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GCS≤ 8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2例 ,早期肠内营养 ;B组 36例 ,早期全胃肠外营养。两组营养支持均在伤后或术后 2 4小时开始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EEN组的营养状况优于TPN组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TPN组 (P <0 .0 5) ,预后亦较TPN组有明显改善 (P<0 .0 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急诊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指标的相应减少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34.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胡珊  丁文谦 《当代医学》2013,(27):75+13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天时ALB及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症基底节出血病人分为EEN(早期肠内营养)组和TPN(肠外营养)组各20例,EEN组在术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TPN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TPN组相比,EEN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结论 在基底节出血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38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全肠外营养(TPN)组20例,EEN组于术中全部施行空肠造瘘置管术,TPN组于术中或术后施行深静脉置管术。手术后早期为EEN组18例患者实施经空肠造瘘管EEN支持,为TPN组20例患者经深静脉行TPN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 EEN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排气、排便时间短于TPN组约24 h,且住院时间缩短约4 d~5 d,住院费用比TPN组平均低5 000元左右。EEN组术后1周体重、白蛋白均高于TPN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且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