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线检查特点,以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与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6例新生气胸患儿,摄取仰卧前后位胸片和部分仰卧水平侧位胸片,对所有患儿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患儿有不同类型的气胸X线表现,如外侧肺气胸、内侧纵隔旁气胸、膈面附近及胸前部气胸等。结论新生儿肺气胸有一定的临床X线特征,对及时发现新生儿气胸,对临床诊断并及时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的胸部X线检查影像学特征,探讨X线检查在新生儿气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28例气胸患儿的胸部X线检查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仰卧前后位或仰卧水平侧位胸片,对所有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进行随访复查。结果:本组28例气胸患儿中,单侧气胸20例(71.4%),双侧气胸8例(28.6%),气体集中在胸腔前缘12例(42.9%),气体集中于纵膈旁8例(28.6%),气体局限于膈上3例(10.1%),外侧气胸3例(10.1%),内侧气胸2例(7.1%)。其中18例(64.3%)为病理性气胸,10例(35.7%)为自发性气胸。结论: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形态多样,临床诊断过程中要高度注重摄片的质量,分析病变影像的布局、方位和形状,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胸部CT检查胸片阴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本院及上级医院接受自发性气胸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阳性率94.12%明显高于X线检查80.88%,阴性率5.88%低于X线检查19.12%;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5.59%明显高于X线检查67.65%(P<0.05)。结论:相比较X线检查,采用胸部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临床疑诊气胸患者均作了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及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确诊气胸21例(24侧),超声诊断气胸20例(23侧),超声诊断气胸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5.7%、98.7%、94.7%、96.2%、95.9%,优于X线胸片。结论床旁超声检查诊断气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危重病人气胸的诊断提供了简单、快速而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奇芳 《现代保健》2013,(12):71-72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液、气胸仰卧位胸片的X线征象,分析应用价值及病理基础。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43例急性创伤性液、气胸卧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少量胸腔积液77例,大量胸腔积液38例,液气胸28例。合并创伤性湿肺48例,肺撕裂伤12例,支气管断裂3例,张力性气胸7例。单侧胸部损伤126例,双侧胸部损伤17例。结论:仰卧位X线胸片有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对急性胸部创伤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X线胸片与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胸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手术证实85例患者共有158处创伤,CT扫描的诊断正确率为96.8%(153/158),X线胸片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62.7%(99/15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的敏感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X线胸片则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对骨折创伤定位准确的优点,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利用两种检查方法,必要时采用二者结合诊断,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主要方法。一般病人采用胸部透视或后前位胸部摄影,就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少数病人需要摄侧位胸片或做胸部体层摄影;只有个别病人虽经各种胸部X线检查也不能确诊而需要开胸检查。气胸的X线表现:气胸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胸膜腔积气和肺萎陷。X线检查时可看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性肺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4h内先行X线平片检查,后行CT检查。统计2种检查方式下骨折性肺出血和肺损伤性肺出血的检出率。结果:CT检查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5%,X线胸片为71.67%,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T对肺挫伤、创伤性湿肺、气胸、胸腔积液和血气胸、肺不张及肺萎缩、肺撕裂伤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X线平片具有经济、操作简便等优点,其观察胸廓全貌、诊断骨折性肺出血的效果较好,但CT对肺损伤性肺出血的诊断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
谢丽锋 《现代保健》2009,(36):174-176
目的 探讨X线和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42例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骨折138例,X线发现130例、CT发现132例;气胸、血胸及血气胸共69例,X线发现45例、CT发现69例;肺挫伤72例,X线发现38例、CT发现72例;肺撕裂伤13例,X线发删7例,CT发现13例。结论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及肋骨骨折定位时优于CT扫描;而对于X线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诊断的早期肺挫伤、少量胸腔积血和积气以及膈疝等,CT可以做出明确诊断。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及复合伤的患者应及时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效果,为早期肺部感染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进行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并与单纯的X线相比观察肺部感染诊断情况;另选择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胸部X线及CT检测征象,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60例患者经X线联合CT检查,确诊肺部感染55例,诊断率达91.67%,其中4例经胸部X线及痰液检查确定非肺部感染,诊断阳性率为85.00%,显著高于单纯X线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受试者对照发现,肺部感染的患者X线和CT检查可见肺部阴影密度、形态、范围、数量以及阴影所在部位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的关系显著不同。结论 X线因其低辐射、价廉、普及率高成为肺部感染初步筛查及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方法,而CT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X线,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部感染而胸片正常者,可以选择CT扫描,两者联合显著提高了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杜焕旺 《现代保健》2014,(36):131-133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住院的150例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后,进行MSCT引导下进行肺穿刺活检,观察其结果。结果:1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后为恶性肿瘤的有104例,4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在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患者中,敏感性或者特异性分别为92.3%、89.1%。