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流脑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流脑的抗生素治疗日益复杂,因此,接种流脑疫苗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研究证明,流脑多糖疫苗安全有效,并能与其他疫苗一起对前往疫区的旅行者、劳务人员、留学生等进行联合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PCR检验技术在口岸进行鼠疫检测,以提高鼠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建立适合于口岸鼠疫检测的快速诊断方法,提高鼠疫检测水平.方法 首先,根据口岸地区样品的特点确定相应PCR检测方法,然后对样品进行PCR检测、鼠疫细菌学检验和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结果 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口岸地区鼠疫PCR检测的方法,灵敏度为7cfu的鼠疫菌.PCR反应体系中以dUTP代替DTTp,加入UDG酶防止产物污染,对特异性和敏感性无影响.对在口岸地区采集的鼠类标本111份、进口旱獭皮张500份进行了PCR检测,并分别进行鼠疫细菌学、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PCR检测出3份阳性鼠类标本,与鼠疫细菌学检验结果一致:对进口旱獭皮张的PCR检测和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经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鼠疫PCR检测方法,本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强、操作简便、快捷、成本较低,适合在口岸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及菌群分布,预测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1月);流行期(4月)和流行后期(7月),选择适当时间完成流脑监测对象咽拭子标本的采集任务,及时送山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分离培养与菌株分型。结果:三次共采集咽拭子430份,分离出Nm菌5株,其中1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Y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1.16%。结论:由于广泛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乙肝病毒DNA的存在及其与HBsAg、HBeAg的关系 ,我们对体检中确诊的 8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了PCR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 :2 0 0 1年从业人员体检乙肝病毒感染阳性者血清 80份。1 2 试剂 :华美生物公司生产的乙肝病毒PCR检测试剂盒。1 3 仪器 :PCR仪为上海光明仪器厂生产 ,型号PTC - 10 0 TM ;电泳仪 (上海光明仪器厂 ) ;紫外透射仪(上海光明仪器厂 )。1 4 方法与标准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通过对乙肝病毒DNA变性、延伸、循环复制、扩增、电泳 ,加以阳性对照 ,样品电泳结果和阳性… 相似文献
5.
流脑流行的监测与预防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自从国产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荚膜多菌苗(Capsular Polysaccharide Vaccine,CPV)于20世纪80年代初获准批量生产,全国各地逐步采用此菌苗预防流脑的流行。由于有了菌苗预防的措施,发病率已降到了比一些发达国家还低的水平,所以有人认为我国今后不会再出现流脑流行。因此对它的预防有所放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流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流脑菌群变迁、人群带菌状况及抗体水平,我们自1989年开始,选择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采集部份学生和儿童咽拭子与血清进行流脑监测。结果发现自八十年代推行流脑多糖菌苗免疫后,流脑发病率逐年降低,人群奈瑟氏菌(Nm)带菌率平均为6.45%,其中B群占70%,未发现A群Nm菌携带者。随着年龄增长,人群带菌率、抗体水平也逐渐降低。但抗体水平则流脑流行期高于流行前期,提示隐性感染增多,今后有必要在流脑流行前期继续推行流脑多糖菌苗免疫,以控制流脑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人群中隐性感染多.2005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流脑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些地区还出现了C群流脑的暴发流行,为了解我市流脑的菌群分布和人群免疫水平,我们选择哈尔滨市宾县为调查点,对3个乡的210名健康人群进行带菌状况调查和A群、C群lgG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发展一种敏感、快速、特异的检测军团菌的方法,并与运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所检测结果相比较。方法分别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和以鉴定嗜肺军团菌种水平的mip设计引物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8份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的冷却塔水、客房热水、冷凝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比较,评价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结果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共有20份军团菌培养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9.4%,而以Mip基因为引物,对68份浓缩后的水样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共检出32份为嗜肺军团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7.1%,且细菌分离培养阳性的标本荧光定量PCR均阳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快速、敏感、特异;值得在疾病监测筛查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国2004~2009年间流脑疫情的时间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脑疫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 按月统计流脑发病数,运用圆分布法分析我国6年来流脑发病的时间分布.结果 流脑发病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其发病高峰成单峰分布,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2、3月份,近年来流脑发病高峰日有前移的趋势.结论 我国流脑发病的时间基本符...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危害极其严重。上世纪80年代在大面积使用了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接种后,流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疫情有所波动[1] 。为了进一步掌握大连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防 总被引:65,自引:11,他引:5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文章介绍了最近在非洲、欧洲、大洋洲、美国和我国出现的流脑流行情况,在上述地区和国家中脑膜炎球菌血清群、血清型与血清亚型的分布,脑膜炎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该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带菌率与人群的抗体水平.给儿童注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为了增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幼儿的预防效果,有的国家正在使用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与载体蛋白结合所制成的结合疫苗.关于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近况在此文中亦做了介绍.当缺乏疫苗时,给病人密切接触者口服抗菌药物作为辅助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流脑第2代病人也将会产生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3.
