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不均倾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51例前不均倾产妇的发病年龄、胎产次、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母儿产时产后并发症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0例前不均倾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母婴安全。1例自然分娩。结论:前不均倾位产时并发症多,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对母婴危害大,难以经过阴道分娩,诊断一旦明确,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胎头前不均倾发病率在胎头位置异常占第 4位[1] 。其特点是胎头侧屈 ,往往有产程活跃期阻滞的产程特征 ,难以经阴道分娩 ,处理不及时 ,给母婴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将我院 12 1例胎头前不均倾的产程特点进行分析 ,以加深对此类型头位难产的重视 ,及早发现、早处理 ,防止产程延长 ,减少母婴严重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分娩产妇总数2 46 73例 ,其中前不均倾 12 1例 ,占分娩总数 0 49%。产妇年龄 2 0~ 40岁 ,平均2 9 8岁 ,孕周在 38~ 42之间 ,初产妇 86例 ,经产妇 35例。1 2 结果分…  相似文献   

3.
李爱云 《护理研究》2003,17(6):341-341
胎头异常占难产的绝大多数 ,而枕后位、枕前位中的胎头不均倾势较少报道 ,容易被忽视 ,通过对胎头左右不均倾势 84例临床观察 ,探讨胎头左右不均倾势的诊断、处理及护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共分娩产妇5 62 0例 ,其中胎头左右不均倾势 84例 ( 1.5 % ) ,其中 ,枕前位不均倾势 62例 ,枕后位不均倾势 2 2例 ,年龄最大 36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2 6岁。1.2 骨盆外测量  84例胎头左右不均倾势 ,骨盆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1.3 胎头左右不均倾势的诊断标准 阴道检查宫口近开全或开全 ,胎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枕横位、枕后位异常的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住院分娩的236例持续性枕位异常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随机取同期分娩的枕前位产妇2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枕位的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分娩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异常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与枕前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枕位异常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同产儿预后不良。早期发现与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前预演示体位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在枕后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分娩的持续枕后位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试验组接受产前预演示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胎儿枕前娩出率及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等情况。结果试验组阴道自然分娩率和胎儿枕前位娩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胎儿娩出至产后2 h内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产前预演示教体位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对枕后位产妇护理,可显著提高该类产妇转为枕前位分娩的可能性,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肖江 《医学临床研究》2000,17(2):133-134
笔者抽样分析了本院 1989~ 1998年 ,每年 3、6、9、12月份的记录完整的病历 986例 ,对如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86例中产妇年龄 2 1~ 4 4岁 ,平均(2 8.0± 2 .1)岁 ,初产妇 94 1例 (95.4 % ) ,足月产 90 7例 (92 % ) ,其中急诊剖宫产 545例 (55.3% )。将 10年内资料分为前 5年与后 5年对比分析。1.2 诊断标准 ①头盆因素 :将骨盆异常、胎方位异常、相对性头盆不称及巨大胎儿归入头盆因素 ;经阴道试产 ,产程出现异常 ;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时 ,胎方位仍为枕横位、枕后位、高直位或不均倾者归入胎…  相似文献   

7.
姚娟娟  刘如珍  邓璟微 《妇幼护理》2022,2(20):4651-4653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在胎方位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均经产程过程中胎方位异常确诊为枕横位或枕后位。依据是否实施导乐分娩将患者分成 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助产联合体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导乐分娩联合体位护理方法。分析比较 两组的妇胎位纠正、分娩方式以及各产程耗时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位纠正为枕前位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产妇胎位扔保持枕横位或枕后位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 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导乐分娩及体位 护理干预可帮助产妇纠正不良胎位,提升自然分娩率,有效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9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枕后位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枕前位组延长(P<0.01),产程异常发生率、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及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处理不当可使母婴并发症增加,及时正确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的效果观察。方法:在第1 产程中取宫口开大5cm 以后诊断为枕横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 例,随机分为2 组,每组为60 例。研究组产妇产程中在子宫收缩力和腹压作用下,指导其取仰卧位,双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双手抱膝,充分外展姿式,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转至枕前位而娩出。结果:研究组53 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手术产7 例。对照组34 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手术产26 例。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研究组第1 产程平均时间和第2 产程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是有效的,它可降低手术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盆摇摆对初产妇胎方位、产程、疼痛程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科分娩的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分娩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宫口开至3-4 cm时进行骨盆摇摆。比较两组初产妇胎方位、产程、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及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方位从枕横位或枕后位转至枕前位、产程缩短、疼痛程度减轻、剖宫产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摇摆运动可以纠正胎方位,提高自然分娩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0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次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0例产妇从临产开始至第二产程,助产士根据产程需要、胎方位、产妇喜好及舒适度选用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并给予体位要点及注意事项等专业体位指导;对照组500例产妇采用的是以卧位为主待产,半卧位分娩,并比较两组在产程时间、窒息发生率、分娩结局及枕横位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比对照组产程时间缩短(P<0.05);因持续性枕横位后位原因,观察组剖宫产的产妇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加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有效纠正枕横位、枕后位,减少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2.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的效果观察。方法 在第1产程中取宫口开大5cm以后诊断为枕横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第组为60例。研究组产妇产程中在子宫收缩力和腹压作用下,指导其取仰卧位,双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双手抱膝,充分外展姿式,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转至枕前位而娩出。结果:研究组53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手术产7例。对照组34例胎儿从枕横位  相似文献   