病灶直径〈3 cm、3~5 cm、〉5 cm的敏感性分别为79.2%(19/24)、95.8%(46/48)、93.3%(28/30),将3~5 cm与〈3 cm的敏感性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2,P〈0.05);其他直径之间及距胸膜距离之间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例患者中,进行传统CT检查、MSCT检查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0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20.0%、6.7%,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2,P〈0.05)。所有气胸患者经过吸氧、卧床休息后,对胸片进行检查后,气胸能够完全吸收,咳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方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孕妇甲型H1N1流感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14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X线片及CT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有异常表现,轻症患者8例,其中6例为单个肺叶磨玻璃密度及片状高密度,2例双肺下叶片状高密度,3例伴少量胸腔积液;重症患者6例,表现为双肺多叶受累团絮状高密度,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妇患者影像学征像为非特异性急性感染性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价值对比情况。方法 40例临床诊断为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病人分别采用CT与X线诊断,观察诊断征象与评分。结果 CT诊断骨折40例,全部诊断成功;X线平片诊断32例,诊断成功率80.0%。X线平片可疑骨折线4例经CT确诊;可疑附件骨折4例经CT确诊;2例可疑骨折片突入椎管经CT确诊。X线平片与CT平均评分分别为8.5±1.6和11.4±1.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相对比较高,但是对于轻度骨折的患者,因多不需手术治疗,可首选X线检查;对于重度脊柱骨折患者,应采用CT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把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部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X线、CT两种诊断方法,分析急性胸部创伤患者肋骨骨折、肺挫伤、血胸、气胸诊断的符合率。结果X线对肋骨骨折、肺挫伤、血胸、气胸诊断的符合率(94.44%、93.33%、93.33%、94.74%)比CT(83.33%、80.00%、73.33%、78.95%)高,其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X线对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与CT诊断相比较,具有更显著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 a 32-year-old man with left-sided pneumothorax, dyspnoea and tachypnoea with a drop in blood pressure and severe hypoxaemia recurred during drainage. The chest X-ray revealed an alveolar infiltrat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segments of the left lung that was interpreted as re-expansion pulmonary oedema. The patient was respirated and given extra fluids. Extubation was possible after four days. Re-expansion pulmonary oedema is a rare, potentially lethal complication after treatment of a collapsed lung due to a hydro- or pneumothorax. The oedema usually occurs in the re-expanded lung and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there is a sudden respiratory or haemodynamic deterioration after drainage of X fluid or air. The diagnosis is made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chest X-ray. Predisposing factors are a large hydro- or pneumothorax, long-term collapse, young age and rapid re-expansion. This complication can be prevented by low negative suction pressures and by aspirating a maximum of 1000 to 1500 ml of pleural flui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re-expansion pulmonary oedema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and is probably multifactorial. The treatment is merely supportive: oxygen, intravenous fluid substitution and if necessary artificial ventilation. The use of diuretics should be avoided in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  相似文献   

16.
康桂艳  王静  肖凡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68-1469
目的提高老年肺栓塞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资料完整的16例老年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6例患者除行基本检查外,全部行胸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一例行肺动脉造影及肺核素扫描,其中6例被误诊,误诊率达37.5%,2例进展为慢性肺栓塞。老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制动或卧床、恶性肿瘤、手术、慢性肺部疾病等。治疗原则以溶栓、抗凝为主,2例行下腔静脉置网术。16例中3例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肺栓塞是呼吸科的急危重症,当医院不能即刻提供肺动脉造影或肺核素扫描或重症患者不允许行以上检查,掌握老年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简单的临床手段(包括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X线胸片和胸部CT、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等)也能临床诊断肺栓塞,及时的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治愈本病或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低剂量CT扫描与X射线胸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X射线胸片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对比两种检测影像可见症状、准确率和漏诊率。结果:观察组影像可见症状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低剂量CT扫描,其准确率高于X射线胸片检查,误诊率较低,且影像可见症状更为清晰,有利于临床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资料。结果左肺9例,右肺7例,均为单发;除2例出现分叶外,其余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结节影。3例胸片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结节影,无明显分叶及毛刺;13例行CT检查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影,1例见多发不规则钙化,平扫时硬化性血管瘤呈均匀等密度,11例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强化。结论胸片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检出,但定性诊断困难,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意义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