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69例生殖器溃疡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并行生殖器疱疹、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病双球菌、念珠菌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确诊生殖器疱疹123例(33.3%),梅毒103例(27.9%),沙眼衣原体感染28例(7.6%),沙眼衣原体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8例(2.2%),淋病双球菌感染22例(6.0%),生殖器念珠菌病23例(6.2%),未发现HIV感染者。提示生殖器溃疡患者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2.
背景:据报道,过去几年间在西欧的一些大城市性传播疾病(如梅毒和淋病)出现局部爆发。本研究旨在明确在日内瓦是否亦有相似的发病趋势,以及有关H IV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1999—2004年间日内瓦的梅毒、淋病、沙眼衣原体及H IV感染的发病率。结果:图表显示1999—2004年间日内瓦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就本院皮肤性病门诊要求性病检查者3853例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性病门诊要求性病体检者3853例,均进行梅毒、HIV、淋病、衣原体、支原体5项性病筛查。  相似文献   

4.
罗惠阳 《海南医学》2012,23(17):82-83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皮肤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2~10月收治的43例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皮肤损害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者中共发现急性发疹、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梅毒以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几种皮肤损伤,皮肤损害不具有特异性,损害类型多样化.结论 HIV感染者皮肤损害的种类较多,侵犯面积较大,感染患者首要症状就是皮肤损害,可以为临床HIV的诊断提供帮助,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医学上常见的皮肤性病例如:荨麻疹、手足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梅毒、尿道炎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由于皮肤性病的发病原因和社会因素较为复杂,导致在治疗皮肤性病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难点,本文就皮肤性病的常见病:荨麻疹与梅毒为例对治疗难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疑似性病的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选取韶关地区2012年1-9月份临床诊断为五种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衣原体)2460例患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的比对。结果:临床诊断2460例患者中,淋病未确认率为8.24%;梅毒未确认率为12.97%;尖锐湿疣未确认率为90.30%;生殖器疱疹未确认率为67.92%;衣原体未确认率为3.47%。结论:五种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衣原体)中未确认率从高至低为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淋病、衣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孕妇梅毒感染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情况。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03年7月~2004年7月所发现的184例孕妇梅毒,分别进行SrD、淋病、支原体、衣原体等性病实验检查。结果 184例孕妇梅毒中,淋病感染3例,占1.63%,衣原体11例,占5.98%,解脲支原体13例,占7.06%,衣原体加解脲支原体6例,占3.26%,尖锐湿疣5例,占2.72%,生殖器疱疹7例,占3.80%。结论 孕妇梅毒患者不仅是单一病原体感染,而且还存在着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因此,对于孕妇梅毒必须进行全面性病病原体检查。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2008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8年性病发病情况,掌握性病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的统计方式分析2008年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疫情数据及各区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数据。结果2008年深圳市共报告性病病例33763例,较2007年增长27.56%。衣原体感染病例数增长最快,其次为艾滋病/HIV;各期梅毒中,隐性梅毒病例数增长最快,其次为二期梅毒和一期梅毒。性病发病集中在20~39岁人群。淋病、艾滋病/HIV的男女性别比为10.16:1和4.13:1,而衣原体感染的男女性别比为0.64:1。结论深圳市性病疫情继续上升,需加强对性病的预防与控制,针对不同人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血清学监测、行为干预及规范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法和衣原体快速免疫法检测了460例性传播性疾病(STD)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发现24.6%患者沙眼衣原体阳性.