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8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椎动脉病变、颈内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颈总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于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情况诊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层CT脑血管造影用于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院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者152例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本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情况及其主要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本次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152例中有39例显示脑血管正常,其可见Wills’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的主干以及4级以上的分支血管;其余113例显示脑血管病变,其能清晰可见病变的部位、大小以及形态,且对于周围血管与颅骨间的关系也能做出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作为临床中脑血管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颖  张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80-108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SAH病人的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SAH病人的脑血管DSA显示,正常10例,血管病变18例;其中动脉瘤12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3例,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和1例血管狭窄,其余26例病人的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对SAH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贤贵  董茜 《中外医疗》2016,(26):182-18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60例因神经系统症状在该院就诊的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快速作出诊断。结果 CT血管造影对大脑各动脉的显影率均达到100%,60例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中,经确诊,共有27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9%、90.91%、91.67%,与确诊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可在初筛、紧急或无条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等情况下,采取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快速诊断,能对脑血管病变有效检出,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出血病情突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后者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短暂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长期处于昏迷和瘫痪状态,生活不能自理,恢复时间较长,易发生并发症,如送诊及处理不及时,愈后多较差,所以我们必须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细致做好护理,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现就此类病人谈谈护理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康复的护理体会广西德保县人民医院内科(533700)黄英绿李燕萍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致残率还是很高,给病人家属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老年人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史晓蓓  王成伟 《农垦医学》2010,32(2):177-179
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多种病理性改变,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对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动脉瘤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将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最常见的内科急诊,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命疾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各级临床医生都会遇到,尤以从事急诊工作者多见,熟练掌握急诊期间的诊断和救治技术,对挽救病人生命,减轻致残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急诊期的临床判断:脑血管意外急诊的判断,在未做CT等检查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对于症状典型的脑血管意外急诊,根据突然出现头痛、头昏、呕吐、意识障碍等脑部症状,以及失语、口角(口呙)斜、偏瘫、局限性抽搐、肌张力增强等神经局灶体征,诊断并不困难。难点是症状不典型的突然昏迷病人,只能依靠病史、体检、脑脊液及血液检查来综合分析,并与其他病因所致的昏迷予以鉴别,以作出是否脑血管意外的急诊判断。总之,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高复发率,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易损斑块,对于急性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超声、CT、MRI、脑血管造影等方面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分段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胸部常规检查中的诊断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188例行常规及小剂量分段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小剂量分段扫描对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大幅度下降.结论:多层螺旋CT小剂量分段扫描技术适用于胸部病变的常规检查,有利于患者胸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疾病系指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部血管病变和 (或 )全身血液循环紊乱 ,所导致脑组织受损或功能障碍总称 ,亦可谓因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 ,也见于心血管疾病脑部表现。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死亡率、致残率均居神经科各类疾病的首位 ,被列为现今人类三大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1] 。为此 ,作为急诊科的首诊医生 ,如对病人作出迅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将对病人的预后和降低致残率或致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2例中 ,男性 41例 ,女性 2 1例 ,年龄在 2 8~ 78岁之间 ,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血管成像在颅脑病变中的临床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疑有颅脑病变患者,经过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延时20-35秒后用我院双排螺旋CT进行脑血管三维容积数据采集,采用MIP、MPR、VR三维成像,观察病变强化情况及病变与临近血管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血管瘤例,血管畸形例,颅骨骨折例,脑膜瘤例,所有病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并得到临床证实。结论:应用双排螺旋CT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定性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病变与临近大血管关系,提供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重建)技术重组处理。比较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显示栓塞数目的差异。从MPR、MIP、VRT技术优势,体现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意义价值。结果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更能清楚准确显示栓子显示肺段动脉以上的栓塞,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MPR、MIP、VRT在后处理技术中更能够清晰、立体显示血管走形、异常病变。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有直观、立体、准确的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能早期发现栓塞并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都十分高,其中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意外的43~65%。因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治疗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兹将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进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意外恢复后的病人可有多种后遗症。一个中老年人发生偏瘫后 ,虽然肢体活动受限 ,但仍有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而失语则使患者本身的意愿表达及与他人的感情交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提高 ,死亡率已明显降低 ,但致残率高 ,将近有 2 / 3病人遗留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 ,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便 ,给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诊断 ,正确治疗、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个人工作经验 ,介绍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体会。1 急性期心理护理心理…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昏迷病人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病人家属一时难以接受、愈后致残率高等特点。救治这类危重病人,除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外,与病人家属进行救治性沟通也十分必要,这是由于颅脑外伤病人多源于交通意外事故或建筑工地意外事件,病人伤前与伤后的反差极大,即事故之前病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死亡率相当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 ,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护理中通过对患者术前护理 ,术后引流管道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康复等一系列护理 ,在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降低致残率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使病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的ERCP后CT扫描技术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病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在ERCP检查后 1/ 2~ 2h内进行CT横断面扫描。 5 3例病人采用普通CT机 ,后 2 8例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按四分法分别对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图象质量和对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普通CT图象优质的病例为 3 4% ,多层螺旋CT为 5 7.1% ,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利用多种三维重建法重建出的胆胰管树与ERCP的胆胰管树结构一致 ,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可以显示突向腔内的结节。普通CT图象质量较差的9例 (17% )是由于造影剂星状伪影、肠道大量气体及病人闭气不严所致。普通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2 .7% (5l/ 5 5例 )和 94.4% (2 7/ 2 8例 )。结论 :改进ERCP后CT扫描技术有助于改善图象质量和充分显示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CT确诊的脑出血病人运用GCS评分,探讨GCS评分对脑出血病人的病灶部位、出血量的关系,从而对脑出血病人判断其预后转归,通过对29例脑出血病人分析看出GCS评分与脑出血的病灶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GCS评分愈小、内侧性病灶,出血量大于30毫升的机会愈大从而致死和致残率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