PCR技术应用于霍乱监测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PCR 检测技术在霍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应用PCR 技术与培养法平行检测各类标本864 份,结果PCR 检出阳性率为7.41 % ,明显高于培养法的4.51 % (χ2 = 5.95 ,P= 0.0147 < 0.05) 。其中健康接触者PCR检出率为13.73 % ,明显高于培养法的1.96 % (χ2 = 4.88 ,P< 0.05) ;水标本PCR检出率9.23 % ,也明显高于培养法的4.76 % (χ2 = 4.48 ,P< 0.05) 。表明PCR 法既特异又敏感、快速,在霍乱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8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1.40%,B群所占比例为91.80%,健康人群A群流脑的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70.73%,C群为31.39%,3岁以下幼儿A群和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10%和21.24%,均低于3~14岁儿童(71.55%和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69和21.69,P0.01)。结论四川省Nm带菌以B群带菌为主,3岁以下儿童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带菌状况和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06-2008年流脑监测资料,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 2006-2008年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仅为0.14%,为C群脑膜炎奈瑟双球菌。A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7.69%(473/705),C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4.54%(314/705),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年龄组(χ2=10.572,P0.01)。2006-200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结论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很低,3岁以下儿童的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7/2008年度(2007年10月~2008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及健康人群带菌调查结果,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菌群分布、变异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用Nm双抗培养基,对采集的脑脊液及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脑脊液及血清标本辅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2007/2008年度,从流脑病例及接触者分离到Nm7株,其中B群3株,C群4株。健康人群2323人中带菌者44人,带菌率1.89%;其中A群11株(占25.00%),B群16株(36.36%),C群4株(9.09%),其它血清群13株(29.55%)。以15~19岁带菌率最高,为5.74%;性别、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C群Nm表现不同耐药特征。结论目前流脑疫情以C、B群为主,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其次为A、C群。应在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基础上,继续加强流脑病原学及耐药特征监测。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我国流脑流行病学特征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1984年全国的发病率较前一年上升约50%,但近几年发病连年下降,病例散发,使八十年代周期性发病髙峰的特征不明显。不过,此病将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仍存在。因为此病发病率降到最低水平以后将转向上升,如今有的省市似乎开始出现了这种苗头。另外,从病人体内分离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趋向增多。婴幼儿患者的比例相对增大,这对应用A群多糖菌苗进行预防带来困难。关于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与其它急性呼吸道传染病(ARID)对流脑发病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调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PCR技术检测小型兽类肾组织中钩端螺旋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CR技术对安徽省 7个不同地区所获的小型兽类肾组织中携带的钩端螺旋体DNA进行检测。结果 :安徽省的小型兽类携带钩体DNA检出率为 9.41% (16 / 170 ) ,不同地区间检出率有所不同 ,个别地区啮齿类动物携带钩体DNA检出率高达 19.0 5 % (12 / 6 3) ,而有的地区则未检出 ;不同的小兽之间携带钩体DNA的检出率也有所不同 ,黑线姬鼠为 12 .96 % (14/ 10 8) ,褐家鼠为 5 .88% (2 / 34 ) ,其余 4种啮齿类动物则未检出。结论 :应用PCR技术能准确及时地从宿主动物的肾脏组织中检测出钩体DNA的存在 ,其高度特异性、敏感性是鼠肾培养及鼠血MAT的检测不可比拟的 ,用其来分析钩体病的流行因素、流行特征和地理分布以及为今后扩大钩体病调查 ,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沂市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掌握流脑流行趋势.[方法]2004年,对临沂市兰山区部分健康人群进行流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合格采样216人,流脑A群、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69%,86.57%,GMT分别为1:22.48、1:11.03.[结论]临沂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阳性率、GMT均较高,极有可能存在C群流脑菌的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