其中39.8%患者同时合并有一种或两种STD(淋病、尖锐湿疣或梅毒),提示STD门诊中沙眼衣原体感染已占相当比例,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其中3例脑脊液有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 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治疗后的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 Virus,HIV)感染的皮肤性病临床特点,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确诊HIV/AIDS患者71例,调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性病就诊占8.45%,有皮肤损害71.83%;感染性皮肤病发生率66.20%,炎症性皮肤病发生率28.17%,肿瘤性皮肤病2.82%;前6位皮肤病类型,口腔念珠菌病、皮肤黄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梅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疹;一种皮肤病29.58%,二种皮肤病19.93%,二种及以上皮肤病22.53%;不同皮肤病数量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感染性皮肤病CD4+T淋巴细胞计数(9.92±15.20)个/μl,炎症性皮肤病(8.05±10.41)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的皮肤性病发病率高,皮肤病类型多,不同阶段疾病类型、种类存在一定差异,皮肤病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发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无菌条件取伴有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PAS)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描述组织病理特点,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感染性皮肤病32例(占39.02%),炎症性皮肤病36例(占43.90%),皮肤肿瘤14例(占17.07%)。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4例,银屑病10例,湿疹9例,卡波西肉瘤12例。马尔尼菲篮状菌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感染率升高(P=0.003)。结论 HIV/AIDS患者皮肤损害的原因感染性主要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且多数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炎症性主要为银屑病,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为卡波西肉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HIV/AIDS患者伴发各种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n》1994年170卷第3期报道 Peterman等人回顾并研究了美国Dade地区性疾病传播门诊记录,以评价治疗淋病的药物对消除潜伏梅毒的作用。1985~1992年期间,使用壮观霉素或菌必治治疗98441例淋病患者,其中82690例联合四环素、强力霉素或红霉素口服以治疗可能合并的衣原体感染。治疗淋病后3~45天内患梅毒诊为一期梅毒,15~90天患梅毒诊为二期梅毒。57例初诊时即有梅毒实验室证据,经淋病治疗后其中仅30例符合一期或二期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据观察美国和欧洲城市中男性同性恋者梅毒的患病率有所增加。由于梅毒可通过一期和二期阶段的皮肤开放性疮面促使H IV的传染,因此确立其诊断非常重要。然而AIDS患者的血清学测试可能为阴性反应,因此造成了诊断的困难。作者报道了1例此类患者,通过暗视野检查确诊。HIV感染合并血清反应阴性的二期梅毒患者1例@Blum L. @Bachmeyer C.$Service de Mé decine Interne, CHU Tenon, Paris, France @Caumes E. @王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惠州市2004~2005年梅毒、淋病流行特征。方法对大亚湾2004—2005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淋病的各种资料,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各发现淋病107例、梅毒25例,淋病104例、梅毒16例。大亚湾区梅毒、淋病都有所下降。下降率分别为21.96%、1.35%。结论大亚湾区梅毒.淋病虽呈下降趋势。但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测及防治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与梅毒的感染途径基本相似,梅毒可以增加HⅣ的感染危险.对近年高危人群感染HIV与梅毒的感染情况、临床特点作一综述,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县2004-2009年梅毒、淋病、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人口数为61.7万,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767例,人群发病率为21.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淋病118例、梅毒595例、艾滋病11例(死亡6例)、HIV阳性43例(死亡10例)。以上3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68.06%。农民发病人数占59.06%。梅毒病例数2007年后增多明显。自1997年发现HIV感染者后,2004-2009年AIDS/HIV患者每年有所增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9.63%。结论该县2004-2009年梅毒患者增加较快,AIDS/HIV阳性病例有所增多,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胜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县总人口数为17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共1146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95.11/10万,其中淋病368例,梅毒646例,AIDS 35例(死亡10例),HIV阳性97例(死亡22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人数的68.32%.农民发病人数占61.78%.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呈现平行上升的态势.结论:龙胜县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其防治任务仍然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0.
性传播疾病(STD)以往称性病.传统所称的性病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是由沙眼衣原体、腹股沟肉芽肿是由肉芽肿夹膜杆菌引起的STD.1975年WHO正式决定以STD代替性病.现在的STD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艾滋病、念珠菌病、滴虫病、传染性软疣、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等.19世纪以前,淋病和梅毒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直至1879年奈瑟氏从患者分泌物中发现淋病双球菌(亦称奈瑟氏菌),淋病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