13.
罗庆平  罗容戎 《护理研究》2012,26(11):1021-1023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也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产程中纠正枕横位、枕后位日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保证产科质量,同时又减少对孕妇的医疗干预,笔者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我科发生的73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严密观察产程,采用自由体位管理,无产程异常时不进行医疗处置,不过早行徒手转胎位,46例(63.01%)在活跃晚期及第二产程自然转为枕前位自然分娩;在有产程异常时进行医疗处理,活跃晚期异常产程时及第二产程20min后行徒手旋转胎头转正胎位,使阴道分娩数达到64例(87.67%),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减少头位难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从迁安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0年分娩的年龄21~35岁,选择从宫口开3 cm到胎头下降到达盆底,胎背在产妇侧腹和胎儿仰卧的产妇200例.100例嘱产妇根据胎背的位置改变体位为观察组,100例顺其自然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88例枕前位,5例因羊水Ⅲ度污染和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术,6例枕横位,3例拒绝徒手旋转胎头而行剖宫产术,2例前不均顷、4例枕后位均行剖宫产.剖宫产率14%.总产程枕前位平均为7 h 30 min,枕横位8 h 30 min.对照组:35例枕前位,2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38例枕横位剖宫产18例,18例枕后位,15例剖宫产,前不均顷和高直后位9例均行剖宫产.剖宫产率44%,总产程枕前位平均时间为8 h 30 min,枕横位枕后位平均时间为12 h 20 min.SPSS 13.0统计软件P<0.05.结论 临产后通过体位改减少了头位难产,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的影响。方法:将78例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及其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手术产,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妇采用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7年6月住院待产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后,经阴道检查确定胎方位为枕后位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20例)。实验组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卧位,对照组取随机体位,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120例实验组有88人(73.6%)转成枕前位,99人(82.5%)经阴道分娩;对照组51人(42.5%)转成枕前位,66.人(53.7%)经阴道分娩,胎方位纠正率和阴道分娩率,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卧位能有效纠正胎方位,可降低难产的发生卒和剖宫产率。该方法无创、有效、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初产妇产程的相关因素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5月在我院阴道分娩成功的足月头位初产妇294例,根据是否实施镇痛分娩分为镇痛组(209例)及非镇痛组(85例)。镇痛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后,给予0.1%罗哌卡因加2μg舒芬太尼共50 mL持续镇痛,非镇痛组非药物干预待产。记录2组产妇特征(年龄、教育程度、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胎方位)、分娩结局、疼痛评分、产程时间。结果 2组产后出血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非镇痛组(60.30%vs.89.41%),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及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方位下2组产程时间比较,胎方位均为枕前位时,镇痛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较非镇痛组延长(7.8 h vs.6.57 h, 1.14 h vs.0.8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方位均为非枕前位时,2组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减少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感受,延长枕前位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协助胎头俯屈,改善胎头方位,促进产程进展,利于阴道分娩,使难产转化为顺产。方法:对1998年元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经过改变母体位.人工扩张和封闭宫颈水肿,加强宫缩等处理。胎头仍然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者,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腹部推动胎儿背部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头为枕前位。结果:本法可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为枕前位。90例经过徒手旋转胎头分娩的新生儿无死亡.无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74例经阴道正常分娩。10例胎头吸引助产。6例行剖宫产,成功率达82%。结论:严格掌握头位分娩评分标准,严密观察产程中胎头机转的变化.适时行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分娩,能减少产程延长对母儿的危害,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产程中枕后位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取2年内产程发作时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4例,采取特殊体位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顺产率77.0%,对照组16.7%(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16.2%,对照组76.6%(p<0.01).而且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产程中特殊体位护理有利于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在枕横位、枕后位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实施体位管理前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产妇3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实施体位管理后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产妇3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截石位分娩,观察组实施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及胎先露下降速度,产妇在产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分娩结局(自然分娩、剖宫产)。结果观察组产妇经体位管理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胎盘位置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位管理能够缩短产妇产程,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产程异常情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