治疗及拒绝进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改良护理标识接受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标识改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护理标识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护理标识护理,治疗组患者行改良护理标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标识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结果 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33%)高于治疗组(4.67%)(P=0.0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89.33%)低于治疗组(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标识粘贴情况的评分[(82.16±2.17)分]低于治疗组[(95.18±3.14)分](P=0.000).结论 改良护理标识应用于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前后1年患者1 000例,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后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500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标识管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安全管理,研究组接受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意外事件的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4.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满意率为97.0%,对照组为89.0%,研究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护理标识管理,能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3.6±0.3)分和(2.9±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挑选的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在给予ICU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详细观察实施后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未实施护理标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455,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5.870,P<0.001)。 结论 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挑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在给予ICU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详细观察实施后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未实施护理标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而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中运用标识化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病房接收的新生儿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按照我院新生儿科室常规护理标准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标识化护理。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儿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结论:新生儿病房管理中运用标识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投诉率,提高患儿及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及水平,为新生儿营造了更加良好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标识腕带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标识腕带相关研究,将2015年4月~2016年9月住院的 2033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032例,观察组1 00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病情管理,观察组使用不同且色彩鲜明的标识腕带管理住院患者的身份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在两个时间段医护人员换班、辅助检查、发放药物、辅助食物、家属探视时叫错姓名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换班、辅助检查、发放药物、辅助食物和家属探视时叫错姓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9%,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色彩不一且醒目的标识腕带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危险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腹内压为主要依据的护理标识预警系统,为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的手术救治提供依据。方法比较应用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前后腹部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及住院天数;同时比较应用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后不同标识患者的手术率。结果应用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后,各标识患者接受手术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住院天数降低(P〈0.05)。结论腹内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的应用可以对手术时机的把握提供依据,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制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按5个阶段(入院24h、入院第1周、急性治疗期、康复期和出院前)进行护理评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成立临床护理路径三级护理管理组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P〈0.01);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为零。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减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老年患者安全.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评估患者的安全风险,针对患者的风险因素采取加强健康知识的指导、突出重点环节的安全防护、加强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强化重要临床指标的护理观察等措施,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提高了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循证思维方式对护理安全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确保病人安全。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循证的分析方法,利用文献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决策,经过科学论证后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可以为护理安全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有效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一责任组长(N3)一高级责任护士(N2)一初级责任护士(N1)一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肠造口术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肠造口术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连续而完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造口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分别为0和27.77%、平均住院日数分别为(16.12±5.46)d和(21.18±4.88)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0325.68±5676.47)元和(22348.18±4479.9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78,t分别为-2.88,-3.37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1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减少肠造口术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病房责任护士分层组合并纳入医疗组与医生同步共同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的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后),与传统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90.18±3.05)分,管理后平均(97.24±2.78)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5.274,P〈0.01);管理前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平均(88.36±4.11)分,管理后平均(96.91±3.53)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12.420,P〈0.01)。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化服务、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区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管理后均比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8,4.773,4.569,5.031,4.983,6.249,7.667;P值均〈0.01)。结论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的首次评估进行评价,产生合格率。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风险告知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果: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以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对临床使用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其治疗单、输液标签、巡视卡上应用特殊符号进行警示标志。结果高危药品警示标志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1),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P0.05)。结论高危药品警示标志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